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曰趣谈我们送的月饼,最后都被谁吃了真相

全文字数:阅读时间:10分钟中秋佳节快到了,但现在真正喜欢吃月饼的人不太多了,那么最后这些月饼去了哪里?你有没有想过,不仅背后有着极为复杂的利益链,甚至还会被当做股票一样炒来炒去?1、价格混乱,酒店月饼多贴牌在一家月饼生产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表示,大部分酒店的月饼都是代工厂生产的,一个酒店不同口味的月饼有时会选择在不同的代工厂生产。“做月饼需要大量的人力和场地,酒店不可能为了生产月饼而花大价钱购买专门的设备。一般情况下,月饼生产企业卖给酒店都只赚点代工费。一盒月饼成本基本四五十元差不多了。”有业内人士表示,打上酒店的logo后,从同一食品厂出来的月饼“身价”立马飙升。现在月饼消费,满足的主要是人情需求,消费的是月饼的节日属性。渐渐的市场也不再以味道计价,而开始以月饼盒的精美程度计价。2、被摊派月饼票,折价卖黄牛做酒店厨房原材料供应的梁先生透露,“酒店月饼只有少部分通过自己销售,绝大部分通过票贩商和摊派供应商完成。”梁先生很是感慨,三四十家酒店,今年一共强行摊派了给他张月饼票,最多的塞给他近千张,最少的也有三四十张。梁先生算了一笔账:一般酒店按照供货比例来,如供货万,按销售额的2-6个点,也就是说,一年万的采购额,就要摊派2-6万的月饼券。“这么多票拿来送人也不现实啊!只能抓紧折价卖给黄牛,如果卖不掉,就全砸在自己手里了。”3、月饼证券化,空转都赚钱现在很多单位、品牌商和个人,送的不是月饼本身,而是月饼卷。这些月饼卷一级一级往上送,直到送给那些“食物链最顶端”的人。但现在喜欢吃月饼的人不多了,吃也吃不了多少,我们送的月饼,最后被谁吃了呢?月饼票还存在一种情况,即月饼票多于相应的月饼实物,即“券比饼多”“月饼超发”,这是月饼市场存在的潜规则。之前的月饼都是现货,现在的月饼都是期货。记者了解到,之前有个被戏称为月饼证券化的事件——简单复述就是,月饼厂商印了一张元的月饼券,以65元卖给了经销商,经销商以80元一张卖给了消费者A,消费者A将月饼票送给了B,B以40元一张卖给了黄牛,厂商最后以50元一张向黄牛收购。你看,没有生产月饼,厂商赚了15元,经销商赚了15元,A送了人情,B赚了40元,黄牛赚了10元。这就是月饼的证券化。即便我们送的是实体月饼,以上环节仍然成立,月饼的保质期都比较长,“月饼商家”回收回来的月饼还可以再重复利用。“很多普通市民手中的月饼票过期了就放弃了,但是黄牛手中的月饼票,却有不少是酒店进行回购的。为什么?利益的共赢,是双方多年来逐步形成的共识,就像托,这种托一般是几个固定的人,是一个组织体系下的。”业内人士说。“当只印不生产也能赚钱,甚至比生产赚钱快得多,这种无序竞争带来的后果就是月饼市场的价格混战。”不过,有意思的是,这种由酒店“炮制”而出现的月饼票空转现象,也让一些酒家感觉头大。渠道在黄牛手上,就得受制于他们。他们开出的价格低于我们的团购价,也扰乱了我们的正常销售。”一位食品公司相关负责人说,竞争越来越激烈,月饼票的证券化把市场搞乱了。面对月饼证券化的现象,有网友解释道:月饼券类似纸黄金,其实是物理资产月饼的一种等价替代物。发行企业对持有人负有发出该标的资产的义务。在这种模式下,券的流通和实物交割相分离。发行人可以通过回购平仓免除义务。只要回收价低于发行价,对发行人而言都是赚到了。至于成本价低不低于回收价,其实是赚多赚少的问题。在动态的链条下,会自发达到平衡,各环节依据其地位的强势程度瓜分利润。在循环中,a花了80联络感情费;b收到80元人情费,并折现40元;黄牛为市场提供流动性,收取10元流动性补贴;厂商用他的品牌和信用为市场提供短期人情流通票据,赚30。最关键的是,整个链条过程中,除了月饼券的生产和黄牛的劳动,大家几乎没有进行任何生产活动,但产业链却确确实实产生了GDP!这大概也是GDP的潜规则之一吧!实体经济之忧大家爱买月饼,却很少人爱吃月饼了。当只印“月饼卷”也能赚大钱时,人们便不把精力放在如何做出更好吃的月饼上,而是如何让“月饼卷”空转的速度更快上。生产月饼的工厂只能赚个加工费,玩转月饼券的“月饼商家”和“黄牛”却大发横财,这就是虚拟经济过热,也是实体经济衰退的重要原因。大家都想走轻资产的套路,都在钻研各种玩空手套白狼的模式。滴滴,没有一辆出租车却成了最大的出租服务商;摩拜,不生产一辆自行车却成了最大的骑行服务商;我们,都不想生产月饼我们都只想做月饼的搬运工。我们所能看到的道德礼节都只是表象,真正维持社会运转的是一条条利益链。这应该要引起反思和重视。03丨免费公开课:手把手教你如何识别保险里的陷阱简曰财富识别左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faox.com/dfxs/135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