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第二学期三月自测
八年级语文试卷
经开一初八年级语文组命制审核:陈书霞许惠春.3.19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共9分,每小题3分)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谦逊内敛的人,体味过人生的酸甜苦辣,知道世事的复杂艰辛,他们懂得放低身段,换位思考,替他人着想。
②坚实的底座与F1赛车的抓地轮胎,配上绿色环保的迸发器和USP导航系统,这简直是一件的艺术品。
③他出身于书画世家,自幼便跟随研究敦煌艺术的父亲出入莫高窟,,最终选择了用线条和色彩演绎人生。
④成功的第一步,需要先拥有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进取心,如果缺乏求知欲与进取心,到最后一定会。
A.设身处地鬼斧神工耳濡目染功败垂成
B.身临其境鬼斧神工耳闻目睹半途而废
C.设身处地巧夺天工耳濡目染功败垂成
D.身临其境巧夺天工耳闻目睹半途而废
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武钢7号焦炉代表着当时国内焦炉的最高水平,投产20年来,为武钢的生产经营作出了巨大贡献
B.近年来,武汉市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城市转型,被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城市”。
C.武汉市残联在今年深入开展政策调研,根据综合调研情况,对全市现行的农村残疾人种养殖户扶持政策进行了调整。
D.22年来,驻香港部队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驻军法规定履职尽责,坚定维护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获得了广泛赞誉。
3.下列各句标点的使用与句子语意层次不符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莺儿的“露”是“露”在嘴上,“露”在手上;薛宝钗的“露”是不动声色,顺水推舟,“露”在心上。
B.无论做人、做事,都需要注重细节,但又不能止于细节。前者强调的是过程的精细,后者则意味着要有全局观念。
C.与人相处,若能做到“宽人律己”,那是一种境界;若能“宽人”,那是一种豁达;若能“律已”,那是一种严格。
D.俯瞰故乡郁郁葱葱的大地与绿水,悠远、静谧的山林,廊桥、屋宇、田畴点缀其间,禁不住诗兴大发。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道德圈
熊培云
①《乱世佳人》中有些细节让人过目难忘。当郝思嘉驾着马车穿越战火,历经困苦周折回到自己的陶乐庄园时,她看到的却只有荒废的田野和几近一无所有的家园。随后,她从地里爬起来,手握泥土对天发誓:“上帝啊,你为我见证,做我的见证人!他们不会击败我,我一定要撑住这个家。而且,等一切都过去之后,我绝不再挨饿,我的家人也绝不再挨饿!即使我说谎、偷东西、欺骗、杀人,上帝啊,你是我的见证人,我绝不要挨饿!”
②感性层面,这段独白让我看到一个自强不屈的灵魂;理性层面,这是人类道德圈的缩小。有些小说和电影之所以迷人,正是因为它们揭露了人性中的阴暗。世人爱谈道德,但道德往往是最靠不住的。这不仅体现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道德观,而且就算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也有不同的道德半径。郝思嘉在特定情境下,将人类的道德圈进一步地缩小(人类道德圈缩至最小甚至归零,恐怕就是食肉寝皮了);而如果她摆脱了困境,也可能会赈济邻里甚至与她毫无瓜葛的人,那时候她的道德圈便又变大了。
③年,在英国与法国的战争中带领民兵为英国效力时,华盛顿在给丁维迪州长的信里曾这样写道:“为了免除人民的痛苦,即使把我作为牺牲品去满足杀人成性的敌人,我也心甘情愿。”然而,同样是这个“悲天悯人”的军人,印第安人在他眼里却只是一群野蛮的动物。当印第安人与英国人站在一起时,华盛顿和杰弗逊就忘记了启蒙运动。华盛顿指使他的将军向易洛魁人进攻,并“踏平所有居住地,一直到该地不仅是被占领而且是被摧毁”。而在另一次进攻前,他又强调,“在所有印第安人居留地被有效摧毁前,不要听取任何和平的建议”。年,华盛顿把印第安人与狼相提并论,“二者都是掠食的野兽,仅仅在形状上不同”。杰弗逊是美国第三任总统,在国内,也是主张“天赋人权说”的美国《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然而在印第安人战争期间,杰弗逊反复强调的却是彻底摧毁有敌意的部落,他们“凶残的野蛮行为就是根除他们的理由”。
④最早提出“道德圈”的是19世纪的历史学家威廉莱基。莱基认为,道德圈一开始很小,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扩张:“人类最初降临于世的时候,他们的仁慈善心与自私本性比较起来,力量简直微不足道;而道德的作用就是逆转这一局面。仁慈善心曾经只限于家人,后来圈子逐渐扩张,首先扩张到一个阶级,然后扩张到一个国家,再后来扩张到国家联盟,之后扩张到全人类。最后,就连我们对动物的态度也受其影响。”
⑤历史是时间的孩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类整体性的道德观念在提升,这得益于物质的丰富、知识的普及、能力的提高以及人际交往的增加。在此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至少在表面上已渐渐为主流群体所接受。
