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生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创造,分别是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印刷术。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了解自己的文化故事就是也是对祖国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话不多表,下面就和菌菌一起来了解一下我国的四大发明吧。
指南针与航海术
指南针的前身是出现于战国时期的一种名为“司南”的仪器。今天,我们常常将其作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象征物。这是一个很漂亮的物件,在平滑的“地盘”上,放上一个像勺子的物品,勺子以天然磁石经过琢磨制成,重心恰好落到勺底的正中,勺子为圆底,可以自由旋转,当它停下之时,勺柄就会指向南方。“司南”利用的是地球磁场的作用。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它的两极分别在接近南极和北极的地方,因此地球表面的磁体自由转动时,就会因磁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性质指示南北。
大致在北宋时,指南针就被用于航海。开始时人们对它的性能并不太熟悉,所以航海人员晚上靠星星、白天靠太阳辨别方向,逢到阴天才靠指南针。到了元代,指南针对于航海的作用被充分认识,不论白天黑夜、阴天晴天,航海者都用指南针辨别方向。人们在船上设置了专门放置指南针的“针房”,并有专业人员负责看管。当时的指南针技术还比较粗略,多是将指南针放到水中,即所谓“浮针”,后来把它和罗盘结合起来,指南针的使用便日益广泛。
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中国人的航海事业。中国人配合对潮汐、季风等的观察,在航海中创造了一套实用性很强的导航技术。正是凭借这样的导航技术,才出现像郑和下西洋那样的海上壮举,将中国人的航海事业推进到一个新时代。
造纸术和文明的传播
人类发明了文字,有了文字就要书写。中国自古以来,发明了许多种书写的方式:有刻在龟甲上的,那是甲骨文:有铸在青铜器上的,那是金文;有锲刻在石头上的,那叫碑文:也有刻在竹简上的;还有写在布帛上的。
龟甲上的锲刻,石头上的雕写,都很不容易,写成了不易携带。也不易传播。造在青铜器上的金文或写在布帛上的帛书,都太昂贵。纸的发明,完全克服了这些不便。
人们都知道蔡伦造纸,实际上,在东汉蔡伦大规模造纸之前,中国人就已经发明了造纸术。这并非否定蔡伦造纸之功,而是说蔡伦的造纸术并非是突然之间的发明,它有一个技术积累的过程。西汉时期出土的植物纤维纸,是蔡伦造纸的前身。蔡伦扩大了造纸原料的范围,破布、渔网、树皮等都可以造纸。他的造纸工艺更为精细,造纸术到他这里,摆脱了纺织品附庸的地位——此前都是利用纺织之后抛弃的副产品来造纸的,蔡伦将造纸发展为一种独立的工艺。
东汉末年,蔡伦的造纸术被广泛运用,到了公元3至5世纪的两晋时期,人们利用纸张写字,并由此发展出写在纸上的书法艺术。同时,利用纸来作画。到了后来造纸技术日渐提高,一些特殊的纸张也诞生了,如对中国书法和绘画影响深远的宣纸。
中国的造纸术先后传到了越南、朝鲜、日本。公元7世纪左右,又传到了印度。造纸术还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传到了西亚、欧洲。造纸业的兴盛,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
传播知识的印刷术
在电子媒介出现之前,人们靠书本传递知识。今天我们很难想象,没有书本,知识将如何传播。仅仅是口耳相传,传播的力度实在太有限了。书本通过印刷,可以大量地复制,很多人读着同样的书本,这便有了知识的传播和思想的交流。所以,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极为重要。有人说:印刷术是“文明之母”。这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在中国,印刷术的发明,经过了由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的发展阶段。大约在公元7世纪的初唐时期,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它的方法,是用刀在一块块木板上雕刻成凸出来的反写字,然后再上墨,印到纸上。现在我们知道,唐咸通九年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刻印时间的印刷品,这一印刷品的雕版现藏在英国伦敦大英图书馆。从雕版印刷术的刻印方法上,也可看出它与印章、碑刻的渊源关系。雕版印刷在唐宋时期是中国主要的印刷方法,今天可以看到雕版印刷的不少传世精品。南宋时还出现了彩色套印雕版术,每页要刻两张版,这对印刷技术要求很高。
雕版印刷术在中国出现不久,其技术就传到了日本和朝鲜。顺着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国的印刷术很快传到了亚洲、非洲的很多国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通过他的《马可·波罗游记》,将雕版印刷术介绍到欧洲,引起了轰动。到了15世纪中叶,德国人谷登堡用铅、锡等合金制造成字母文字系统的活字,由此,世界印刷术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时代一直持续到20世纪40年代计算机发明之时。
火药:炼丹术带来的发明
火药作为人类掌握的第一类爆炸物,起源于中国的炼丹术。叫它“火药”,是因为中国人本来是将它当作一种达到长生的药物的。炼丹要用三种原料:硝石、硫黄和木炭。这三种物质混合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如果将它们密封包裹,就会迅速膨胀,冲破包裹,产生爆炸现象。
北宋时期,火药在军事上的运用更加广泛,国家将火药投入大规模的兵器生产中。各类源自火药的兵器相继产生,并在战争中得到运用。
南宋时,一位叫陈规的下级官员,发明了火枪。他将火药装进长竹竿,作战时由两人操作,点火后发射。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发明,利用这样的发明,人们可以掌握和控制火药的起爆时间,它是人类告别冷兵器时代的巨大飞跃。后来元人在此基础上发明了真正的手枪“火铳”,以金属制造,以手持之,威力巨大,人称“铜将军”。
利用火药制成兵器,初始阶段,都是国家绝密之事,但最终还是流传出去,因为只要有战争,就会交手,战争其实是敌我双方兵器大展示的机会。火药在蒙古人横扫欧亚的时候,其实就传到了世界各地。到了公元14世纪,意大利人就开始使用这种热兵器,在威尼斯和热那亚海上贸易争夺战中,双方都使用了火器。后来西方侵略者也是利用火药所制造出的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