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华国 http://www.yunweituan.com/jkdh每一个有趣的灵魂都置顶了思想思潮来源:思想思潮(ID:sxsc),转载请联系授权作者:徐栩点击播放配乐:TheShow(Lenka-Lenka)我还记得大学在上一堂选修课的时候,教授说:“其实人死了就是一捧土,什么都感知不到,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有守灵送葬哭丧,为什么每到祭日还要烧纸呢?”“与其说是为死者举办,不如说是让活着的人安心,有一个情感的寄托。”教室里有一个同学这样说。“这是一种仪式感。”教授微笑着这样说。亲人已仙游,未呈儿孙福。游魂于千里,如何度思量。我突然想起小时候陪着大人们去给太爷爷扫墓,会在好几天前就开始准备,在厚厚的日历上圈出那个日子,选一处十字路口~我记得纸钱在火光中上下翻飞,妈妈喃喃自语的说,说她又换了新工作,说我上小学了,说今年的杏子很甜,说家里的狗狗又胖了一圈。当时的我不理解,只专注于观察被火光熏出的热浪。现在想来,虽然都是琐碎的家常,却满满的都是爱。苏轼写,“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元稹写,“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不论是烧纸守灵还是写诗纪念,都是为了宣泄内心的情感。让活着的亲人记得,这一天,和以往之前的任何一天都不一样。我想,这其实就是仪式感。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自古以来我们智慧的老祖先就创立了二十四节气,除去适应农耕社会的耕作需要外,不同的日子更是有不同的习俗。立春日要吃春盘、吃春饼、吃春卷、嚼萝卜,谓之“咬春”。惊蛰之日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清明时则在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南方谷雨有摘茶习俗。北方谷雨则食香椿。细细看下来,我神奇的发现,居然全都和吃有关。民以食为天,我想,在特殊的日子吃着独一无二的美食,除了提醒我们时间的流逝,更是对辛苦劳作的自我奖励吧。于丹曾经特意就仪式感写了文章,她认为与古人相比,今天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似乎少了一些情趣,生活节奏越来越匆忙,生命中越来越缺乏仪式感。而没有仪式感,人生就不庄严,心就不安静。与我而言,仪式感其实并不是古人的矫情,而是一种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长路漫漫,总该留下些什么记住那些美好的瞬间。《小王子》中,狐狸说,“你每天最好在相同的时间来。”“比如,你定在下午四点钟来,那么到了三点钟,我就开始很高兴。时间越临近,我就越高兴。等到了四点,我就很焦躁,会坐立不安;我就会发现幸福的代价。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期待你的到来,我们需要仪式。”“仪式是什么?”。“这也是经常被遗忘的事情。”狐狸说,“它使某个日子区别其他日子,使某一时刻不同与其他时刻。”影视剧中,小说里,姑娘们出嫁前总要对镜理红装~好汉们进了酒楼总要二两牛肉一壶女儿红~警察抓小偷前总要大喊一声不要跑~校园里男主总要带着女主在单车上欢笑~下雨天宿舍楼下家门口痴情男主总要深情告白~分手了总要丢掉一切属于对方的物件,一面哭着删朋友圈~除了吐槽槽点满满的套路之外,我们看的乐此不疲。因为这就是仪式感。庄重的,能让人记住那一瞬间的仪式感。人人都爱蒂凡尼的早餐,可是却鲜少有人扭头看看自己在生活里,仪式感有多么匮乏。很多人都看不惯那些作天作地的女生,觉得她们太矫情,虽然我是女生,但我也不喜欢。不管是过节还是什么纪念日就像打仗一样,非要落得个完美的礼物和约会。哪怕出一点差错就会大发雷霆。天天要把恩爱秀得天下皆知,头像是两人的合照,QQ空间有他给她的转账记录,朋友圈里发着聊天截图,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在一起了。秉承着不需要多余仪式感的观点,我终于也和志同道合的他恋爱了。可过生日也没一句生日快乐,出去玩也不会拍照片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