⑥达尔文赞同威廉莱基的看法,在《人类的由来》中,他谈到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人们慢慢有了超越人本身的同情心,它越来越细腻、柔和,拓展到一切有知觉的生物。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起初只是少数几个人尊重而实行这个美德,但通过教诲和示范的作用,很快就传播到年轻的一代,并最终成为公众信念的一个组成部分”。
⑦人类道德圈的建立,和宗教有很深的关系。不过,不同的宗教,其道德圈并不相同。有的急于寻找异教徒,并将他们推上地狱的火刑柱;有的则将慈悲推及众生,“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⑧我年少时喜欢读一些佛学类的书,知道有个叫晱子的菩萨。他最有名的一句话是:“走路不敢太重,怕踩得地疼。”晱子的道德圈大到无我的地步。这难免给人一种荒谬感,就像在说:“走太快了也不行啊,会撞伤空气!”然而我能理解晱子的悲悯。我虽然没有敬过外在的神,但总相信人有内在的神性。晱子的这番话,是人性中诗性的流露,只是对人类似乎没有什么用。
⑨道德圈可分为两种,包括纯精神层面的和行动层面的,其所对应的是理想道德半径与现实道德半径。所谓伪善,有时是因为人在现实中可以走完的道德半径,赶不上他理想中的道德半径。两个圆圈的疏离与晃荡,难免让人视之为忽悠。这实际上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心半径大而力半径小。
⑩人们常说:“能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人类的困境是,在道德圈不断扩大的同时,破坏半径也在扩大,核武器的出现,意味着地球上的这个年轻物种具有了将其世世代代所积累的道德资源清零的能力。
:~年英国在北美13个殖民地,它们也就是美国建国之初的13个州,北美洲南部,原是印第安人的聚居地。
4.下列观点与文本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A.文学作品中的美好灵魂,其道德圈有时也会缩小。
B.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也有不同的道德半径。
C.道德的作用就是增强人们内心仁慈善心的力量。
D.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已成为主流群体的道德圈。
5.第③段,作者引用华盛顿和杰弗逊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下列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一个人道德圈可能兼有“悲天悯人”与“残暴如狼”。
B.相信“天赋人权”的道德圈,也有可能缩小到灭绝人性。
C.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之下,可能会有不同的道德圈。
D.同一个人,对待不同的对象,可能会有不同的道德圈。
6.下列对于道德圈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达尔文认为道德圈超越人本身的同情心,才能拓展到一切生物。
B.宗教不同,道德圈也不同;但宗教道德圈对人类没有什么作用。
C.理想道德半径大、现实道德半径小,有可能是伪善产生的原因。
D.人类的困境是,在道德圈不断扩大的同时,破坏半径也在扩大。
三、(共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7题。
送崔九①
[唐]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①崔九:崔兴宗,盛唐诗人,早年与王维、裴迪隐居唱和,后来出仕为官,但不久对官场生活产生厌恶情绪,去官归隐。裴迪为之饯行送别。
7.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山”句点明了诗题中的“送”,交代了诗人送朋友归隐山林。
B.“须尽”句是诗人从正面劝勉朋友要尽享山水真趣,莫改初衷。
C.“莫学”两句诗人从反面劝勉是因为担心朋友对官场仍有留念。
D.全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肯定与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意。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精骑集》序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①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②饮者游,旬朔之间③,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④,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⑤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⑥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⑦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⑧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①暗疏:默写。②滑稽:诙谐善辩。指行为放荡、玩世不恭的酗酒者。③旬朔之间:指十天一月之内。④惩艾:惩戒。⑤曩:nǎnɡ,从前。⑥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⑦搴:qiān。⑧勒:编。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负此自放放:放纵B.败吾业者业:学业
