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唐诗的诗性酵母,大发了

这篇小文意在理一理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对唐宋诗人的影响。

01

《春江花月夜》开篇盛唐气象就峥嵘初显。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春江花月夜》第一节。

一条江冲向一片海。一片海孵出一轮月。

相见之初,江潮与海潮如武林高手般寒暄,逢迎,握手,拥抱,各各暗运内劲,涌动出如山的波,冲撞出滔天的浪。

那轮月黏着水面全体抖动,抖动,抖动,震颤得波纹如锯齿,终于它借助最后一次浪奔潮涌,如巨形焰火弹离水面,水淋淋地冲上半空。

万籁俱寂。仙乐飘渺。天花乱坠。那是隐藏在天幕后的天女在撒花,撒花,撒花,来迎接又一轮月亮的君临,就像迎接又一个王朝的诞生。呃,背景音乐也可以是《春江花月夜》。

于是,月光恒永长照,万物沐浴柔波……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闻一多先生的话——“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

爬楼去看,果然觉得悦华的解说真的是“饶舌”“亵渎”,赶紧把余下的饶舌收回去——其实接下来我要写的“活泼泼的月光洒满每条河流,让河流明白这又是一个青春的月亮”这句还是很不错的。

开篇四句诗,那种气魄完全是盛唐气象,那种精神完全是青春精神。同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王湾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同属壮美。

由是我想,难道张若虚会影响到盛唐,甚至以后的诗人们?

02

《春江花月夜》对唐诗发展有非同寻常的影响,这是我想论证的。

但这个论题其实是很难证明的。

因为张若虚在大唐王朝的诗人大军中连个背影也没有留下。这首人间好诗身影恍惚地经过宋、元,没人正眼瞧过一下。到了明朝胡应麟那里才轻描淡写地说道两句,引得另几个人插了几句话,就像谈了谈隔壁的老王。一直到清末民国它才被推上了唐诗的顶峰。它怎么能够影响到李白,杜甫,白居易啊?简直是扯淡!

后人论及“影响”,要么否定这种影响的存在。比如有人从接受学的角度提出,《春江花月夜》只有文学价值,却没有文学史的价值。意思很明显,它不可能影响到唐宋诗人的。

要么像王闿运,只有结论,不找证据——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宫体之巨澜也。

李贺、商隐怎样“挹其鲜润”的?自己找去!宋词元诗怎样“尽其支流”的?——你猜!

害得谈影响的我辈江湖张迷只好小心翼翼地措辞,经典句型是:某某人的某句诗“大概”“几乎”“差不多”受到了《春江花月夜》的影响……

小假设: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定会影响到唐宋乃至后世诗人。

想打个比方——《春江花月夜》就像诗性“酵母”,它无声无息地存在于大唐王朝的空气和水中,暗暗使唐诗发酵,最终蒸腾出一个诗歌时代。

#万象打卡#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faox.com/dfxs/123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