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科医院好不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年12月30日-31日,企业家新年大课在湖北武汉盛大举行。
年,我们将面对什么样的大格局呢?要做好什么样的应对呢?正和岛首席经济学家、大势观澜塾首席导师王林教授在重磅演讲《:重启与蜕变》中给出了答案。以下是王林教授演讲精编,内容十分重磅。口述:王林正和岛首席经济学家、大势观澜塾首席导师编辑:孙允广来源:正和岛(ID:zhenghedao)尊敬的各位岛亲,各位企业家朋友,大家下午好!
年,我们将面对什么样的大格局呢?我用的是“重启与蜕变”。
我们都说,年遇到的最大黑天鹅就是疫情,认为它是一个偶然事件,但我认为疫情只是催化剂,不是疫情导致了变局,而是导致变局的基础性问题早已存在,只不过是被疫情所捅破,进而加速了大变局浮出水面。
年,将是人类与新冠的决战之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到明年6月份,全世界将有2.5亿人被感染。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据,面对疫情空前的全球传播,我们也面临着新的破局。
回顾历史,每当我们跌跌撞撞的来到新世界的入口,无不是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此时,决定未来世界新模样的不是什么神秘力量,而是你自己的选择。
年,是中国民营企业的“天启时刻”,经历过企业组织的生死考验,就会感悟到,一个有生命的超越领导者个体生理寿命限制的组织,到底是怎么回事。
把人类的进程划分为了两个时代,以后我们将会说,年以前怎么样,年以后怎么样。
年它终结了一个时代,它将重启另外一个时代。
年,中国将遇到3大挑战
年,国际上我们将看到新的美国总统上任。拜登上任以后,他将对中国、对世界带来“五利”和“五弊”。
“五利”分别是:
第一,他对中国的态度会相对温和;第二,他将有较多的可预见性;第三,他将重视高层级的沟通;第四,他将反对关税战;第五,相对而言,拜登比较支持全球化,不会像特朗普那样不断退群。但是也要看到,拜登的上任,将给世界带来的五大弊端:
第一大弊端,他将维持美国宗教人权的政策;
第二,他也将坚持和中国的科技脱钩;
第三,他将组建“反华同盟”,他和特朗普很大的不同,拜登不太主张美国跟中国单打独斗的,他将结成一个同盟;
第四,拜登一定要考虑到特朗普大约有万的支持者,拜登约是万,特朗普实际上在美国也是有强大的民意支持的,他也将顾及特朗普的支持者。
所以,拜登第五个弊端,就是他可以改变特朗普行政法令,但是无法改变特朗普在当政四年中做出的法律制裁。
换句话说,年,世界的局势对中国来讲依然是严峻的,美国的态度对于世界全球经济秩序和地缘政治来讲也是新的变局。
再回过头来看,疫情产生之后,给全世界带来了两个非常重大的影响:
第一个影响,它将由经典市场经济最高阶段大幅度地往后调。此次疫情的非常态现身,实则告诉人类对地球的透支、对未来的透支都已到临界点。第二个影响,对于人类而言,此次大疫情是“上帝”出手的一次修理,大疫情会触发大衰退,人类需要化大衰退为大进化,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已然开启。如果宇宙的历史浓缩为一个月,那么太阳系只存在了十天,人类诞生了两分钟,人类文明只存在了一秒——而在这一秒中,人类给地球带来了什么呢?
人类只占地球上所有生命的0.01%,但却使用了83%的资源。处于北极圈的“奥伊米亚康村庄”,它常年在零下多少度,但在年6月,飙出38℃的极端高温天气。
地球已经完全承受不了这样严重的透支。所以,印度蝗灾、美国地震、中国洪水,而全球病毒,这都在年出现了,这是大自然的一次报复,或者说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次警告。
现在南极洲大量的冰川已经崩解,南极洲的冻土已经融化,冻土中间已经有几十种人类从未见过的病毒浮出水面。这些都将对人类产生巨大的危害。
大自然的反噬,比全球一体化逆转、比全球疫情肆虐可怕的多。
《巴黎协定》以工业化前的温度为基数,提出如果全球温度上升2℃,2.8亿人将无家可归;如果全球气温上升4℃,全球最繁华的城市——上海、天津、香港、纽约、东京、将成为“水中城市”,深圳、广州等沿海城市也无一能幸免于难。
在此情况下,日本“灾民”将达到万人,美国的灾民将达到万人,而中国将成为受创最严重的国家。
归纳上述一切,我们应该认真反思,我们发展到底靠什么?还能否靠透支地球,还能否靠无限制的、无止境的欲望的消费?这对人类是一次严重的警告。
除了大自然的警告之外,中国现在还面临三个方面威胁:
一个是国际上的形势不确定、不稳定;另一个是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不充分;第三个是颠覆性科技席卷而来。回头看我们的“重启”,中央是怎么定调的?中央的定调非常明确,就是在年,中央的宏观经济政策将保持三个特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12月16日—1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有一个重要的议题——就是对企业的纾困政策要不要收回?
因为中央承担了巨大的压力,一方面我们要减税、减负,另外一方面还有防疫支出。但中央的决心是非常清晰的,我们的政策将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至少在年6月份之前,现有的帮扶企业政策都不会改变。
我们的规划,远远不只停留在“十四五”这5年之间,现在中央规划布局了15年,就是“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前天有记者采访我,问为什么要布局15年?
因为在这15年中,中国将遇到三个非常大的挑战:
第一个挑战,中国将在年前后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在这之后,就要在政治责任、国际责任等各方面承担相应的义务,中国要做好准备。
第二个挑战,在这15年中,我们将遇到人口老龄化、环境恶化等挑战,我们准备好了没有?
第三个挑战,是颠覆性技术的挑战,中国如何应对原创技术的不足?
面对挑战,这一点是中国最大的底气!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将如何应对呢?
“十四五”已经提出来,要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格局。刘鹤副总理说,只要把关系搞清楚,就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将来国家政策的走向。
这两个循环是什么关系?首先,国内循环是基础,因为这是未来最有把握,最可控的循环。现在像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疫情非常严重,日本的疫情也卷土重来,我们很难断定疫情将在什么时候结束,现在也很难判断疫苗对疫情到底有多大的遏制作用。
所以说,随着病毒变异,世界经济形势是怎样的?什么时候解封?什么时候重启?这些都很难说。所以中央提出立足国内是基础、国际市场是国内市场延伸的模式。
为了迎接这一点,中央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在年,将有大量的新举措出台。
比如,年将修改《科学技术进步法》,最大限度释放科技进步的潜力与活力。这里一定要注意,中央的一个新提法——“创新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现在我们要修改法律,我认为我们会参考美国的“杜拜法案”,让中国科技人员在得到荣誉的同时,也享受到自己科研成果所带来的利润。
而不再是出现像前段时间那样,浙江大学一位副校长,就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享受了自己创新发明的成果,而锒铛入狱,这样的情况绝对不能够再出现。
在年,我们也同时开启了需求侧的改革,之前都是强调供给侧。
现在中央政策已经明确,到年实现居民收入翻番,中等收入群体达8亿人。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现在中国有14亿人口,中产阶层有4亿,到那时候中产阶层将增加1倍,也就是说我们的市场、购买力也将扩大一倍。
同样在年,《民法典》将生效,这个事希望大家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