学姐说一枚ldquo斜杠老少女

北京荨麻疹医院那里好 http://m.39.net/pf/a_8833326.html

编者按:全文约字,阅读时间约10分钟。

Fiona学姐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本硕7年

斜杠少女,典型“爱折腾”,曾在互联网与地产之间“反复横跳”

校招曾收获龙湖、招商、华润、金茂等8个TOP20房企offer

Hello,各位学弟学妹好呀!回想起当初秋招,可能想象得过于容易,可能战线拉得过长时常焦虑,抑或无法摆脱天生的拖延症,导致9-10月面试准备得非常匆促,天天高压熬夜,所幸最后顺利闯过这一关。所以,这篇经验分享是我总结了我和室友姐妹们共同的秋招“血泪史”,也是想提高学弟学妹们的准备意识,不要像我一样“临时抱佛脚”,这样上场才能更加自信,游刃有余!

PART1

校园生活的“长期主义”

真正意义上来说,我的秋招应该从研一就开始了,也是这长期的铺垫和积累,才解救了“临阵磨枪”的我。

所以,我在研究生涯里是如何做“长期主义”的呢?

如果一句话总结,那就是尝试,再尝试。在校园的三年时光里,学生组织、学校助管、创业、实习、比赛、论文等等,我利用学生时代尽可能低的试错成本去做更可能多的尝试。

总有萌新问我“学姐,你觉得在学生组织工作会耽误学习吗”、“做这些活动是不是很浪费时间啊”、“感觉这些对绩点和论文也没有帮助啊”之类的问题,或许屏幕前的你也有类似的困扰。

曾经的我,也是这样一个凡事看重“反馈”的学生。没有明确目的和效益的事情,我是不会主动尝试的,这也导致我在本科四年一直醉心于泡图书馆的主要原因。那会儿绩点是最直接的反馈,而任何与绩点无关的活动都成为了我的抗拒对象,因为我的潜意识一直告诉我,分散精力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这种潜意识在大三申请保研的过程中一点点被击碎。看到其他同学一页纸的校园经历,我发现除了成绩,没有其他什么能令我发自内心自豪的事情。

尤其大四加入一个校企联合培养班,遇见了一堆优秀的学长学姐,每个人都有着不一样的经历,散发着独有的气质,他们仿佛一扇窗,让我看到了不同的世界。

于是研一,我便由一个低调的“图书馆系”少女,向着“斜杠系”女青年努力转变。

有些事情不尝试,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从研一到研三,我发现曾经只能专心做好一件事儿的“单核女孩”,蜕变成了一个可以兼顾学业、实习、创业、比赛和论文的“多核老学姐”。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你的快速学习能力、多线抗压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更重要的是,你从一个不那么自信的人,蜕变成了一个不惧任何挑战的人。许多事情在没尝试前,看似没有价值,但在你全情投入后,它一定不会辜负你。

如果还想更直接一点,我大概总结如下:

1)丰富的经历让你的简历有内容有输出;

2)大大小小的尝试塑造了一个多彩的你,在面试官问出保洁八大问题的时候(你最自豪的事情,你最有压力的事情等等),你发自内心回答的真人真事往往能够“感动”面试官;

3)这些经历所锻炼的组织策划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能让你在无领导小组面试中脱颖而出;

4)点点滴滴的经历塑造沉淀着你的自信,而由内而外的自信才是你面试过程中战无不胜的法宝……

校园生活的“长期主义”可以当作一个老学姐的有感而发,受限于篇幅,接下来直接上秋招前的“短期主义”,都是可以直接照抄的硬货,大家做好笔记!

PART2

秋招前的“短期主义”

围绕秋招前的“短期主义”,学姐按照时间线,给大家做了总结和梳理。

1

6月前,疯狂实习确定职业方向

每年地产秋招集中开始的月份都在研三初的9月-11月。在同年6月的暑期实习之前,如果你还不知道自己的求职方向,比如地产、互联网、金融,那就赶紧疯狂地去实习。

因为能告诉你答案的只有你自己的体验,请教再多前辈,终究会带着他们主观色彩的经验输出,而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围城外的人想进去,围城内的人想出逃”,只有自己的亲身尝试,才能告诉你真正的答案,比如我自身的经历《人物志

逃离“鹅厂”,重回房企,我的“翻转”求职人生》。

小伙伴可能又会有些问题,比如实习几段才是好的、一段实习多久才合适、地产什么岗位比较适合实习等等。曾经我也会瞻前顾后,担心这些问题,如今回头来看其实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就是如果有时间去尝试,去试错,不合适就赶紧换下一份实习,直到遇到自己满意的方向,这些实习经历,如果你觉得是加分项,都可以放到你的简历上来。

2

6-8月暑期实习,修炼专业内功

作为秋招前的最后一个完整实习,暑期实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般“老板”都会放你出来,每周5天的全勤时间,不要辜负“老板”的仁慈。多学、多看、多练,拿出期末的劲头,这段实习的收获基本能应付所有面试的专业技能问题。

找前辈推荐些行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faox.com/dfls/112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