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郎诗歌全国名家为李发模诗歌讲座暨作

5月22日,李发模诗歌讲座暨作品研讨会在遵义师范学院举行。著名诗人、剧作家、原文化部代部长贺敬之,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中国作家协会《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施战军,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主编李少君,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首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获奖者、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王久辛等余位全国名家发来贺词,现摘要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贺信:

欣闻遵义召开李发模研讨会,这是一件对地方文化建设的大事,也是诗坛的一件盛事,因为发模兄不仅仅是属于贵州遵义,他是一个超出地域范畴内的中国著名诗人。

当发模兄用长诗《呼声》喊出一个时代的强音之后,如今他诗歌的音色更响亮,对祖国和家乡浓郁得化不开的热爱使他衰年变法,诗艺精进纯熟,真有几分"诗魔"的状态,让我非常敬佩和感动。发模几乎是一个视诗为生命的人,这样的诗人在我看来是诗坛的福星和吉兆,也是脊梁似的支撑。希望这个研讨会具有高品质的学术价值,把李发模对当代中国诗歌的"发魔“般的钻研与贡献一一梳理,为当代中国诗坛提供一个正直诗人的文化标本,这将是功德无量的好事。

高洪波.5.20

李发模同志并转“李发模作品研讨会”诸位诗友:

欣悉“李发模作品研讨会”在遵义召开,首先请允许我向研讨会的召开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到会的各位诗人朋友们致以最美好的祝愿,因近期公务在身,无法前往参加研讨会,甚感遗憾,只能遥祝研讨会取得圆满的成功。

李发模是当代具有影响的诗人之一,其作品深深植根于伟大的中国诗歌传统,贴近时代和人民的生活,在诗的内容和形式上多有创新,作品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语言朴实生动,贯穿始终的诗歌热情从未消减,相信研讨会就李发模诗歌的创作一定会获取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也将会为当下的诗歌写作产生积极的影响。再一次祝贺研讨会取得圆满的成功。

吉狄马加年5月20日于北京

贺词:欣闻老诗友李发模诗歌研讨会隆重举行,非常激动和高兴。这是对李发模先生半个世纪诗歌创作、苦心耕耘的总结和肯定。发模先生立足黔北大地,放眼华夏广袤疆域,以他高蹈的姿态和独特的文化视角,不失时机地向土地、向人民,奉献出一部部诗的绝唱,己令世人瞩目。他的长诗《呵嗬》《呼声》早年奠定了他的诗歌地位,新近问世的《命运的边缘》,再一次证明了他的才情和艺术生命的底蕴。发模是当今诗坛重量级诗人,又是具有持久耐力、高原文化特质、独具语言特色的诗人。尤其是新时代以来,他主动进攻的姿势,投身人间烟火,进沟入村、扶贫攻坚;进校登堂、广播诗火。以崭新的面貌,在西北大地上空划出一道闪光的弧线,令诗坛惊羡,让我们敬仰!诗永远在路上。希望发模先生量力潜行,永葆青春之活力,为诗坛奉献更美的诗篇!峭岩年5月21日于北京在中国当代杰出的大诗人之中,李发模老师一直初心不变、创造常新,厚重沉实的思想内力、明澈清朗的审美认知与混元蕴藉的诗性表达,奇迹般地融通在他的诗境里。写楷模,自己更是诗艺的模范;在高原,自己已成文学的高山。祝我们尊重、敬爱和亲近的诗人,永葆青春的诗情和健朗的身心,创作更多新的杰作。——施战军(《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喜闻遵义市文艺理论家协会与遵义师范学院联合举办李发模创作与作品研讨系列活动,非常兴奋。李发模先生是我特别敬佩的当代诗人,其诗作,具太白之豪迈,工部之沉郁,摩诘之禅意,义山之魔幻,兼小川敬之李瑛诸的新诗探索,开出大生面,耸立新高峰,浩浩乎,巍巍哉!我多年以来有一个盼望,就是能够有一个机构专门研究李发模先生的创作与作品,这个机构最好设在高校,成为一个资料收集、联络各方、深入研究、广泛传播、培养人才的平台,这将是功德无量的文化基础建设。李发模先生已经是一份美丽的遵义名片、贵州名片,要进一步远大之、宽厚之、长久之。人杰地灵,人为先也。此次系列研讨,莫不是我这个愿望的发轫之举?诗与远方,体现着人类美的追求,彰显人性的亮色。感谢李发模先生,感谢本次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祝李发模创作与作品系列研讨活动圆满成功!刘洪海(中国科学院文联副主席,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秘书长,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原党委书记)欣闻举办著名诗人李发模先生的作品研讨会,特致热烈祝贺!几十年来,李发模先生以其独特的诗风闻名中外,影响深远,受到广大读者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faox.com/dfcp/108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