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娶媳妇又出新规,一动不动,一甩一扶

记得小时候,我们村里还过着小康生活,许多人仍然生活拮据。出门靠两条腿,进城要坐摇摇车,电视机都是央视1套、2套就不错了。如今才过了十来年,生活却日新月异。村里电力充足,到处光鲜亮堂,进省城有大巴车,家家户户都装上了百八十多台的有线电视。这些年村民们打工、经商有了钱,见多识广,孩子们读书上大学的也越来越多,见识自然不同于从前。以前说起彩礼,不过是“三斤三两”的黄金,只要家境稍微好一点的,也就是十几两的事而已。现在谈起彩礼,却是车要有车、房要有房,标准直线上升。按现在的新规,小伙子要想娶媳妇,起码得准备一套自己的房子。要是县城里买套二手房,得花个八九十万起步,这个“不动”的开销就够让许多普通家庭心疼的了。再加上新娘家还要求准备一台号称“一动”的轿车,这又要五六十万,真是让人招架不住。以前嫁女儿是家里的大事,现在娶媳妇却成了令人头疼的难题。村长的大儿子小宝刚把档案转到城里某事业单位,工资还不到三千块,就要准备结婚了。村长一家人商议半天,最后还是通过杠杆操作,凑足了房子和小车作为彩礼。(一)一动就是要有车,方便出行现在乡下小伙子要娶媳妇,“一动”就是首要条件。一动就是要求准备一辆小汽车,最好是轿车,现在主流选择是瑞虎三厢、捷达这类车型。有了车,小两口才方便跑亲戚,买菜办事。过去嫁妆里最贵重的就是一辆自行车,如今已经离不开汽车出行了。村里许多娶过媳妇的小伙子,基本每家都至少有一辆轿车,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反映到婚嫁要求上来。以村里张三家为例,他家已经卖掉了老牛,买了台小拖拉机。张三为了娶媳妇,还特意加工资买了辆二手瑞虎。(二)不动就是要房,现在多是三层独栋除了一动以外,新娘家的第二项必要条件就是“不动”,也就是要求有房产。这房子也不是村里简陋的瓦房泥院,而要求是县城里的三层小楼,最好带个小花园,这样新婚的小房子才够体面。在父母那代人,能有个自建的砖瓦房就心满意足了。孩子们今天要求的是别墅式的独栋住房,这个标准确实太高,一般家庭根本达不到。以前村里要房,十几万就能盖好。现在姑娘家非要三层楼房不可,光装修都得几十万。还有像李家那样,为了儿子能娶到镇上姑娘,就在县城搬了套近百平的新房子。李家老两口為了这事差点打翻醋坛子,争论不已。最终还是老李一咬牙,算是完成了“不动”产这一條件。他说,没有房,儿子这辈子就别指望在镇上找个媳妇了。(一)一甩就是甩锅给老人现在许多刚结婚的小夫妻都提出“一甩”的要求,就是把以后生活中的麻烦事,尤其是钱的问题,统统甩给公婆。比如,小赵和妻子结婚后没多久,就向公婆要了五十万作为房产首付。公婆是靠积蓄加贷款凑的这笔钱,如今利息和本金压力都很大。小赵夫妻却开始指责公婆,说是他们生活作风太保守,不会经营赚钱。再如李家儿子,刚结婚第一个月就来找爸妈要生活费。公婆虽然也挣扎,但为了儿子打理得好,还是尽量解决經濟问题。没过几个月,儿媳妇就开始埋怨公婆,说是他们养老准备不够,将来会拖累自己。这让作为长辈的公婆很难接受。(二)一扶就是扶养妹夫现在农村姑娘结婚的新规中还有一条叫“一扶”,就是要求男方未来要扶持自己的妹夫,无论是读书、创业还是结婚,都由老公出钱。这可以说是无底洞一般的要求,因为妹夫凡事找姐夫要钱,这种压力能有多大可想而知。以村里王明为例,为了娶到镇上唐家的千金唐丽,王明不得不接受了这一条件。王明父母尚能接受第一套房子的开销,但是唐丽弟弟唐刚正在念大学,未来的开销更是难以预测。王父一度大发雷霆,觉得儿媳太不可理喻。但王明还是说服了父母,先应下了“一扶”的要求,想着那都是未来的事,到时候再说吧。这种要求让许多农村老两口捏一把汗。儿子成家,他们本就担心养老、带儿孙的开销,这下子还要照应一个妹夫,真是无底洞。的确,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青年人的眼界想法也在变化,提出更高要求也在情理之中。但是作为一个女生,在追求更好生活的同时,还是要顾全配偶家庭的感受和承受能力。比如,村里赵家的大闺女马上就要到婚嫁的年龄了。村里张家人条件优渥,成为了最佳人选。赵家女儿也渴望嫁到这样的豪门世家,过上好日子。但是张家父母身体欠佳,碰到这一大摊子事,压力巨大。赵家女儿经过深思熟虑,主动放低了些要求,这样张家也能接受,两家人终于达成共识,订下了婚约。相比之下,李家独生女性格比较强势,一心想要最好的,丝毫不考虑娃娃亲家庭的实际困难。结果,对方家庭负担不了,只能取消婚事。这让李家的女儿失去了一个好机会,也成为村里的话柄。所以,聪明能干的姑娘,不能只图眼前,要站在全局和长远角度考量问题。别为了一时兴头,错过了良配。当然,前提是她自己先要冷静明智,不能一味无理取闹。之所以出现这些不合理的婚姻观念和高要求,还是和长期以来的教育体制有关。过去学校没有设置生活常识等课程,家长也重视培养孩子的文化知识,很少讲解如何正确对待金钱、婚姻、家庭等问题。于是这一代年轻人在重要人生观念上出现偏差也就不难理解了。随着教育进步,许多学校已经在课堂上针对如何准备结婚、相处之道等内容进行系统讲解。这对培养年轻人建立正确三观有着重要意义。村里初中老师班小芬为了孩子们将来能够成家,还自掏腰包购买了大量亲子关系和性心理学书籍,在课余为学生提供咨询辅导。可以说,解决新生代婚姻观念偏差和高要求的问题,改变只能从教育开始。家长和学校有必要密切配合,引导孩子树立积极的人生目标,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只有通过教育的手段,促使他们爱家庭、顾大局,日后才能避免在婚姻问题上出现偏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faox.com/dfjg/135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