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何止ldquo四大发明rd

20世纪中叶以来,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这四大发明一直被作为中国对世界历史发展贡献的代表广为传颂。然而,总有一些人对“四大发明”有异议,要么说它们并非中国首创,要么说中国对世界历史的进步并没有多大的贡献,甚至有一些中国人也开始质疑“四大发明”。因此,厘清“四大发明”的提出与传播状况,并重新梳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及其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教科书中的“四大发明”

我们大部分人是通过教科书了解到“四大发明”的。现行的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历史教科书对“四大发明”多有介绍,且大多数是分别介绍的。

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道德与法治》教科书在小学五年级上册“古代科技耀我中华”一课中,专题介绍了“改变世界的四大发明”,文章讲述了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与改进,在相关链接栏目引用了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观点:“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统编初中《中国历史》教科书在七年级上册“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一节中,专题介绍了“纸的发明”,指出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教科书提到了考古学家在西安灞桥、甘肃天水、敦煌等地多次发现的西汉时期麻纸。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一节中专题介绍了“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出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北宋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使用的是泥活字,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其有所记载;此后能工巧匠们又发明了木活字,元代农学家王祯在《农书》中对木活字技术有系统总结和创新;元代出现了铜活字印刷。教科书还指出,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和东南亚,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经蒙古人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

这一节的教科书还专题介绍了“指南针、火药的应用”,指出汉代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制成了指南工具“司南”,并配有经典的“勺状图”;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工具,并制成了罗盘,北宋时期已将其应用于航海;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进而传到欧洲,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对于火药,教科书中说,中国人在唐朝发明了火药,在宋朝运用到军事领域,制成各种火器;南宋的竹管火枪揭开了世界热兵器的序幕;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地区,在14世纪初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产生了深远影响。

最新的统编高中必修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在“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一课中,也介绍了唐朝的雕版印刷及火药的使用;在“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一课中,指出“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在宋朝基本成熟”;在“中古时期的亚洲”一课中,提到中国的造纸术经过阿拉伯传入欧洲;“全球航路的开辟”一课指出中国的罗盘传入西方后被广泛应用于航海。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教科书《文化交流与传播》在“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一课中提到,8世纪时中国的造纸术随着唐朝与大食的军事冲突而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火药在13世纪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教科书在“史料阅读”栏目引用了德国人类学家利普斯在《事物的起源》中的观点,说明中国人造纸的知识传入了欧洲;引用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发表的观点,指出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是预告资产阶级到来的三大发明。在“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一课中,编者除了介绍中国古代的造纸术、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之外,还提到德国的古腾堡将多种技术整合在一起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

通过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中小学教科书中对于“四大发明”的介绍基本上都是分开的,只是在小学的时候将其作为一个整体、以“四大发明”的提法呈现。同时,教科书明确了它们都是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传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后,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大发明”说法的提出与传播

“四大发明”这一说法有一个形成过程。如前所述,教科书引用了培根和马克思的言论,他们二人都只是提到了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这三大发明,而且他们都没有明确这三大发明与中国的关系。那么,问题来了: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开始将这四项重大发明作为一个整体提出来的呢?

在19世纪末,已经有传教士提到中国有“四大发明”。根据已有研究,最早将“四大发明”放在一起的很可能是传教士艾约瑟(JosephEdkins)。年,他在《中国的宗教》一书中提到日本没有如同印刷术、造纸、指南针和火药那种卓越的发明,但没有给出“四大发明”这样的提法。

民国时期,中国人自编的新式历史教科书开始在各地中学使用,这些教科书中大部分提到的也是罗盘、火药和印刷术。年,美国学者卡特(ThomasFranciscarter)在其著作《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的序言中指出:“四大发明(FourGreatInventions)在文艺复兴之初传遍了欧洲,对于近代世界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于这些发明和其他发明,中国起到了显而易见的关键作用。”这部著作认为“四大发明”源于中国。卡特的说法很快在中国得到了传播。

年,史学家陈登原(~)在世界书局出版《陈氏高中本国史》,这本教科书明确列出了“四大发明”子目,且强调这四项发明创造最早出现在中国。此后,“四大发明”作为一个整体的提法不断出现在历史教科书和其他书籍、报刊上。不过,在20世纪中叶之前,比较流行的说法还是三大发明,造纸术并没有被纳入其中,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也是如此表述的。

李约瑟(JosephNeedham)本来是英国的一位生物化学家,受到来自中国的留学生的影响,其后半生致力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他领衔的皇皇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正在被陆续翻译成中文出版,以其名字命名的“李约瑟难题”更是吸引了全球科技史家与科技哲学家的注意,热度至今不减。李约瑟直到年才将印刷术、造纸、指南针和火药这四项发明创造一起提出来,但没有冠以“四大发明”的说法,而且他是把造纸和印刷术合作一起,与指南针、火药并列来说的。当时,李约瑟在发表于英国《科学与社会》杂志上的文章中指出,中国人的发明改变了世界历史,如果没有纸和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的发明,西方就不能由封建制度过渡到资本主义制度。李约瑟的说法影响很大,特别是在中国本土。

20世纪中叶以后,“四大发明”的说法超过“三大发明”在中国各地传播开来。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科普读物《四大发明》,介绍了印刷术、造纸、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发展和传播历史。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仍然有历史教科书使用“三大发明”的说法。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有人对“四大发明”的说法提出了不同意见。这些意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faox.com/dfls/82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