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发 >> 大发历史 >> 第六十五篇

第六十五篇

???公元13世纪初,在地球的东方,一个强悍的草原民族,蒙古族突然崛起,在他们的首领成吉思汗、窝阔台、贵由、蒙哥的带领下,蒙古铁骑东征西讨,踏出了人类历史上一个空前的大帝国,东自日本海,西至多瑙河,南起淮河,北至极北,都纳入了这个帝国的版图,然而由于帝国的疆域十分辽阔,地域之间的文化和经济差异空前巨大,成吉思汗所在的黄金家族各系之间矛盾日益突出,汗位之争愈加激烈,蒙古帝国作为一个由大汗直瞎领域,与四大汗国组成的庞大的军事行政联合体,很快面临分裂的危险,如何在祖先建立的基业上继续开疆拓土,如何治理好新征服的中原汉地,这些是蒙哥汗的继承者所必须面对的挑战。

????伟大人物的出生,常常与历史事件的出现如影随形,公元年,蒙古大军攻克金朝首都中都(今北京),忽必烈正降生在这一年,这份战果俨然成为忽必烈的生日大礼。随着忽必烈在马背上逐渐长大,帝国的疆域达到了人类征服史上的顶峰,蒙古正开启他最辉煌的时代,祖先的辉煌遮蔽了忽必烈,公元年,忽必烈终于迎来人生的转机,这一年六月,兄长蒙哥登上汗位,随即赋予他总领漠南汉地的重任,忽必烈终于获得了展示才华的机会,迈开了他政治生涯的第一步。不同于满眼大漠戈壁的漠北地区,在漠南地区,游牧与农耕交错,二元经济互动发展,自古成为北方草原民族与中原汉族争夺的地区,而淮河以北的广阔汉地,更是蒙古帝国重要的物资供应地,和蒙古军队南下灭宋的战略基地,如此广袤的漠南汉地,注定成为忽必烈崭露头角的舞台。春寒料峭,在今天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的元上都遗址,闪电河水冰消雪融,到了夏季。这片肥沃的草原上便会开满金莲花,因此得名金莲川。正是在这片金莲花盛开的草原上,忽必烈广纳贤才,组成了著名的金莲川幕府,忽必烈把这里作为他统领漠南汉地的王邸驻地,并且兴建开平城,期间他身边还聚拢了一大批文臣武将,其中最著名的人叫刘秉忠。

?????刘秉忠,字仲悔,邢州(今天河北邢台)人,初名侃,后因信佛教改名子聪,为官后改名秉忠。当过道士,又出家为僧,精通道教、佛教,以及儒教的教义和礼仪。刘秉忠多才多艺,他是个出色的画家,又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还是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建筑学家,后来在师祖海云法师的引荐下来到忽必烈身边,于是他又称为一名政治家。刘秉忠曾经向忽必烈呈上一份万言书,这是一份结合中国古代政治逻辑和蒙古制度的治国方略,包括采汉法、设学校、选人才、禁屠城、安民众、轻徭役、减赋税、兴水利、劝农桑等等,其中,采汉法是刘秉忠治国理念的核心,忽必烈对万言书几乎全盘接受。其中有很著名的一句话“以马上得志,不能以马上治国”,万言书还提到要遵奉孔子,基业才能长青。在今天河北省邢台市,有一座名为天宁寺的寺院,这里正是刘秉忠当年出家的寺院,邢台,也就是当年的邢州,正是刘秉忠的老家,在几百多年前的忽必烈时期,天宁寺也曾有过一次恢复重建,那次重建正是得益于忽必烈依据万言书的理念,对汉地进行的改革。当时的邢州,作为封地归属于两个蒙古贵族,一开始他们延续了游牧民族对于征服地区的治理方式,横征暴敛、搜刮无度,致使当地百姓纷纷逃亡,结果原来一万五千户的邢州城最后只剩下五六百户人家。最后这两名贵族无计可施,只好求助忽必烈。忽必烈任命自己手下的脱兀脱、张耕为邢州安抚使,刘肃为商榷使,依照汉法恢复农耕、赋税等。新政实施,一个月内户增两万,不到一年,邢州一跃成为当年地方政绩考核之最。不久,忽必烈又相继在自己的封地关中设宣抚司,在对南方作战基地河南设经略司,为日后统治汉地不断积累宝贵经验。

