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走不到最后,多半是这个原因

北京中科医院是治啥的 http://www.kstejiao.com/m/
#锐评玫瑰的故事#

看过一副很有意思的对联:

“上联:60后让90后别熬夜;

下联:90后让60后戴口罩;

横批:谁也不听。”

轻松一笑之余,也不禁让人感到些许扎心。的确,人生很多事情都可以,以己之力去努力改变,但世上有两难:一是改变别人,二则是改变自己。而人们偏偏又很容易犯难,不是因为看不惯他人心生怨气,就是因为勉强自己而心生委屈,特别是对最亲近的人。01

小时候,特烦我妈念叨我爸。

因为明明是晾衣服时,没把衣服抖散,烧菜时,没把酱油壶拧紧,洗碗时,没把水倒干净之类的小事,但到了我妈这,却能唠叨上一整天。

上学后,我开始慢慢理解我妈。

因为明明是这么小的事,我爸都听不进去,也难怪妈妈要唠叨。

直到长大后,我才发现,其实鸡毛蒜皮中,两人站在各自的角度都没什么大问题。

只是大半辈子过去了,两人都还是指着改变对方,却丝毫没想要理解适应,也难怪两人风风雨雨这么多年,依旧别扭度日。

这也正是很多人感情中的通病吧:总想把对方改造成自己希望的模样,越是把希望寄托在对方身上,就越是事与愿违。

正如热播剧《玫瑰的故事》中,玫瑰与庄国栋本是金童玉女的存在,按说应该互看欢喜,但偏偏就是哪都匹配的一对,越到后来就越发生出嫌隙。

玫瑰习惯了众星捧月,所以,一旦庄不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就大发雷霆,患得患失;

而庄国栋则是工作大于一切,玫瑰能追随他的步伐,是最好,如果玫瑰不接受,那么,他也就只能对玫瑰说一句:

“你别后悔。”

其实,从某些角度来说,两个人很像,都是在最爱自己的前提下,爱对方,并且在相处过程中,希望把对方变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但他们似乎忘了,一开始双方彼此吸引,就是因为对方原本的样子,否则站在玫瑰跟庄国栋身上的人,就该是周士辉跟韩樱了。02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很多人在一起了一辈子,还是不能完全理解对方。

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路易斯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一种行为习惯的形成需要90天;一种思维模式的形成需要天;而价值观的形成,则需要14年。

可见,每个人的价值观,都是自带体系的。

原生家庭、教育背景、从小到大的人生处境,多少都会在一个人的价值观上留下印迹。

而当你试图改变对方,看似改变的是某种行为,但其实,是在否定对方的价值观,那么即使你是出于好心,也必定不能如愿。

在网上看过这样一段话:

“不要妄想改变任何人,因为一个成年人的价值观基本已经定型了,无论多离谱的行为他都有自己的理由。”

《玫瑰的故事》中,庄国栋无论是瞒着玫瑰,接受了法国的升职offer,还是明明跟女同事去酒局,却骗玫瑰说在加班。

在玫瑰发现后,他的措辞都是出奇地一致:觉得玫瑰无理取闹,没必要事无巨细都跟玫瑰报告。

但在玫瑰眼里,这就是对她不够真诚,是欺骗。

同理,我妈总觉得这些生活小事,怎么多次提醒我爸还不听,而我爸则认为我妈没必要为这些小事一遍遍念叨。

所以你看,同样一件事,对不同的人来说,看法完全不同,打心眼里就不认可,自然也就无法真正地感同身受。

成年人的价值观基本已经固定在灵魂深处了,扭转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若因为对方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就执于一念,企图改造对方,得不到好的结局也是必然。03

心理学上有个“愿望投射效应”,说的是我们总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和美好寄托强加给对方。

但世上有五颜六色的花,亦有五颜六色的人。

比起找到一个哪哪都让自己满意的对象,我们但更要明白的是,缘分可遇不可求,遇到了是幸运,遇不到才是常态,而一个人内在的满足才是坦然。

感情中,最忌讳以自我为中心,不是说自己不重要,而是你既然选择了对方,对方就一定有吸引你的地方。

既然选择在一起,那么相处中,只要不涉及原则性的问题,我们能做的,就是时刻记住原始的这份吸引,在心生厌弃时,就想一想,当初在一起时,TA就是这样的啊;

也别太把目光聚焦在对方身上,人不能被改变,但可以被影响,当我们自己改变了,或许就会发现,对方因你而变。

作家水木然曾提到:

“人生分为三个阶段。

小时候,觉得自己可以改变世界。长大了,发现自己改变不了世界,只想着去改变别人。后来终于明白一个道理:人生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越是亲近的人,就越不能强求,现实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快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faox.com/dfjg/134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