C.心善其说善:善于D.庶几以此补之补:补救
9.为文中划波浪线部分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B.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C.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D.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10.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年轻的时候读书,一看到文章就能够背诵,默写也没有大的差错。
B.到了年长一些的时候,作者已经没有从前十一二岁时那么聪明了。
C.作者在《齐史》中读到:“我三千精锐的骑兵,就足以抵挡你的数万羸弱士卒。”
D.作者从“经”“传”“子”“史”中摘取了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语句,编成《精骑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四、(6分)
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五、(26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2-13题。
①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何况还要使衣服走样,你所来往的圈子特别是有教养的圈子,一举一动务须特别留意。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②我认为目前主要是抓住俄文的要点,学得慢一些,但所学的必须牢记,这样才能基础扎实。贪多务得是没用的,反而影响钢琴业务,甚至使你身心困顿,一空下来即昏昏欲睡。这问题希望你自己细细想一想,想通了,就得下决心更改方法,与俄文老师细细商量。一切学问没有速成的,尤其是语言。倘若你目前停止上新课,把已学的从头温一遍,我敢断言,你会发觉有许多已经完全忘了。
③不是说你应当时时刻刻想到自己了不起,而是说你应当从客观的角度重视自己:你的将来对中国音乐的前途有那么重大的关系,你每走一步,无形中都对整个民族艺术的发展有影响,所以你更应当战战兢兢,郑重其事!随时随地要准备牺牲目前的感情,为了更大的感情----对艺术对祖国的感情。
④有一点,你得时时刻刻记住:你对音乐的理解,十分之九是凭你的审美直觉;虽则靠了你的天赋与民族传统,这直觉大半是准确的,但究竟那是西洋的东西,除了直觉以外,仍需要理论方面的、逻辑方面的、史的发展方面的知识来充实;即使是你的直觉,也还要那些学识来加以证实,自己才能放心。所以便是以口味而论觉得格格不入的说法,也得采取保留态度,细细想一想,多辨别几时,再作断语。这不但对音乐为然,治一切学问都要有这个态度。所谓冷静、客观、谦虚,就是指这种实际的态度。(节选自《傅雷家书》)12.选段从哪些方面表现傅雷教子的独特?(2分)
13.结合阅读《傅雷家书》的体会,说说你对“家书”有怎样的思考。(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
成熟的稻谷会弯腰
野泉
①电视节目主持人李咏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谈到自己婚姻幸福的秘诀。他说:“夫妻之间难免会因为争吵失和,我每次吵架后总是首先向妻子认错。”记者问道:“如此一来,您不觉得很没面子吗?”李咏笑呵呵地说:“成熟的稻谷才会弯腰。”
②成熟的稻谷才会弯腰,这是一句多么朴素而深刻的哲言。成熟的稻谷之所以会弯腰,是因为它经过默默地孕育已经结出成熟的果实。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忽视了这个道理。难怪孟买佛学院将弯腰作为学生入学的第一课。
③孟买佛学院是印度最著名的佛学院之一。在它的正门旁边开了一个小门,门高l.5米,宽40厘米。一个成年人进去,不仅要侧身,而且还得弯腰,否则就是碰了壁也无法入内。所有新来的学生,都会由他的老师带领着来到这个小门前,弯腰进出一次。老师教育大家说:大门当然进出方便,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要进入的地方没有很宽阔的大门,或者,有的大门不是随便可以进入的。这个时候,只有学会了弯腰侧身、暂时放下尊贵和体面的人才能进入,否则你只能被挡在门外。这是佛家的哲理,其实也是人生的哲学。
④你留意过大雪过后的雪松吗?它的树枝因积雪而压弯了腰,低垂下来。第一次看的时候我曾这样想,不是“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吗?雪压青松也弯腰,岂不愧对先人的赞誉?思绪一闪而过,眼球早被另一雪景吸引。人行道上的梧桐,虽然它们也高低错落,交叉穿梭,但却有很多枝条因不能弯腰而被雪压断了。
