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学历史读易中天中华史第二十卷内容回

易中天中华史第二十卷《铁血蒙元》第四章:崖山之后 第六篇:当惊世界殊

以下是《易中天中华史》第二十卷《铁血蒙元》每一篇的内容简介,对这套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购买全套阅读,也欢迎收听颐养之家读书群朗读的音频。

第一章:成吉思汗 第一篇:蒙古人

本篇内容提要:在铁木真成为成吉思汗前,中国人和欧洲各国人一样对蒙古人所知甚少。那时候的蒙古,是一个只知内讧的游牧民族,铁木真的父亲就是被敌手毒杀的,当时铁木真只有九岁或十二岁,和母亲一起被部落抛弃,只能在深山老林里艰难度日。苦难的岁月锻练了他,加上天生的资质,使他成长为一个有着冷静的头脑和坚韧毅力的领袖。

第一章:成吉思汗 第二篇:尸骨铺路

本篇内容提要:在铁木真一无所有时仍然认下女婿的岳父,以及从小一起长大且并肩作战过的结拜兄弟札木合,后来都与铁木真反目为仇。可以肯定铁木真不是吃素的,他不仅处死了部落中一大批碍手碍脚的大小头目,还把战败部落的男性俘虏全部杀死,把妇女和儿童作为战利品进行分配,札木合被俘后也被他处死,但这么冷酷无情的人又有一批死心塌地的追随者,经过无数的血泪和辛酸,尸骨铺就他成功的道路,公元年,铁木真被公推为全体蒙古人民的最高领袖,众汗之汗,号称成吉思汗,意思是海洋般的伟大君王。

第一章:成吉思汗 第三篇:帝国的根基

本篇内容提要:秦始皇把天下分为三十六郡,成吉思汗把整个蒙古帝国分成九十五个千户,所不同的是,郡县划分的是国土,千户划分的是国民。千户不但是行政单位,还是生产单位和军事单位。牧民们平时在指定的区域生产,战时都成为士兵,如此全民皆兵,而且打破氏族和部落原来的界限重新编组,是成吉思汗的一大发明,这种改革更容易实现中央集权,加上游牧民族本来就鄙视农业民族的含辛茹苦和商业民族的精打细算,视杀人越货为最高荣誉,攻城略地为最大快事,改革以后,这个彪悍的民族更是成了一架所向披靡、无坚不摧的战斗机器。

第一章:成吉思汗 第四篇:挑战大金

本篇内容提要:蒙古人就像草原上的狼,是狼就要吃羊,而成吉思汗还是一只有政治头脑的狼,他把金人曾经杀死蒙古一位可汗的陈年往事拿出来煽动民族情绪,把打家劫舍装扮成报仇雪恨,从而赋予侵略战争以正当性。战争一开始并不顺利,但第三年时蒙古大军打开了北京与张家口之间的通道,大金自己又发生了政变,成吉思汗抓住时机攻下了金都。游牧民族对治理城市不感兴趣,他们残忍地对金中都实行了抢光、杀光、烧光的三光政策,只把孩子带走,让他们变成奴隶。

第一章:成吉思汗 第五篇:花剌子模

本篇内容提要:花剌子模国王是一个和成吉思汗一样野心勃勃的家伙,所不同的是,他是只纸老虎。成吉思汗开始时对他很是友好,他却纵容下属杀害并侮辱蒙古使者还拒不道歉,勃然大怒的成吉思汗发起了恐怖的复仇,一座座古老的城市被惨绝人寰地毁灭,但是,当他回到布哈拉时,竟然对伊斯兰教产生了兴趣,不但认真地听神职人员讲古兰经,还任命穆斯林的学者管理攻陷的城市。这被认为是成吉思汗人生中的重大转折。

第一章:成吉思汗 第六篇:丘处机的意义

本篇内容提要:丘处机是道教全真派的领袖,大金迁都开封那年山东发生动乱,朝廷无法平定,请出丘处机进行安抚,起义军立马拜伏在地。有着如此号召力的丘处机,南宋、大金都想笼络他,可是多次拒绝宋和金的丘处机,只在成吉思汗请他时才出山,并且是一请就启程,不远万里历时两年才见到大汗。痛失爱孙的成吉思汗此时可能对仇仇相报的恶性循环有过一闪念的思考,他对丘处机十分敬重,很耐心地听他大讲“上天有好生之德”。除了丘处机,另有一个三代在大金做官,金战败后被成吉思汗带到蒙古的契丹人耶律楚材,也和丘处机一样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向成吉思汗灌输华夏文明的人道主义主张,可惜这都是杯水车薪,看上去对他们十分信任的成吉思汗,虽然略有改变,但杀戮仍将继续。

第一章:成吉思汗 第七篇:最后时光

本篇内容提要:成吉思汗是一个宁可战死沙场也不愿老死病榻的战争狂人,临死前,他念念不忘的还是战争。蒙古人和他一样奢杀成性,和他们讲什么慈悲为怀简直就是对牛弹琴,聪明的耶律楚材因为关键时刻的料事如神与平时对生病蒙古将士救治获得的感激与信任,几次成功劝阻了对平民的滥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野蛮的部落,自成吉思汗开始在短短几十年间毫无征兆地勃然崛起,在失去极具个人魅力的领导核心后依然突飞猛进地发展,以至于直接挑战了中华、基督教和伊斯兰三大文明,让世界陷入混乱。这都是为什么呢?