????但漠南领地,只是庞大的帝国的微不足道的一角,忽必烈需要更大的舞台展示自己的能力,机会不期而至。公元年,忽必烈受蒙哥汗之命率领大军南征大理,忽必烈自六盘山南下,抵达四川松潘,兵分三路,穿越吐蕃东部,迂回包抄,攻克大理。之后在刘秉忠的劝阻下,忽必烈一改过去屠城的做法,使用怀柔的手段,使得后面的军事行动异常顺利,云南平定。汉地改革的成功,南征云南的成功,极大树立了忽必烈的威信,却也给他带来了危机。树大招风,自己的兵将越来越精,钱粮越积越多,引起了蒙哥汗的猜忌。朝中多有人攻讦他拥兵自重,有不臣之心。于是,忽必烈对他进行了“钩考”(一种审查制度)。钩考异常严厉,忽必烈许多所谓违法逃税的事实被查了出来,手下主要官员几乎已经被一网打尽。哥哥是否已经不再相信自己,忽必烈感到忐忑不安,他决定采取手下臣僚的建议,前往哈拉和林城面见蒙哥汗,向兄长认错。这次冒险觐见取得了异常成功,据史书记载,兄弟二人捐弃前嫌,彼此张开双臂拥抱对方。然而忽必烈的权力,尤其是兵权被削弱。直到两年后他才迎来了转机。公元年,蒙哥汗着手实施消灭南宋的计划,继续在祖宗基业上扩大帝国的版图,忽必烈被委以重任!

????进攻南宋的军队兵分三路,总数十余万人,忽必烈从政策进攻鄂州(今湖北武汉),蒙哥汗亲率大军攻打四川,兀良合台自云南出兵攻入越南,然后经广西北上,以此形成对南宋的包抄。公元年二月,蒙哥汗的大军南渡黄河,开始了蒙古政权第一次大规模征服南宋的军事行动。

????合州钓鱼城,地处嘉陵江、涪江、渠江汇合之处,既是南宋粮食北运补给的重要运输通道,也是蒙古大军挥师南下的必经之路。南宋为扼守此处交通要塞,把依山而建的钓鱼城作为军事防御的前哨。钓鱼城,不仅地势险要,而且军事防御固若金汤,蒙古大军只能选择围城。蒙哥大军苦战六个月,一直久攻不下,蒙古军队损失惨重。公元年七月二十一日,蒙古第四位大汗蒙哥在合州钓鱼山下去世,蒙古大军北还。蒙哥战死前线,影响极其深远,一是缓解了南宋危机,让其缓存了20多年;二是组织了蒙古大军向非洲进军的步伐;三是遏制了蒙古向整个欧洲扩张的浪潮。

????蒙哥汗的死去对蒙古帝国无疑是重大损失,但对于忽必烈却提供了一个绝好的上位机会。当时,忽必烈正在朝鄂州进军,蒙哥死讯传来,他采纳了谋士郝经的计策,一面与南宋宰相贾似道议和,一面迅速撤围北归,进驻燕京。蒙哥死后,托雷家族最小的儿子阿里不哥得到蒙古各派的一致拥护,他以蒙哥合法继承人的身份出现,阿里不哥试图诱使忽必烈来到哈拉和林城,逼他就范,再名正言顺登上大汗宝座。但忽必烈对自己弟弟的计谋十分清楚,他不会轻易离开经营多年的漠南大营北上。双方矛盾日趋激化。公元年三月,忽必烈在开平城召开忽里台大会,随即宣布即大汗位,并宣布采取汉王朝的年号中统纪元,史学界一般把年当作元朝立国开始。一个月后,阿里不哥在和林召开忽里台大会,宣布自己为蒙古大汗,兄弟俩之间产生了惨烈的汗位争夺战。阿里不哥的支持者是蒙哥朝廷的旧臣,即西北各汗国的统治者,钦察汗国、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利汗国,而忽必烈的主要盟友是伊利汗国的开创者旭烈兀可汗。虽然阿里不哥势众,但忽必烈人多,而且有经济基础,并且控制了汉地的粮食。四年后争斗终见分晓,走投无路的阿里不哥向哥哥投降,兄弟相见,感慨万分。忽必烈问弟弟,咱们兄弟间的争斗到底谁对谁错?阿里不哥回答,当初是我对,现在是你对。失败者受到审讯,而阿里不哥作为成吉思汗的子孙得到宽恕。公元年,阿里不哥神秘死去。