⑤原来雪松之所以在大雪的重压之下弯下腰来,为的是不让自己折断,为的是往后的日子继续挺拔向上。原来,弯腰并非就是软弱,而是一份弹性,一种韧性,是生命的一种更深刻的睿智!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些弯腰成就了他们,让他们从凡人走向圣贤。
⑥需要指出的是,弯腰并非毫无原则的妥协,而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对于外界的压力,我们要尽可能地去承受,在承受不住的时候,不妨弯一下腰。是的,有时弯腰就如同蝉蜕。那不是倒下,而是通过自身的改变,来创造一个全新的自我。
(摘自年11月20日《广州日报》,有改动)
14.孟买佛学院将“弯腰”作为学生入学第一课有什么目的?(4分)
15.列举雪松后作者为什么还要举梧桐的例子?请谈谈理由。(6分)
16.请分析最后一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4分)
有时弯腰就如同蝉蜕。
17.阅读全文,谈谈你对标题“成熟的稻谷会弯腰”的理解。(6分)
六、(8分)
根据要求完成18、19题。
年10月,钟南山在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发表致辞。他表示,数不清的青年人都会以科学家为偶像,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此。针对钟南山的观点,你们班决定开展以“青少年的偶像”为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8.学校想要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同学们的相关情况,请你结合同学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以“青少年的偶像”为主题设计三个调查问题。(3分)
19.钟南山在论坛上说:“我们成为偶像的目的,是要更好地消除青年人对偶像的盲从,让他们通过偶像学到对问题的看法,更多地问问为什么。”同学们就钟南山的这段话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同学不明白“更多地问问为什么”的意义在哪里,请你对此表达自己的观点。(-字)(5分)
七、(5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一些孩子,因害怕自己与同伴不同而受到排挤,从而违背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屈从群体,采取与同伴一致的行为,做出不好的事情。这就是所谓的“同伴压力”。屈从于“同伴压力”,往往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和不良后果。
成长过程中,处理好“同伴压力”是一门必修课。
请依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字的文章。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校名或姓名,请以化名代替。
~学年度第二学期三月自测
八年级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共9分,每小题3分)
1.:判断特定语境中词语运用的正误
:C
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替别人着想。
身临其境:亲自面临那种境地。
设身处地是想象自己在某种境地。身临其境不是想象,是真的到了某种境地。
鬼斧神工:指像是鬼神制作雕刻出来的。形容建筑、雕塑等神奇巧妙,不像人力所能达到的。
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制成,形容技艺十分高超(指人工造就的)。
耳闻目睹:着眼于亲自听到、看到。耳濡目染:着眼于经常听到、看到。
耳闻目睹只指看到听到,不一定受到影响:耳濡目染则表示听惯、看惯,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半途而废是指没有努力,做事做了一半就不做了。
功败垂成是指做事很努力很坚持,可是在快成功时因为各种原因失败了。
2.:判断语句表达的正误
:B
缺宾语,前面是“走”,所以要在“转型”后加“路线”。
3.:判断标点符号运用的正误
:C
“那是一种境界”后的分号不当,与后面两个句不是并列关系。
4.:D
说法太绝对,与原文“历史是时间的孩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类整体性的道德观念在提升,这得益于物质的丰富、知识的普及、能力的提高以及人际交往的增加。在此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至少在表面上已渐渐为主流群体所接受”。故选D。
5.:D.
第③段中“华盛顿在给丁维迪州长的信里曾这样写道:‘为了免除人民的痛苦,即使把我作为牺牲品去满足杀人成性的敌人,我也心甘情愿’”,对待印第安人“在他眼里却只是一群野蛮的动物”“指使他的将军向易洛魁人进攻,并‘踏平所有居住地,一直到该地不仅是被占领而且是被摧毁”,“杰弗逊是美国第三任总统,在国内,也是主张‘天赋人权说’的美国《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然而在印第安人战争期间,杰弗逊反复强调的却是彻底摧毁有敌意的部落”,可见同样是华盛顿和杰弗逊,对待不同的对象,采用了不同的道德圈。故选D。
6.:B.