第二章:征服世界 第一篇:新汗难产

本篇内容提要:成吉思汗死后,新的大汗居然在两年后才选出,而且既不是按华夏的传统选嫡长子,也不是按蒙古的传统选幼子,而是选了三子窝阔台。他是成吉思汗指定的接班人,但蒙古的习俗不重视遗嘱,而要经部落贵族议事会选举产生的才算数,尽管选出来的也是窝阔台。为什么成吉思汗和部落贵族都不按常理出牌,这是个谜,但由此可以推测,新汗并不是在和风细雨中产生的。成吉思汗有四个嫡子,窝阔台能当选,主要靠二哥察合台的力挺,察合台和四弟拖雷的关系十分恶劣,长子术赤早逝,他留下的派系是支持拖雷的,他们后来还帮助拖雷的儿子从窝阔台系手中夺取了汗位。蒙古的习俗和华夏不同,皇子之间的斗争却一样残酷,以至于造成后来蒙古帝国的分裂。

第二章:征服世界 第二篇:窝阔台汗

本篇内容提要:成吉思汗使蒙古从游牧民族向草原帝国转型,帝国需要稳固的统治集团,所以不能没有具有延续性和稳定性的最高权力,新的大汗必须诞生。因为在成吉思汗之前没有这样的传统,新汗的诞生便走了半新半旧的程序,即前汗提名和大会公选都要。选择窝阔台,很有可能是蒙古人此时已经意识到要把自己的部落变成地地道道的国家,所以选了最懂政治的窝阔台。窝阔台建立了蒙古人的第一个城市,带领蒙古民族走向文明,但是,由于掠夺是游牧民族根深蒂固的习惯,对农业帝国发动战争,具有政治和经济双重意义,窝阔台想保住他的汗位,只有顺应民心频频发动侵略战争,在灭亡大金后,他们不但将矛头指向了宋,还准备横扫欧亚大陆。

第二章:征服世界 第三篇:拔都西征

本篇内容提要:大将速不台和三个王子:术赤之子拔都、窝阔台的长子贵由,拖雷的长子蒙哥带领蒙古军团,用马和骆驼拉着装备车,车上装着攻城的器械和从花剌子模获得的投掷石头的工具,后面还跟着提供食品和饮料的羊群,浩浩荡荡地西征,所经之处,无不夷为平地。为了证明战功,也为了制造恐怖气氛,在一个城市,他们砍下每具尸体的一只耳朵,竟然装了整整九大口袋。蒙古军团的野蛮行径在欧洲引起震荡,整个欧洲都在颤抖,蒙古人却毫无征兆地突然撤军。

第二章:征服世界 第四篇:再争汗位

本篇内容提要:只要是君主制国家,争权夺利的戏码总会上演,豪爽的蒙古人也一样。窝阔台死后,他的儿子贵由以微弱多数当选大汗,可是他的能力不足于服众,窝窝囊囊登上汗位后变得无精打f采,内战还没来得及发生他就死掉了。贵由死后,成吉思汗四个儿子的家族再次为争夺汗位而发生内讧,在斗争中失败的丢了性命,胜利的形成了新的汗国,汗位的传承则从窝阔台系转移到了拖雷系。拖雷沉默寡言的儿子蒙哥,将把祖父的事业推向新的高峰,但世界却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第二章:征服世界 第五篇:上帝之鞭

本篇内容提要:听到蒙古军又要西征,西欧各国闻风丧胆,教皇企图求和被蒙古人嗤之以鼻,就在基督徒们做好了以身殉道的思想准备时,蒙古人却先去找穆斯林世界的麻烦。首先被灭的是一个叫伊斯马仪教长国的恐怖组织,它的灭亡让所有人额手称庆。接下来巴格达的毁灭则震惊了世界,可是,在与埃及的马穆鲁克军作战时,蒙古人永无败绩的神话被打破,副将怯的不花也战死,可是主将旭烈兀却没有为他报仇,原因是他们的大汗蒙哥死了,旭烈兀无暇他顾。