????蒙古帝国正式开启了忽必烈时代,蒙古政权在经历多年的征战之后,统治重心开始南移。忽必烈登上大汗之位,一改蒙古族传统的生肖纪年法,以中统为年号。中统五年(公元年),又改元至元,至元八年,他选《周易》“大哉乾元”之义,定国号为大元,大元也就是之前蒙古帝国的汉氏国号,标志着忽必烈领导下的蒙古政权已向中国王朝发生改变。大元伟业,势必继续完成蒙哥汗未竟的事业,忽必烈再次把消灭南宋的计划提上日程。他任命阿术为主帅,采纳南宋降将刘整等人的建议,“先事襄阳,浮汉入江”。把首要攻克的目标锁定南宋主要的军事据点,襄阳。

????襄樊,即襄阳与樊城,是夹汉水而建的两座城池,这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南宋政权在此苦心经营十余年,建立了非常巩固的防线,特别是汉江南岸的襄阳,东北两面以汉江为天堑,西南又有象山为防,城墙高大,护城河宽阔,被称为铁打的襄阳。攻打襄阳,势必是一场硬仗,元军加筑城堡,训练水军,一个个扫清外围据点。忽必烈特地让两名回回工匠制造了一种大型投石机,回回砲。这种武器在攻城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后来便被称为襄阳炮。至元十年(年)正月,襄阳城已经被围困五年,蒙古军队切段襄、樊之间水上联络,同时以回回炮能攻,樊城陷落。二月,襄阳守将吕文焕投降。襄阳失守,南宋后门轰然洞开,忽必烈任命伯颜为统帅,率大军沿江而下,兵锋直指南宋都城临安。南宋守军纷纷投降,公元年二月,贾似道率领宋军于丁家洲阻截元军,大败,元军势如破竹之势,占领建康(今南京)、镇江(瓜洲)、常州、无锡等地。至元十三年(年),元军攻克临安,谢太后率领赵显投降,随即被押送大都,南宋至此灭亡!南宋遗民开始为宋王朝的覆灭做最后的挣扎。至元13年五月,八岁的益王赵?在福州被拥立为帝,是为宋端宗,两年后,端宗惊病交加而死,弟弟赵昺继位,流亡朝廷败走广东厓山,元朝水军很快在厓山海面发起攻击,海战异常惨烈,南宋水军惨败,陆秀夫先仗剑驱敢自己的妻子跳海,随后向八岁的小皇帝赵昺施礼,言道:“国家至此,陛下亦当以身殉国!”随即,背负幼弟赵昺跳海而死,随行十余万军民亦跳海殉国,南宋残余势力被彻底消灭!

????厓山海战之后,南宋政权另外一位重要人物也被押送到大都,他就是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文天祥得到忽必烈的优待,忽必烈让手下大臣反复劝降文天祥,许之高官厚禄,然而文天祥始终不肯归降,反而写下数篇诗作,表达对南宋的一腔忠诚之情。“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忽必烈很欣赏文天祥的气节,亲自召见文天祥,忽必烈说。你若是像忠于南宋那样忠于我,我就让你当中书宰相。文天祥答,我身为宋状元宰相,“宋亡,唯可死,不可生。”忽必烈又说,你要是不想当宰相,可以为枢密,文天祥这次回答更干脆,“一死之外,无可为者”!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文天祥走向柴市刑场,途中且歌且行,悠然自得。围观的人们阻塞了道路,到达刑场,文天祥临刑绝笔:“唯有一腔忠烈气,碧空常共暮云愁!”他向旁边的人问清方向,向南跪拜,从容就死,时年四十七岁!

