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经济半小时》全面解读杭州湾
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最近公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不仅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详细勾画出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蓝图,还提出了未来将要实现的宏伟目标。一年的时间里,在长三角地区,围绕一体化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尝试。
上海医生宁波出诊长三角一体化惠及民生医院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前湾新区,毗邻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是一家今年3月1日才正式全面运营医院。医院投入运行后,来自上海交通大医院的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解玉泉的工作开启了双城模式:每周一到周四,解玉泉在这里查房、出门诊或者做手术。每周五,他又会出现在自己正医院出诊看病。
△解玉泉在医院查房
医院是“沪甬合作”办医模式的一次创新探索,也是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一次重要实践。像解玉泉医院,现在常驻医院的医疗专家就有70多人,另外还有一些专家会不定期地过来出门诊、开展一些难度较大的手术。
与此同时,医院也派驻了多名专家来到医院。随着医保异地结算的打通,医院医院、宁波二院同质化医疗资源的基础条件。
△医院
全长36公里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于年开通,开通后前湾新区到上海市区的时间缩短到两小时,得益于大桥的开通,一些在上海科研院所的技术在宁波前湾新区落地开花结果。
△宁波前湾新区复旦科创园
在前湾新区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的复旦科创园,《经济半小时》记者在环洁超滤科技见到了公司正在研发的超滤净化装置。试验人员把高纯度的钼粉倒入润滑油中,然后进入超滤装置中进行过滤。钼粉颗粒的直径只有1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的四十分之一。
△船用润滑油超滤净化装置
变黑的润滑油经过几分钟的过滤,又变回了最初的清澈状态。跟传统的过滤装置相比,润滑油的净化精度提高20倍以上。研发出这套过滤装置的企业,母公司在上海,是一家专门从事科学考察船设计、制造和经营管理的海洋高科技服务企业。目前他们的产品已经在“张謇号”科考船上进行了一年的试验,几个月后即将开始进行大批量生产。
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在年成立,成为当地的创新创业平台,同时也成为复旦大学开展产学研的一个重要平台。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战略提出后,这里的科技成果转化迈入了快车道。截止到今年上半年,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正在转化的项目有90多个,成功孵化的企业超过了家。
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执行院长孙彭军: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对长三角地区的科技创新,是一次重大的机会。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之间在创新的资源要素方面是高度互补的。这些成果项目的背后,都是充分地利用了上海、宁波这两个城市之间各自的一些优势,利用两个城市的创新资源的差异性,实现了项目的快速成长。
11月28日,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长三角地区的政府部门、高校、研究院所、科技企业的负责人聚集前湾新区,召开杭州湾论坛,而这次论坛聚焦的就是长三角的“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副校长金力:如果长三角真正打通协同发展,能够在一个平台上把各自的优势很好地整合起来,那它可以产生的能量活力、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我想会远远多于这种1+1的效应。
15年建成最忙碌深水港能停靠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运输船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集装箱吞吐量超过万标箱,成为世界上最忙碌的深水集装箱港口。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的加快,洋山港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无人驾驶的自动导引运输车
在空无一人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四期自动化码头,无人驾驶的自动导引运输车正在来回穿梭运送集装箱,桥吊、轨道吊精准地装卸着集装箱,集装箱从堆场到货轮的装运,全部由智能设备完成。在这个长米的码头上,有7个泊位,泊位最深达到15米,能够停靠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运输船。加上早期投运的一、二、三期码头,实现了洋山港集装箱每年万标箱的吞吐能力,成为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枢纽。在年,集装箱吞吐量已经超过了万标箱。15年的建设,让洋山港区从一个1.76平方公里的小岛发展到成为超过20平方公里的超级集装箱枢纽港口。
△洋山港区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提上日程,年7月,上海市和浙江省签订了《关于深化推进小洋山合作开发的备忘录》《关于小洋山港区综合开发合作协议》,在北侧布局十个2万吨级,五个5到7万吨级的集装箱内支线码头。同时外围有十多公里的岛链,有水深15-20米的深水岸线,长度达到12公里,这都将成为未来洋山港的后备资源。
△大洋山岛以及向西的一连串小岛
除此之外,小洋山已经有18.6平方公里纳入了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而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规划的实施,在未来,舟山北向大通道的贯通将成为可能。到那时,舟山与上海、江苏的距离将再次被拉近。
浙江省嵊泗县洋山开发建设管理服务中心主任郑晓红:沪舟甬跨海大通道,也已经列入到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纲要里面,可以形成整个杭州湾这样一个大的交通枢纽体系。
△舟山北向大通道贯通
随着《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正式发布,一系列一体化的举措正在陆续落地,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翁建荣说,今年以来,他们在产业合作对接、交通互联互通、生态上共建共保、以及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相继规划、开工一大批项目。这也明确意味着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进入到具体实施阶段,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合作的步伐将会进一步加快。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翁建荣:目前梳理了两百多个项目,总投资要超过两万个亿,预计新的一年在三千个亿以上的投资。主要聚焦绿色生态、交通的互联互通和社会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未来的长三角一定会是总书记赋予的最强劲活跃的一个增长极,是一个发动机,是一个现代化的示范,在这里它会打通要素的自由流动,会实现要素的最优配置,会把各项制度最优的各项改革和制度创新在这里集成放大。半小时观察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增强长三角地区创竞争能力,提高经济集聚度、区域连接性和政策协同效率,对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意义重大。“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文章做好,使之成为我国发展强劲活跃的增长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殷切期盼。目前在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有效地落地生根。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长三角35.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将汇聚起磅礴的力量,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激发起更为澎湃的浪潮。
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央视财经,如有侵权请联系杭州湾论坛处理。
以上房产信息由家合置业提供,最终解释权归家合置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