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印刷术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印刷术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普遍使用。宋仁宗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比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的铅活字印刷术早约年。

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

01

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开始普遍使用。

雕版印刷的版料,一般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如枣木、梨木等。然后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划,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划突出在板上。木板雕好以后,就可以印书了。

印书的时候,先用刷子蘸墨,在雕好的板上刷一下,接着,用白纸覆在板上,另外拿干净的刷子在纸背上轻轻刷,把纸拿下来,一页书就印好了。一页一页印好以后装订成册,一本书也就印刷成功了。

在印制书籍方面,雕版印刷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创造。一种书,只雕一回木板,就可以印很多部,比用手写不知要快了多少倍。

可是用这种方法,印一种书就得雕一回木板,费的人工仍旧很多,无法迅速地、大量地印刷书籍,有些书字数很多,常常要雕好多年才能雕好,万一这部书不再重印,那么,雕得木板就失去了作用。

02

活字印刷

北宋平民发明家毕昇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制成了胶泥活字,实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

毕昇的方法是这样的: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像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为了适应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备有几个甚至几十个,以备同一版内重复的时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没有准备,可以随制随用。

活字制版正好避免了雕版的不足,只要事先准备好足够的单个活字,就可随时拼版,大大地加快了制版时间。活字版印完后,可以拆版,活字可重复使用,且活字比雕版占有的空间小,容易存储和保管。活字印刷的出现和成熟,为知识的记载和传播提供了极大的助力。

03

后世影响

中国发明的活字版印刷术,在国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成为现代印刷术的主流。对中国古代活字版印刷术,有突出改进和重大发展的是德国人谷登堡,他创造的铅合金活字版印刷术,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直到今,仍为当代印刷方法之一。

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光辉篇章,而建立这一伟绩殊勋的莫大光荣属于中华民族。印本的大量生产,使书籍留存的机会增加,减少手写本因有限的收藏而遭受绝灭的可能性。

印刷促进教育的普及和知识的推广,书籍价格便宜使更多人可以获得知识,因而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书籍普及会使人们的识字率提高,反过来又扩大了书籍的需要量。

出品

工程技术学院团委

图文

网络

排版

李永鑫

审核

樊昌易张嘉乐

责编

周全钱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faox.com/dfcp/88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