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认为是世界史上50个最伟大的发明有哪些

北京医院治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
根据美国《大西洋月刊》杂志邀请了世界上12位科学家、技术史专家、工程师、企业高管组成的专家团为世界遴选自车轮(车轮的广泛使用一般被认为始于年前)问世后的50个最伟大的发明。其中,中国的四大发明均在其中。《大西洋月刊》已成为美国最受尊敬的杂志。它的发行量曾达到了47万份,每期有万人在阅读。是"美国国家杂志奖"无法错漏的名字。《大西洋月刊》,是一本有关文学、政治、科学与艺术的杂志,第一期出版于年11月。《大西洋月刊》坚持无偏见原则,对于任何事物采取一种超然、充满智力性、幽默的、有艺术感的态度。1、印刷术,时间:开始于15世纪30年代。有人将印刷术的发明称为“知识开始自由复制并快速展示生命力”的转折点。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且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后人称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印刷术发明之前,文化的传播主要靠手抄的书籍。由于手抄费时、费事,又容易抄错、抄漏,阻碍了文化的发展,又给文化的传播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值得一提的是,印章和石刻给印刷术提供了直接的经验性的启发,特别是用纸在石碑上墨拓的方法,直接为雕版印刷指明了方向。中国的印刷术经过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个阶段的发展,给全人类的发展贡献一份厚礼。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提高了印刷的效率。但是,他的发明并未受到当时统治者及社会的重视,因此,他死后,活字印刷术仍然没有得到推广。同时他创造的胶泥活字也没有保留下来,但他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却流传下去。年,在浙江温州白象塔内发现的刊本《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经鉴定为北宋元符至崇宁(~)年活字本。成为毕升活字印刷技术的最早历史见证。另外,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再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唐朝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且唐朝中后期已开始普遍使用雕版印刷术。宋朝虽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是宋朝并没有普遍使用活字印刷术。宋朝普遍使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术。中国宋代的布衣毕升发明了泥活字,标志着活字印刷术在世界上的诞生,因此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人,比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的铅活字印刷术早约年。德国人古登堡最终集大成发明了铅活字。铅活字印刷术经济实用,促进了欧洲出版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欧洲的现代化,风靡全世界。2、电的发现:开始于19世纪末。电的出现催生了电灯以及接下来的第4、9、16、24、28、44、45号发明的出现,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基础。电是被美国的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的。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BenjaminFranklin,~)认为电是一种没有重量的流体,存在于所有物体中。当物体得到比正常份量多的电就称为带正电;若少于正常份量,就被称为带负电,所谓“放电”就是正电流向负电的过程,这个理论并不完全正确,但是正电、负电两种名称则被保留下来。年,富兰克林提出了风筝实验(其他科学家在实验中,将系上钥匙的风筝用金属线放到云层中,被雨淋湿的金属线将空中的闪电引到手指与钥匙之间,证明了空中的闪电与地面上的电是同一回事。后来他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了避雷针。富兰克林做了多次实验,进一步揭示了电的性质,并提出了重要的“电流”术语。富兰克林对电学的另一重大贡献,就是通过设计年著名的风筝实验,“捕捉天电”,证明天空的闪电和地面上的电是一回事。法拉第,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也是著名的自学成才的科学家,出生一个贫苦铁匠家庭,仅上过小学。年,他作出了关于电力场的关键性突破,永远改变了人类文明。由于他在电磁学方面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电学之父”和“交流电之父”。法拉第。年10月17日,法拉第首次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并进而得到产生交流电的方法。同年10月28日法拉第发明了圆盘发电机,是人类创造出的第一个发电机。电的发现和应用,极大的节省了人类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电的发现可以说是人类历史的一次重大革命,人类对电的需求不亚于氧气,如果没有电,人类至今还会在黑暗中探索。