????结束分裂,天下重归一统。“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南越海表,北逾阴山。”忽必烈建立的大元帝国,版图辽阔。这是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的全国性政权。如此一个民族众多,文化多元的国家,需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管理呢?在中央,忽必烈建立以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为核心的汉室官僚机构,其中中书省是中央最高权力与执行机构,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枢密院与御史台分掌军事与监察大权。忽必烈曾经形象的把中书省和枢密院比作左右手,御史台就是监督这两只手的。由此看出这三个机构在元政权中的重要性!在地方,元朝逐步确立行省制度,简称省,起先是中书省派出机构,以后逐步固定为地方行政区域划分。全盛时期,元朝在全国设有11个行省,其中包括在高丽建立的较为特殊的征东行省,行省之下,还设有宣慰司、路、府、州、县等各级机构,这也是中国行政机构的一大变革。而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元朝的国家军队主要分为宿卫军与镇戍军两大系统,宿卫军由怯薛军和侍卫亲军组成,怯薛属蒙古旧制,兼具大汗宿卫,宫廷近侍、行政管理,乃至官员储备等多项职能。镇戍军则是忽必烈仿照中原王朝制度建立的军队,最多时候达二十余卫,镇戍军主要由蒙古军和汉军组成。蒙古军又叫探马赤,设立三个都万户府,负责镇守江北,而汉军各万户则主要负责镇守江南,尤其以长江沿线为布防要点,由于幕府有几位汉族大臣的倚重,忽必烈早期对于汉地统治一直采取诸侯世袭制度,直到公元年,汉地实力最强的军阀李璮发动了一次威胁政权的兵变,这让忽必烈受到极大震动,而李璮也是忽必烈最为信任的汉族大臣王文统的女婿。兵变被压制之后,忽必烈下令处死王文统,与此同时,开始削除北方汉人世袭罔替势力,实行中央集权的统治方式,并且逐步推行选官任人方面的四等人制,汉族大臣政治上受到压制,第一等人蒙古人:蒙元草原地区;第二等色目人:西夏回鹘地区;第三等汉人:金朝区域;第四等南人:原南宋统治区域。时人评价“内北国外中国”。

????在今天内蒙古的二连浩特,是北方一座繁忙的边贸城市,和陆路口岸,每天都有中国商品源源不断由这里运出边境。穿越国境的铁路线,也是连接欧亚大陆的最为便捷的大陆桥。七百多年前的忽必烈时期,这里也是大都通往哈拉和林城的重要站赤,玉龙栈。驿站早已设立,主要为传输军情政令和物资提供便利,也是官吏们长途跋涉的补给站,也是各国使节前往大都、上都的休息站。忽必烈统治时期,站赤制度得到完善,水陆驿站遍布全国,形成以大都为中心的稠密交通网络,遥远的新疆、云南、西藏、东北均可到达,随着驿站的建立,连接大都与各地的道路也得到修缮,大都向东,通往通州,再到蓟州,然后分四路通往东、北;大都向西,通往昌平,到达榆林,通往上都,山西;大都向南则由良乡,涿州南下,陆路交通网络建立的同时,大都通往南方的重要水道,也就是今天的京杭大运河,也全面贯通。交通的畅达带来了文化的繁荣,元代社会进入了大发展时期。科技发明开始出现,在元大都宫殿里面,甚至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台机械自鸣钟,这个名为大明殿灯漏的报时装置,由水力驱动,外形为八角宫灯,已经具备了显示小时、分钟并且自动报时的功能。发明这台自动报时钟的郭守敬,是元代杰出的天文、水利、数学、仪器仪表制造专家,一生科技成就就有二十多项,遥遥领先世界水平。由他参与编撰的《授时历》更是中国古代一部精良的历法。《授时历》中所定的一回归年为.日,比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实际时间仅差26秒,和现在世界所通行的公历完全相同。

????权力架构的完善,科学技术的发达,归根结底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汉地的经济命脉在农业,忽必烈十分清楚。要保持社会的稳定,国库的充盈,就必须重视发展农业。为此,忽必烈设立管理农业的司农司,和水利建设的机构都水监,并且颁布法令禁止毁农田,限制贵族占有过多的驱口,召集逃亡,鼓励开荒,并且将屯田推广至全国。忽必烈时期编辑的著名农书《农桑辑要》,以及后来的《农书》、《农桑衣食撮要》,都对元代的生产起到重要作用。农业需要发展,对生产工具和农业技术的改进,提出了更高要求。收割类的镰刀种类增加了,耘锄、镫锄、耘荡等中耕工具也发展起来,大大减除了除草、疏泥等费时费力的劳动,农田水利机械和灌溉工具也推陈出新。牛转翻车,高转筒车,各种水车也得到广泛应用,水轮、水转连磨等比前代更趋完备。元朝的经济支柱彻底抛弃游牧经济而为农耕经济所取代。

