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每一个孩子
都是天才发明家
北京十一
中关村科学城学校
5月16日,北京中关村科学城学校诚挚邀请“全国创新教育领域的名师”——谭迪熬老师,为学校教师做了关于“科创”的主题分享。谭迪熬,中国发明协会院士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首任专家,中国发明协会中小学创造教育分会会长,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徐特立教育奖获得者,特级教师。
从教40年余年,谭老师的学生完成了多项小发明,其中有65项获国家级奖项、26项获国际奖项、余项获得国家专利。
PART01
(一)学生科创精神的培育
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文化特质是当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以学校为本位,充分考虑学校和当地社区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亦在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同时发展学生科技创新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独具特色的课程。PART02
(二)教育追求
谭老师在分享“我的科技创新教育追求之路”时,从成为一名教师开始,走进学校,走进学生,自觉走上科技创新辅导之路,逐渐流露出对教育的情感,对教育的追求。走在教育之途,谭老师总结出“教育的第六个公理”,即存在公理(或潜在公理)、能动公理(或动因公理)、反身公理(或自反公理)、美学公理(或需要公理)、中介公理(或环境公理)、落差公理(或距离公理)。谭老师指出,作为一名科技创新教师,在开展学生科技项目的过程中,应给予学生的指导与帮助,在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方面要适时的进行改进与创新,注重课堂教学、思维训练、科学精神的培养等。PART03
(三)学生作品呈现
大家都说,谭老师在每次分享会上都会随身携带一个超大行李箱。这个行李箱并不是装的衣物,而是学生的作品。在本次分享中,谭老师也为各位老师呈现了充满创意的、学生自己发明的作品。如,“足球香水”“安全刀架”“节约餐盘”“便签”等小发明,真正诠释了“学生是如何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不仅传递给教师什么是创新精神,更多的揭示了创新从何而来。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更要想方设法使自己成为学校特色课程开发的“行家里手”,争做“四有”“四个引领”“四个相统一”的好教师,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长为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科学素养、知识产权意识与原创能力的拔尖人才!成功的“两大秘诀”:一是走进生活,二是走进学生。总之,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经过天长日久的反复学习与实践,积极探索,更需要老师们的精心引导和培养。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为我们的教学铺平了道路,教师应在科学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与科创特色课程中,积极地为学生创造科学探求的条件,为在小学阶段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打下扎实的科学基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