错误,与原文“但宗教道德圈对人类没有什么作用”错误,与原文“我虽然没有敬过外在的神,但总相信人有内在的神性。晱子的这番话,是人性中诗性的流露,只是对人类似乎没有什么用”不符。故选B
7.: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D.
此诗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两意,入山复出,不甘久隐。诗人并没有“依依惜别之意”,故选D。
8-10:
:通过阅读结合所学,学生可以理解选文的基本意思。结合上下文和语境,学生能把握重点字词句的意思,能正确断句,能流畅翻译,语意通顺。
8.C项。句意:心中赞同喜欢这个说法。善,认为……好,赞许。故选C。
9.D项。本题考查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现在每当看到一手书卷,一定要反复推敲多次才能懂,合上书卷便感到茫然而无所适从,这样反复读此都记不住。故断句为;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选D。
10.B项。“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意为:几乎不如年轻时候的十分之一二。“十一二”指的不是十一二岁,而十分之一二。故选B。
译文:
我年轻的时候读书,一看到文章就能够背诵的下。默写一遍,也没有大的差错。但是我却凭借此放纵自己,喜欢和巧言善辩、嗜好饮酒的人交往游乐。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几天在阅览书卷。所以虽然我有较强的记忆力,但是学业却因为我的不勤奋给荒废了。
等到数年之后,我开始发奋读书,用来惩戒自己,对之前所做的事情感到后悔;然而我的聪明却已经衰竭许多了,几乎不如年轻时候的十分之一二,现在每当看到一手书卷,一定要反复推敲多次才能懂,合上书卷便感到茫然而无所适从,这样反复读此都记不住。所以现在虽然有了勤苦的用功,学业却因为健忘荒废了。
唉,荒怠学业的,就是不勤奋和善忘啊。最近我读《齐史》的时候,看到孙摩答邢词中有这样的句子:“我用三千精锐的骑兵,足以对抗你数万瘦弱的士兵。”心中赞同喜欢这个说法,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语句,摘录几千条,编为几卷,取名为《精骑集》。
啊!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成年后善忘,也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11.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故,所以、因此;虽,虽然;废,荒废;于,由于。
:因此我虽然记性好,却常常因不勤奋而荒废了学业。
12.考查学生的提取并概括信息的阅读能力。
解析:先提取、概括每段的段意,然后再归纳方面。
如:第①段指出儿子的两个习惯,跟儿子强调生活中应该礼仪得体。第②段教育儿子学习俄文要扎实。第③段强调儿子要重视自己,要对艺术对祖国有感情。第④段傅雷跟儿子讲学习音乐的方法。
归纳为两个方面:如何做人,如何读书求学。答案:如何做人和如何读书求学。每点各1分,共2分
(或:生活中礼仪得体,要有国家民族荣誉感;读书求学要踏实。)答对任意两点即是满分
13.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的阅读能力。解析:根据文段和阅读《傅雷家书》整本书的体会,来总结作答。
答案:家书不仅有家长里短,还有做人的道理。(或:家书不仅可以互报平安,还可以交流思想。)以逗号为分界,分两个点,每个点2分14.这个题比较简单,意在考察学生的信息刷选与概括能力。学生筛选出议论孟买学院“弯腰”一课的结论句即可。当然,可以适当概括,回答得更好一点。
孟买佛学院将“弯腰”作为学生入学的第一课,是要让学生明白:“很多时候,我们要进入的地方没有很宽阔的大门,或者,有的大门不是随便可以进入的。(2分)这个时候,只有学会了弯腰侧身、暂时放下尊贵和体面的人才能进入,否则你只能被挡在门外。”(2分)
15.此题考察学生对文章结构和主题表现的把握能力,考察学生对于对比手法运用技巧与作用的了解程度。
列举梧桐的例子,从反面证明“不弯腰被折断”的道理。(2分)这样的正反对比论证,更全面,更辩证,说服力更强。(2分)
16.考察学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学生应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