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地产频繁招揽职业经理人,改善融资

完成港交所上市计划之后,上海大发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HK:,简称“大发地产”)明显向规模发起了冲刺,这从其近期在人、钱、地三项指标上进行重构的动作中有所体现。近日,有消息称,原禹洲地产(HK:)首席财务官黄展鸿已入职大发地产担任副总裁一职,将主要负责境外资本市场业务。对此,大发地产向蓝鲸房产予以了确认。在黄展鸿加盟之前,大发地产早已广发“英雄帖”,招揽了大批职业经理人加入。与此同时,其在融资、拿地层面也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表示,企业在上市打开融资渠道的同时,继续加速拿地,这明显是出于对规模的诉求。不过,对于在年销售额刚刚达到.24亿元的大发地产而言,引进规模房企人才加盟之后,如何激发其发挥最大效益,有效提升发展速度,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并且,在中国房地产告别“黄金时代”舒适圈之际,大发地产想要在规模之路大步前行,亦会难与往日,其又会如何应对?新任副总裁黄展鸿的“重任”黄展鸿加盟大发地产的背景是,企业融资利率高企问题悄然浮现。年10月11日,温州商人葛和凯创立的大发地产正式在港交所敲钟,打通了融资新渠道。上市之前,大发地产的融资渠道主要为银行贷款、信托等方式,期利率处于高位。据其上市前期递交的招股书显示,截至年年底,信托及资管等融资占到了企业融资的33%,年-年三年间的融资利率分别是10.3%、9.1%、10.3%。而年房企债券融资利率平均为5.97%。在完成上市之后,大发地产先后发行了2笔美元债,但其融资成本依旧没有明显改善。4月26日发行的1.2亿美元私募债融资利率为13.50%;7月5日发行的1.8亿美元优先票据融资利率为12.88%。中原地产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主流房企的境外融资成本基本维持在6%-8%之间,境内公司债成本多在5%以内,部分渠道的成本甚至降至4%以下。易居克而瑞则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大发地产上市后,资金来源更加多元化,有助于缓解企业流动性压力,优化债务结构。但在当前融资环境下,大发地产的融资成本并不低。而大发地产自身也早已认识到这个问题。在今年3月底举办的年的业绩发布会上,大发地产董事会主席葛一暘指出,企业目前有四点需要继续发力,其中一点便是持续优化财务结构。今年6月份,穆迪与标普分别授予了大发地产评级。其中,6月3日,穆迪向大发地产授予国际信用主体评级B2,展望稳定;6月18日,标普授予大发地产长期主体信用评级“B”,展望稳定。这或可以视为,大发地产为改善融资所做的一项努力。“境外融资基本要参考国际机构的评级,这首先影响到企业资金获取的难易程度,同时也影响着融资成本。企业的风险越大,融资成本越高。”上海中原地产分析师卢文曦对蓝鲸房产分析。不过,要想降低境外融资成本,大发地产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亿翰智库指出,国内外机构在评级时普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faox.com/dfcp/138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