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滨城”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构建“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滨海“二次创业”“二次腾飞”的具体实践,也是进一步提升新区城市发展能级的主战场。
2月26日,天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开局‘十四五’加快建设‘美丽滨城’”主题新闻发布会,区委副书记、区长杨茂荣就“开局‘十四五’加快建设‘美丽滨城’”进行主题新闻发布。
杨茂荣说,7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就京津冀协同发展发表重要讲话,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滨海新区作为重大国家战略承载地,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主动融入协同、服务协同,在全市“一基地三区”建设中发挥龙头引擎作用,渤海湾畔一座“美丽滨城”正在加速崛起。
市委、市政府始终举全市之力支持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作出“十四五”时期初步形成“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这是市委赋予滨海新区的新定位,更是滨海新区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美丽滨城”建设关键之年,滨海新区将拿出“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劲头,坚持边谋划边启动,全力加快“美丽滨城”建设。年初制定了《“美丽滨城”建设年攻坚行动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和10个攻坚工作组,制定“1+10”行动计划,明确创新立区、制造强区、改革活区、开放兴区、环境优区五大战略,实施民生福祉、文化繁荣、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四大工程。目前,重点领域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01
创新立区
创新立区是新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美丽滨城”建设发展更需要创新引领。区科技局局长张桂华表示,今年新区将着力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打造创新平台,聚集创新要素,培育创新主体,集聚创新人才,完善创新制度,激发创新活力,打造主导产业,加快“四谷”建设。“比如在优化创新生态方面,新区将积极争取海河实验室落户,聚焦信创产业、生物制造、先进计算等创新领域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集中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推进与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的深度合作,加快天津科技大学科技园建设;制定支持创新载体平台建设措施,推动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空港创业广场建设低成本创业街区等。”她表示,新区将新增5家市级以上双创载体,加快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国家试点建设,聚集20家各类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支持建设专业技术转移机构。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开展“科创中国”试点建设。在打造创新平台方面,新区将加快合成生物技术、先进操作系统、先进计算等国家级创新中心建设,推进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枢纽节点建设;建成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系统;深化与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院所的合作;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发放检测券、高企券;出台新一轮科技创新政策。在培育创新主体方面,将健全“雏鹰—瞪羚—领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将达到家;开展发明专利“清零”行动,全年有效专利增加件;进一步引才育才,形成鲲鹏计划2.0版;组建供应链金融、人工智能等实体经济产业(人才)联盟。在完善创新制度方面,将推进自贸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发展,在保税研发等方面开展联动创新;研究制定细胞治疗相关先行先试政策;探索设立境外创新创业基地。此外,在打造主导产业方面,将加快“中国信创谷”“生物制造谷”“细胞谷”“北方声谷”等集群建设,助力高水平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核心,初步建成以智能科技为引领的国内科技创新生态智慧城市。02
制造强区
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滨海新区始终把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经过多年发展,新区工业增加值已占全市的58%。在“美丽滨城”建设中,新区也作出了“实施制造强区战略,打造国家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中心区”的部署。“在落实‘制造强区’战略方面,我们将重点在五方面开展攻坚行动,并将任务分解为26项子任务,逐项落实到5个开发区和9个区级部门。为推动制造强区,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区加速新动能引育,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形成一整套螺旋递进、开放闭环的工作体系。”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彭伟表示。(船来船往的天津港,摄影师广飞)据了解,目前新区绘制了“1+3+4”重点产业图谱,以此为基础,开展若干项创新性工作。比如强化空间指导,出台《产业空间布局指引》,实现项目精准集聚;强化产业指导,出台《重点支持产业目录》,实现项目精准扶持;强化招商指导,即将出台《重点产业招商指引》,实现精准招商;强化项目指导,编制《重点建设和储备项目库》,实现精准落地。“今年全年,新区安排总投资万元以上重大建设项目个。同时将建立综合项目推动平台,遴选一批技术领先、典型示范作用强的制造业项目,形成‘区级—市级—国家级’项目培育体系,今年力争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3%以上。”彭伟表示。此外,新区将着重推动产业生态培育,完善产业政策支持体系。围绕核心产业,新区先后成立信创、海水淡化、生物制造、氢能等8个实体经济产业(人才)联盟,创新人才加速聚集。目前,新区正在围绕供应链金融、专业平台培育、主题园区等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形成“基金和资金+产业导向”的政策支持体系。03
开放兴区
滨海新区是“我国北方对外开放门户”,在“美丽滨城”建设中,新区将大力实施“开放兴区”战略,打造更高能级“双循环”战略支点。“新区将重点打造‘出海口’‘产业区’‘后花园’等软硬件环境,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同时以‘首创性’和可复制可推广为目标,深化自贸试验区创新。聚焦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商贸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彭伟表示。(于家堡,图片源自VCG)据了解,在打造京津冀高效便捷“出海口”方面,新区将推进天津港集疏运专用货运通道建设,实现西外环高速对秦滨高速的全面交通分流,实现津石高速天津东段建设全线完工。在打造京津冀配套完善“产业区”方面,将调整完善载体功能和布局,形成一批新的承接载体主阵地,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全年达到个。在打造京津冀宜居宜游“后花园”方面,将形成10条精品旅游路线、20个特色网红打卡地、3个特色品质街区、4个高端购物中心。而在深化自贸试验区“首创性”制度创新方面,将建设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推动自贸试验区扩展区形成26个可复制可推广政策,24个全市推广、2个全国推广。在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上,将加快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工程建设,打造“公转铁+散改集”双示范绿色港口,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万标箱。此外,新区将促进服务贸易规模效益提升,建设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跨境电商北方产业基地,建设供应链保税研发中心。抢抓RCEP和中欧投资协定机遇,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商贸中心城市核心区。04
环境优区
滨海新区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承载地,将重点实施环境优区战略,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区政务服务办主任徐斐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滨海新区始终把发展放在协同发展的大系统中去定位。随着连续两年优化营商环境攻坚行动的扎实推进,新区众多部门已经实现从“以部门为中心”到“以用户为中心”的转变,实现从“各自为战”到“协同作战”的转变。大家坚持一盘棋,拧成一股绳,持续深化流程再造、压缩审批时间、精简办事环节,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国家海洋博物馆与津沽棒同框,摄影师张乔)“在‘美丽滨城’建设关键之年,新区将优化营商环境攻坚行动与提升城市品质、塑造‘美丽滨城’全新形态的‘城市硬环境’建设一起上升为环境优区战略。我们将瞄准全国一流、世界前列的目标,通过实施五项任务30项举措个项目,重点围绕打造数字赋能的智慧城市、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打造活力迸发的市场环境、打造公平透明的法治环境、打造符合新发展格局要求的产业环境,全力建设讲诚信、低成本、适应新发展要求、契合新产业和新型人才需求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创的‘美丽滨城’。”徐斐表示。(滨海新区全景,摄影师陈肖)此外,在实施民生福祉、文化繁荣、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四大工程方面,滨海新区分别制定了年专项工作计划,落实了责任部门,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下一步,滨海新区将认真落实“双城”发展战略,主动在全市发展中挑更重担子、扛更大责任,发扬“二次创业”奋斗精神,涵养正气、淬炼事功,全力以赴推进“美丽滨城”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周年。来源:滨海发布、星球研究所、i滨海编辑:生态梦网商务合作丨billpalm(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