????雄才大略的忽必烈自然不满足于仅仅过上富足的生活,他的榜样是其祖父成吉思汗,他要为他的黄金家族继续扩大疆域,掠夺财富。这一次,忽必烈把目光投向了东南亚,新的征伐目标很快确定,日本、占城、安南、缅国、爪哇等。忽必烈海外征战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海外的日本,在五次招抚不成之后忽必烈发起了第一次征日。至元十一年(年)三月,忽必烈命令凤州经略使忻都、高丽军民总管洪茶丘,率领屯田军、女真军以及水军,一万五千人渡海征日。大军在博多湾等处成功登陆,但因遭遇台风袭击,战船大部分被毁,只得无功而返。第一次征日的失败并未让忽必烈灰心,至元十七年(年),征日本行省组建,至元十八年(年)五六月间,两支庞大的远征军分两路渡海,开始了第二次征日行动。然而这支总计14万人的军队在进攻之前再次遇到了台风,八月,飓风大作,波涛如山,元军舰船在飓风袭击下相互撞击,遭到极大破坏,元军士兵纷纷坠海身亡,14万大军生还者不足五分之一。前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海上远征,就这样失败了。此后忽必烈又先后多次重组征东行省,但直到去世,忽必烈再也没能派出一兵一卒攻打日本,因为庞大的军需已经使得百姓不堪重负,国家财政岌岌可危,这成为他终身的遗憾,而他对东南亚各国的征服也均已失败告终。

?????大量的军费开支和国家建设投入,使得帝国的财政出现严重赤字,而汉族理学大臣们面对棘手的经济问题已经无能为力。忽必烈只好启用善于理财的色目人阿合马,阿合马不负重托,实施了一系列新政,以增加帝国税收。他把所有合格的纳税人登记在册,实施国家专卖制度,如盐、茶、药材,甚至铁器都在国家专卖之列,并且加税。同时发行纸钞来增加国库收入。自公元年到公元年,阿合马一直总领国家财政,为国库赚取了大量金钱。阿合马的横征暴敛与专横跋扈遭到汉族儒臣的强烈抵制,也引起蒙古不少权贵的嫉视。公元年三月中下旬,阿合马在忽必烈巡幸上都势时,在大都被人设计刺杀。阿合马死于党争之后,卢世荣、桑哥相继成为继任者,然而二人在推行财政改革的过程中相继与官员的利益和权贵发生了冲突,他们的下场与阿合马大致相同。理财大臣们最终没能解决帝国的财政根本问题,而暮年无情的降临到忽必烈头上。他手下的汉人幕僚一个个相继死去,他最钟爱的妻子察必先他而去,五年后他选定的皇位继承人真金太子又英年早逝。或许因为打击的接二连三,或许因为太过孤独,忽必烈开始越来越严重的酗酒。而暴饮暴食带来的肥胖和痛风几乎使他难以行走,他的健康迅速恶化。至元三十一年(年)正月初一,按照以往惯例举行的元旦朝贺因忽必烈的病重被迫取消,半个月后,忽必烈病危。正月二十二日夜,元王朝的创始者忽必烈去世,享年80岁,在位三十五年!他的遗体最后被安葬于成吉思汗等四大汗在漠北的陵地,起辇谷。忽必烈的生命在悲情中驾崩,但他创立的大元帝国并未因他的离去而立即走向衰落。

????跟他的祖辈一样,忽必烈的武力征伐,给被征服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但不一样的是,忽必烈不仅是旧世界的破坏者,更是一个新秩序的建立者。他建设新制,实行汉化。在汉人儒臣影响下一个忽必烈和他的蒙古同胞收起屠刀,接受汉文化改造,这是了不起的文明与进步。

????忽必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征服和统一中国的少数民族皇帝,也是历史上第一位有效治理全国的少数民族皇帝,他创立的“内蒙外汉两都巡幸”的一国两制治国模式,给后人以启示,元朝也从忽必烈时期进一步打开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打开了中国通往世界的通道。秦始皇、汉高祖、汉文帝、北魏孝文皇帝、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明太祖、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他们在各自的时代叱咤风云,各领风骚,是当时和之后的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文治武功、彪炳史册的元世祖忽必烈完全可以当之无愧的加入中国历代伟大帝王的名单中!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faox.com/dfls/95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