第三章:大元王朝 第一篇:忽必烈

本篇内容提要:忽必烈的母亲信基督教,忽必烈和蒙哥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但忽必烈受母亲的影响最大,他从母亲那里学会了礼贤下士,他的身边围绕着不同民族不同信仰各有特长的能人,忽必烈对他们也能知人善任。其中汉臣姚枢对他的影响最大,在攻破大理城时,忽必烈听从姚枢的劝诫没有屠城,但他的与众不同却引起了蒙哥的猜忌。又是姚枢,在蒙哥派人杀了忽必烈许多官员时,让忽必烈以为臣之道委屈求全,使蒙哥放松了警惕,兄弟俩没有因内讧再伤元气。不过,不久之后,蒙哥攻钓鱼城受挫,可能是因病或兼负伤而去世,此时,忽必烈的机会来了。

第三章:大元王朝 第二篇:祸起萧墙

本篇内容提要:蒙哥死后,他的三个弟弟都想争夺汗位,但旭列兀远在叙利亚,得知蒙哥去世的消息已在半年之后,加上拔都的弟弟别儿哥偏爱伊斯兰,不满他毁了巴格达,正在与他闹分裂,他只能守下来看守胜利成果。他们最小的弟弟阿里不哥最有继承汗位的可能,因为他一直在漠北,又和保守派亲贵持相同观点,再加蒙古人看重幼子的传统,由他继承汗位似乎顺理成章。忽必烈眼看没戏可唱,只好彻底摊牌,内战在所难免。只是开始时形势对他非常不利,不过事情很快起了变化,先是塔察儿作为成吉思汗弟弟们的后裔之首带头支持他,而后阿里不哥的支持者在陕西和甘肃全军覆没,天平开始向忽必烈倾斜。

第三章:大元王朝 第三篇:转折点

本篇内容提要:阿里不哥用人靠利益诱惑,得到的总是背叛,加上改不了蒙古人滥杀无辜的恶习,最后众叛亲离。忽必烈与时俱进,接受了中华文化中慈悲仁爱的文明作风,又能知人善任,所以取得了胜利。但是,与阿里不哥的内战成为一个转折点,从此,不再有统一的蒙古帝国,连一个松散的联合体都不复存在,各汗国对名义上的大汗不再听命,忽必烈不得不考虑吞并中华以扩大地盘。不过,雄才大略的忽必烈不仅要跻身于中华皇帝的谱系,还希望后来者居上。

第三章:大元王朝 第四篇:兼并南宋

本篇内容提要:宋蒙战争打了四十多年,这在蒙古人的战争史上是时间最长的,南宋军民的抗战可歌可泣,忽必略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有三个:一、一位对南宋防御工程了如指掌却受到官场排挤险遭杀害的汉人刘整帮了大忙;二、忽必烈不滥杀无辜,刘整自恃有功,想将仇人镇守的城夷为平地,忽必烈也不听他的,只要投降,都给予嘉奖并委于重任;三、南宋重文轻武的传统,使文官拼死抵抗,武将却不战而降。

第三章:大元王朝 第五篇:海洋战争

本篇内容提要:忽必烈征服世界的战争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因为自己国内有两股势力,高丽王室自身难保,成为蒙古最忠实的附庸。而跨海战争本身的难度加上日本人的同仇敌忾,蒙古人无法征服日本,在东南亚的战争,除了在缅甸小有成功,其它地方也都未能如愿,慢慢地忽必烈消减了征服世界的热情,大元帝国的疆域固定了下来。但是,蒙古的洗牌却是世界性的,他们把欧亚大陆上许多国家的历史都变得面目模糊,比如,我们就说不清到底是中华帝国变成了蒙古帝国,还是蒙古帝国变成了中华帝国。这是个不可等闲视之的问题。

第四章:崖山之后 第一篇:大中华

本篇内容提要:元的疆域是中华帝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忽必烈设立的行省制和今天的省制有所不同,当时的行省属于都省,也即中书省管辖,明清以后取消了中书省,现在的国务院也没有辖区,但现在的省制实质上还是延用了元的发明。另外,元定都北京和改变大运河的航道都是中华史上的一大转折,自崖山之后,蒙古帝国的大元部分,或者说中华帝国的大元时期,就开始成为第一帝国秦汉、第二帝国唐宋之后的第三帝国。崖山,是一个分界点。

第四章:崖山之后 第二篇:多元文化

本篇内容提要:在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的斗争中,忽必列以中华本土为根据地,天下一统为凝聚力,这就使他不得不在成为蒙古大汗的同时把自己装扮成中华皇帝,并适当实行汉制和部分进行汉化。因为当时汉人的数量是蒙古人和其它少数民族的一百多倍,汉文化又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蒙古人不愿被完全汉化,又无法蒙古化,只能实行多元文化政策,在实行民族歧视的同时允许各族人民自由迁徙、杂居和交往。在这样的框架下,一些古老的民族融入了别的族群,一些新的民族共同体得以诞生。从此,多个民族共处统一的国家便成为定势。