古代人类早在电出现之前,就已经知道发电鱼(electricfish)会发出电击。据公元前年撰写的古埃及书籍,这些鱼被称为"尼罗河的雷使者",是所有其它鱼的保护者。大约两千五百年之后,希腊人、罗马人,阿拉伯自然学者和阿拉伯医学者,才出现关于发电鱼的记载。古罗马医生ScriboniusLargus也在他的《CompositionesMedicae》中,建议患有像痛风或头疼一类病痛的病人,去触摸电鳐,或许强力电击会治愈他们的疾病。阿拉伯人可能是最先了解闪电本质的族群。他们可能比其它族群都先认出电的其它来源。比如早在15世纪前,阿拉伯人就创建了"闪电"的阿拉伯字"raad",并将这字用来称呼电鳐。3、盘尼西林(青霉素):青霉素于年被发明。盘尼西林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年,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了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年前后,英国牛津大学的理学家霍华德·弗洛里与生物化学家钱恩实现了对青霉素的分离与纯化,并发现其对传染病的疗效,弗莱明、弗洛里、钱恩三人因此共同获得年诺贝尔奖。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了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亚历山大·弗莱明由于一次幸运的过失而发现了青霉素。年,英国科学家Fleming在实验研究中最早发现了青霉素,但由于当时技术不先进,认识不深刻,Fleming并没有把青霉素单独分离出来。年,弗莱明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但遗憾的是,这篇论文发表后一直没有受到世界科学界的重视。在显微镜观察培养皿时弗莱明发现,霉菌周围的葡萄球菌菌落已被溶解。这意味着霉菌的某种分泌物能抑制葡萄球菌。此后的鉴定表明,上述霉菌为点青霉菌,因此弗莱明将其分泌的抑菌物质称为青霉素。但遗憾的是,弗莱明一直未能找到提取高纯度青霉素的方法,于是他将点青霉菌菌株一代代地培养,并于年将菌种提供给准备系统研究青霉素的英国病理学家弗洛里(HowardWalterFlorey)和生物化学家钱恩。年,德国化学家恩斯特钱恩在旧书堆里看到了弗莱明的那篇论文,于是开始做提纯实验。年10月,弗洛里和美国军方签订了首批青霉素生产合同。青霉素在二战末期横空出世,迅速扭转了盟国的战局。战后,青霉素更得到了广泛应用,拯救了数以千万人的生命。到年,药物的供应已经足够治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有参战的盟军士兵。年,英国化学家霍奇金(D.C.Hodgkin)用X射线衍射法测出了青霉素的分子结构。4、半导体电子设备:开始于20世纪中叶。这些设备是现代虚拟世界的物质基础。半导体电子设备,即为利用半导体元件制造的电气设备。所谓半导体,指常温下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半导体在收音机、电视机以及测温上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二极管就是采用半导体制作的器件。半导体是指一种导电性可受控制,范围可从绝缘体至导体之间的材料。半导体设备有微波炉、电磁炉、激光打标机,激光喷码机,包装机等。半导体材料分类半导体材料按化学成分和部结构,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化合物半导体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化合而成的半导体材料。2)无定形半导体材料用作半导体的玻璃是一种非晶体无定形半导体材料,分为氧化物玻璃和非氧化物玻璃两种。元素半导体有:锗、硅、硒、硼、碲、锑等。半导体电子设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类很难离开半导体电子设备,否则将会退回极为落后时期。半导体电子设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需要多介绍。5、光学镜片:时间开始于13世纪。据史料记载,罗马人拥有玻璃工业。但经过几个世纪之后,人们才发明眼镜。眼镜的发明大大提高了人类的集体智慧并最终导致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出现。历史上,最初用于制造镜头的玻璃,是普通窗户玻璃或酒瓶上的疙瘩,形状类似"冠",皇冠玻璃或冕牌玻璃的名称由此得名。当时,玻璃极不均匀,且多泡沫。除了冕牌玻璃外还有另一种含铅量较多的燧石玻璃。年左右法国人皮而·路易·均纳德惊奇发现,搅拌玻璃酱时可以制造质地均匀的玻璃。年,蔡司公司的恩斯特·阿贝和奥托·肖特在德国耶拿市创建肖特玻璃厂(SchottGlaswerkeAG),并且在几年内研制了几十种光学玻璃,其中以高折射率的钡质冕牌玻璃的发明为肖特玻璃厂的重要成就之一。光学玻璃,是用高纯度硅、硼、钠、钾、锌、铅、镁、钙、钡等的氧化物按特定配方混合,在白金坩埚中进行高温融化,用超声波搅拌均匀,去除气泡,然后再经过长时间、缓慢地降温,以免玻璃块产生内应力。冷却后的玻璃块,必须经过光学仪器测量,检验纯度、透明度、均匀度、折射率和色散率是否合格。合格的玻璃块再经过加热锻压,变成光学透镜毛胚。6、纸:开始于2世纪。查尔斯·曼恩说:“如果你有纸,作画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在纸出现之前,人们在经济上承担不起作画的成本。”最早的纸出现在年前,古代中国西汉初期已有,但仍很粗糙,没有广泛应用。公元年,东汉蔡伦改进后的纸,被认为是现代造纸术的鼻祖。