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杀就是活埋这么理解就错大发了,真实

古语有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01

从古至今,战争不计其数,哪一场不是腥风血雨,尸横遍野?想要从战场上活下来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在古代,战争随时都会发生,战争的结束往往会产生胜者和败者。胜者往往能够都掌握着生杀大权,而败者面临着的就是绝境,有的会被全部杀掉,有的会被流放边境。

在笔者的印象中,这都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被坑杀。坑杀不知道你们怎么理解,我最初的理解就是被活埋。但是,后来我发现我错了,其实坑杀并不等同于活埋,真实的坑杀是非常残忍的。

02

说到坑杀,不得不说的就是长平之战。当时有40万战俘被坑杀,血腥程度足以打五颗星。

《史记》载:“乃挟诈而尽阬杀之”。

长平之战大家可能都听说过,最终胜利的一方是白起统领的秦军,失败的一方是赵括统领的赵军。当时一场战争下来,收了赵括40万战俘,最终都用计谋坑杀。也就是长平之战,让白起成为了一名闻风丧胆的人物,在秦朝统一天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历史上,坑杀出现过多次,除了这一次之外,项羽也坑杀过秦军20万。根据专家表述,坑杀并不等同于活埋,比活埋残忍千百倍。“坑杀”原作“阬杀”,是指古代军队打仗,将敌方将士杀死后把尸体堆积起来。这个词一般都用在谴责上,表示杀了很多无辜的人。有关“坑”的记载史书上有很多,基本上遍布各朝各代。

03

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曹操就将一支投降的袁军“尽坑之”。

司马昭攻破寿春城时,俘获了吴国士兵,当时有人给司马昭献策,应该将吴国士兵都“坑”之。

十六国大乱时期,石勒“坑降兵数万人”;赵刘聪“坑士兵一万五千多人。”

年,吕隆姑臧城遭围困,城内粮草无法得到供给,很多百姓想出城谋生路,吕隆就将想要逃跑的百姓“尽坑之,于是积尸盈于衢路”。

由此可见,“坑”指的是尸体堆积形成的“京观”。

所以,“阬”其实代表“京观”。文学家张岱曾在《夜航船》中表示,古代士兵在杀死敌人后,会用敌人的尸体堆积成建筑物。从尸体的堆积程度来表现出胜利者的威严,从而让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打消念头,给其震慑力。

04

曾经楚国为了震慑其他国家,坑杀了晋国士兵。坑杀其实说白了就是当时战争的产物,历朝历代基本上都会使用。作为一种手段,它不仅仅能够起到威慑作用,更能够从侧面展现出武力的强盛。直到明朝时期,这个手段还在运用。

当年倭寇泛滥,明军为了震慑倭寇,将倭寇的尸体筑成京观,倭寇闻知望而生畏。随着历史的变迁,战争时期的产物已经沦为尘埃,被埋藏在了地底下。但是,关于那个时期的记载还在,能够给人起到警示的作用。也正是当年的烽火狼烟,才换来了现如今的和平盛世。

05

历史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此,不知道的时候非常好奇想一探究竟,知道了解了之后,发现也就是那样,激情总是能给你打消掉,让你陷入历史深渊。

好了,今天的知识就讲到这,感谢您的观看。

06

林冲号称八十万禁军总教头,听上去很唬人,放到现在多大的官职?

武则天镇国之宝现身嵩山,被一采药农民捡到,自愿上交国家

古人讲:“饱汉不知饿汉饥”,下半句更为精髓,说透了生活现实

武松打死老虎当了“都头”,放现在是多大的官?其实不算小

23岁嫁给37岁导师,29岁获博士学位成教授,王延轶如今怎么样了

文章题目:历史上的坑杀等于活埋吗?其实不是的,要比活埋还残忍得多文章作者:寻历史真相---离央配图声明:本文所用图片均源于网络,侵删盗用警告:本账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做伸手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faox.com/dfjg/124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