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柔顺的长发,红色的衬衣搭配一条黑色的短裙,尽显职业女性的干练与柔美。作为一家横跨制造业、地产业的上市公司女掌门,她凭借着女性的特质,为迪马股份(,SH)打造出旗帜鲜明的差异化标签。在女性化色彩并不浓厚的房地产行业,她用了16年时间,带领东原集团从名不见经传的区域企业跻身行业TOP50。在迪马工业和东原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她又为迪马股份打造了“第三驾马车”——迪马产发。她,就是迪马股份董事长兼总裁、东原集团董事长罗韶颖。日前,罗韶颖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精选深耕”一二线城市16年时间,在罗韶颖的带领下,东原集团销售业绩持续攀升,从籍籍无名的区域公司发展成为全国地产50强企业。“东原的目标一直没有变,即保住前30的位置,同时努力争取前20。”在罗韶颖看来,“地产还是要爬到那个山顶,到那个高度才安全。”当其他房企加速“跑马圈地”时,罗韶颖始终很“佛系”,不太在意同行的快慢,而是充分把握自己的定位和节奏。“有句老话说战略就是取舍,如果要再舍掉一个字的话,那就是舍,你要知道你要放弃什么,这个叫战略。”罗韶颖坦言,如果目前东原是一个排名前10的企业,只做一二线城市是没法支撑前10的行业地位,可能真的需要进行更大、更全面的覆盖。但对一家排名行业四十几位的公司来讲,则远没有到那个程度。多年来,东原布局的城市主要包括西部的成都、重庆、西安、贵阳、昆明等,华中地区的武汉、长沙、郑州等,以及华东地区的上海、南京、苏州、杭州等。“这是东原实行的‘精选深耕’策略。”所谓“精选”,就是精选一线和强二线城市,然后深耕,主要看好一线、强二线城市强大的支付能力。罗韶颖认为,这些地方不会非常多,但是更需要深耕,也是更有价值去深耕的。“按照最近一期的统计指标来看,我们在一线、强二线城市的项目数量是占到了百分之八十几,三、四线城市的占比本身是非常少的。”她表示,尽管目前公司也在部分三四线城市有所布局,但“与其说是我们布局三四线,我觉得另一个更准确的说法其实是深耕都市圈。”在深耕都市圈的战略下,在当前的长江经济带布局的基础之上,东原已经开始在珠三角(包括粤港澳大湾区)进行布局,也是看好大湾区城市和居民的活力和支付能力。强强联合近年来在地产行业里已然成为一种趋势,东原也不例外。今年以来,东原已先后与花样年、大发等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信息交流、土地市场、项目开发与转让、品牌推广、产品营销等多方面展开合作。“到目前为止,合作的公司和项目占比在50强里面应该不低于中等的水平,我们希望更多起到优势互补作用,从今年开始公司也在尝试摸索出来一些规律。”罗韶颖举例道,如大发在华东地区,尤其在浙江积累非常深厚,东原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寻找整个华东大都市圈里辐射出来到三四线城市的一些机会。“大发是华东本地企业,他们明显要比我们更懂当地市场,更懂客户的领域。”至于与花样年的合作,则与近年来房企热衷的城市更新业务不无关系。罗韶颖表示,“花样年是典型的深圳打法,在城市更新这块做的时间也非常长,积累也非常丰富。这些都跟我们业务发展重点有很好的一个相互支持。”筹划东原物业上市事实上,随着房地产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市场也在不断分化,不同企业在对市场和自身的认识上也在加速分化。对于东原集团目前所处阵营以及未来发展,罗韶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并提前布局。“未来三年,行业或将持续处于一个高波动性状态。作为一家典型的二线企业,东原需要用规模覆盖未来三年行业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罗韶颖指出,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房地产行业产生了较大影。另一方面,随着国内政策方向的明确,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等一系列非常正确的提法和对应的要求,“在利好和利空交织的情况下,宁可为不确定性留多一点边际空间。”具体到东原发展,罗韶颖表示,“首先还是要抓销售,能往前赶的就不要往后拖。其次在拿地上,今年下半年拿的地其实是为明、后年做储备,在未来三年高波动性状态下,公司稳健增长策略是没有变的。”进入后疫情时代,房地产行业存量博弈的时代也许会真正地拉开大幕,竞争将更加激烈。但罗韶颖表示,这对东原集团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觉得东原的特点就是特别乐于去发现客户的痛点,然后也特别热心和善于为客户的痛点找到解决方案。”她举例道,去年东原开始试点在武汉做运动、大健康的社区,之前客户可能不会觉得东原硬件设施和服务有多好,但今年疫情爆发后,让更多客户开始建立起这一意识,辨别出什么是好小区。“今后我们也会在这方面继续往前走,不管规模增长到什么样的程度,我觉得这点是不会变的。而且房地产这个行业再往下发展,如果在过去健康社区打造这一点还没有更直接和更全面地表现为商业价值,但未来在这一方面的呈现将会越来越显著。”疫情除了让行业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