(古埃及的“莎草纸”并不是现在概念的“纸”,它仅是对纸莎草这种植物做一定处理而做成的书写介质,而中国所发明的造纸术,打破了植物纤维的原有排列,并且重新无规则交叉排列,制作出来的成品,才能叫做“纸”)。华夏殷商时期发明了文字,当时开始采用甲骨当作书写材料,春秋时期又发现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缣帛作为书写材料。由于缣帛太昂贵,竹片又太笨重,于是就产生了纸。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技术的基础。纸的发明,大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纸浆纸。纸在文房四宝中,相比笔、墨、砚出现比较晚。古今中外,东汉初期的宦官蔡伦被公认是造纸术的发明人。中国古代造纸的方法,历史上记载很少,但纸的制作工艺及其原理及发明迄今两千年来,并没有太大的实质性变化。总结起来可归纳以下几点:首先是植物,比如麻类植物,用水浸泡,剥皮,再用刀剁碎,放在锅里煮,待晾凉后再进行浸泡、通过脚踩、棒搅拌,让纤维变碎、变细。其次是掺入辅料,制成纸浆。再次是用抄纸器(竹帘之类)进行抄捞、晾干,即可制成为纸7、内燃机:开始于19世纪晚期。内燃机将液体或气体燃料与空气混合后,直接输入汽缸内部的高压燃烧室,混合物燃烧爆发产生动力。内燃机的出现让蒸汽机走入历史。内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它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能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力发动机。活塞式内燃机起源于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用火药爆炸获取动力的研究,但因火药燃烧难以控制而明天成功。年,英国人斯特里特提出从燃料的燃烧中获取动力,并且第一次提出了燃料与空气混合的概念。年,英国人赖特提出了直接利用燃烧压力推动活塞作功的设计。19世纪中期,科学家完善了通过燃烧煤气,汽油和柴油等产生的热转化机械动力的理论。这为内燃机的发明奠定了基础。年,法国的勒努瓦模仿蒸汽机的结构,设计制造出第一台实用的煤气机。这是一种无压缩、电点火、使用照明煤气的内燃机。勒努瓦首先在内燃机中采用了弹力活塞环。这台煤气机的热效率为4%左右。英国的巴尼特曾提倡将可燃混合气在点火之前进行压缩,随后又有人著文论述对可燃混合气进行压缩的重要作用,并且指出压缩可以大大提高勒努瓦内燃机的效率。年,法国科学家罗沙对内燃机热力过程进行理论分析之后,提出提高内燃机效率的要求,这就是最早的四冲程工作循环。年,德国发明家奥托(Otto)运用罗沙的原理,创制成功第一台往复活塞式、单缸、卧式、3.2千瓦(4.4马力)的四冲程内燃机,仍以煤气为燃料,采用火焰点火,转速为.7转/分,压缩比为2.66,热效率达到14%,内燃机运转平稳。这在当时,无论功率还是热效率都是最高的。奥托内燃机获得推广,性能也在不断提高。8、牛痘疫苗:开始于年。天花曾经是世界上传染性最强的疾病之一,它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天花病毒繁殖快,能在空气中以惊人的速度快速传播。18世纪,欧洲天花四处蔓延天花,死亡人数曾惊人地高达1亿5千万人以上。而年,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偶然观察到,一位曾经患过牛痘的挤奶女工没有再患天花的现象后,在世界上首创了接种牛痘疫苗预防天花的方法。从此,詹纳成功地挽救了数亿人的生命,并且开辟出了一个新的领域——免疫学。所谓牛痘,是由牛的天花病毒引起的牛乳头及乳房急性感染,通过接触传染给人,大多见于挤奶员、屠宰场工人。由于牛痘病毒与引起人类天花病的天花病毒具有相同抗原性质,人接种牛痘苗后,也可以同时获得抗天花病毒的免疫力。9、互联网: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互联网是数字时代的基础设施。互联网开始于年的美国,又称作因特网。是美军在ARPA(阿帕网,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署)制定的协定下将美国西南部的大学UCLA(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StanfordResearchInstitute(斯坦福大学研究学院)、UCSB(加利福尼亚大学)和UniversityofUtah(犹他州大学)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这个协定由剑桥大学的BBN和MA执行,在年12月开始联机。年,参议员TedKennedy听说BBN赢得了ARPA协定作为内部消息处理器(IMP),特德.肯尼迪向BBN发送贺电祝贺他们在赢得“内部消息处理器”协议中表现出的精神。被称为互联网之父的几位科学家:蒂姆·伯纳斯·李(TimBerners-Lee)爵士,年出生于英国,万维网的发明者,互联网之父,英王功绩勋章(OM)获得者,不列颠帝国勋章(OBE)获得者,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英国皇家工程师学会会员,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年3月他正式提出万维网的设想。年12月25日,他在日内瓦的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里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网页浏览器。他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faox.com/dfls/81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