第四章:崖山之后 第三篇:知识精英

本篇内容提要:知识分子在两宋的地位是历史上最高的,崖山之后最不习惯的就是知识精英,尽管忽必列对他们算不上迫害,只是将他们和其它职业同等对待,士大夫也是有理由不满的。再加上元代迟迟不开科举,开了科举后也不让汉人担任重要职务,大元历时近百年,科举录取的士人数量还不如宋太宗淳化三年录取的人数多。因为做官不再是读书的唯一出路和目的,知识精英的聪明才智就会向其它方向寻求发展,元代因此在科技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与此同时,理学也因祸得福,不过,随着他们与元政权的妥协,许多优点不复存在,到明清两代,理学更是堕落为专制主义的帮凶。

第四章:崖山之后 第四篇:元曲故事

本篇内容提要:元代的知识精英离统治阶级远了,离底层人民就近了,因此艺术成就反而高了。如关汉卿就是这样,他的唱词惊心动魄,字字血,声声泪,所以我们也有理由认为,关汉卿懂得世道艰难和民间疾苦。不过,这也是元的统治者不那么看重文学艺术,没有多管闲事,宽松的环境和自由的空间才给了文学和艺术蓬勃发展的机会。元代的画与唐宋也大不相同,画家们用极简的笔墨表达了极深的意味。高雅的文人画和通俗易懂的杂剧、散曲一起,证明了元代确实是一个转折点。

第四章:崖山之后 第五篇:汗国的命运

本篇内容提要:蒙古人曾经战无不胜,横扫世界,可是一个世纪后,蒙古汗国在全世界都终结了。最先灭亡的是窝阔台汗国,它亡于蒙古人的内斗,其地盘部分并入钦察汗国,部分并入大元。元亡于明大家都知道,钦察汗国则突劂化,后来还皈依了伊斯兰并引狼入室被一个名叫贴木儿的突劂化蒙古人接管了政权。旭烈兀的伊利汗国也伊斯兰化,后来被贴木儿吞并。贴木儿死后,他的帝国亡于术赤之子昔班的后裔,变成了乌兹别克汗国。贴木儿的帝国灭亡两年后,钦察汗国分裂成三块,有些变成了乌兹别克人,有些分离出去建立了纯游牧的国家。乌兹别克汗国盛极一时,后来被波斯所灭,成吉思汗后裔的脑袋被萨珊王朝的后裔砍了下来,被征服者咸鱼翻身,这可能启发了俄罗斯人,他们后来小心翼翼地积攒力量,一百多年后宣布不再对蒙古人履行义务,至伊凡四世时,改国号为俄罗斯,自称沙皇,发誓要消灭蒙古人的残余势力。至中国明代嘉靖年间,只剩下克里米亚苟延残喘,蒙古人的时代就此结束。

第四章:崖山之后 第六篇:当惊世界殊

本篇内容提要:当蒙古人的气数耗尽时,退回漠北的只有元顺帝带领的那个分支,其他人都留在了被他们征服的世界各地,变成了当地人的一部分,且大多成为了穆斯林。伊斯兰文明的传播力因此大大增强,与此相反,由于元的文明程度远远不如宋,加上不重视知识分子,文化的建树和输出便都乏善可陈,造成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大为衰减,明清两代又选择性地继承了不该继承的东西,从此,唐宋之辉煌,两宋之绚丽,再难一见。欧洲文明则因为伊斯兰的凌厉攻势,中心向西北方向转移,此后,西方现代文明将在大西洋西岸兴起。蒙古人的崛起等于将世界文明的格局洗了一次牌,使大西洋取代地中海,中亚成为伊斯兰的天下,中华帝国变大的同时不再光芒四射,沙皇俄国却在这场大洗牌中横空出世。

本期编辑福二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来自大江南北,他们来自不同行业,他们年龄参差不齐,因为读书而走到了一起。

他们民主,朗读书目投票选择;他们自由,朗读篇章自己认领;他们合作,每一本书的朗读由多人共同完成;他们友善,欢迎任何读书人加入这个松散的团队;他们勇敢,勇于展示自己的声音;他们真诚,每一次朗读投注满腔的心血;他们洒脱,我读了你听了,书页就翻篇了;他们规范,团队有自己的条款;他们探索,身体力行着未来中国的美好。

他们说,他们的目的是读书和抱团。

通过这种方式,大家互相之间增进了友谊、感受了温暖,自己单独看书的时候也多了。他们线下读书,线上交流,他们的读书沙龙热情澎湃,只要靠近他们,便可开启长效修行的心灵之旅。

我们欢迎百花齐放,提倡独立思考,如果您喜欢,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faox.com/dfls/95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