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基常识小考点中国古代科技史

中国古代科技史

一、四大发明

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一)造纸术

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植物纤维纸。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改进后的纸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唐宋时期,造纸术传到阿拉伯,后传入欧洲。

(二)印刷术

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现存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

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三)火药

火药的研究始于古代炼丹术,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唐朝末年,火药已被用于军事。唐昭宗天佑元年的一些战争中就已经运用了火药投掷武器。

宋代时期,战争接连不断,促进了火药武器的加速发展。北宋政府建立了火药作坊,火药开始广泛应用于军事。南宋制造出了突火枪。

(四)指南针

传统的观点认为司南是中国战国时期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最早的指示南北方向的指南器。

宋代,指南针已经广泛应用于航海,后经过阿拉伯人传到西方。经过改造之后,对大航海时代发现新大陆和环球航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二、天文学

(一)春秋战国

1.哈雷彗星

我国是最早记录哈雷彗星的国家。据《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即指哈雷彗星,这一记录比欧洲早600多年。

2.流星雨

我国是最早记录流星雨的国家。《竹书纪年》中就有“夏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陨如雨”的记载。

3.《石氏星经》

战国时期天文学家石申的记录,编成《石氏星经》,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

(二)两汉

1.太初历

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规定一回归年为一年,一朔望月为一月,第一次把二十四节气编入历法,将原来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正月为岁首。

2.太阳黑子

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出自《淮南子》中“日中有踆乌”,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3.月食

东汉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除此之外,张衡发明地动仪并且改进浑天仪。

(三)唐宋

1.大衍历

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僧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2.《梦溪笔谈》

北宋科学家沈括的突出贡献在天文学方面,在《梦溪笔谈》中提出“十二气历”,不用闰月,不以月亮的朔望定月,把一年分为12个月,一年的第一天为立春。这种历法有利于农事安排,它既与实际星象和季节相合,又能更简便地服务于生产活动,可惜,由于传统习惯势力太大而未能颁布实行。

3.郭守敬

郭守敬,作有《授时历》,其法以365.2425日为一岁,距近代观测值365.2422仅差25.92秒,是古代最精确的历法,其精度与公历(指1582年《格里高利历》)相当,比西方早采用了300多年。

三、数学

(一)先秦时期

出现《九九乘法歌诀》,又常称为“小九九”。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得

四”止。

(二)西汉时期

《周髀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在天文学方面,主要阐明当时的盖天说和四分历法。数学方面,最主要的内容是勾股定理,唐初规定《周髀算经》为国子监明算科的教材之一。

(三)东汉时期

《九章算术》分九章介绍了许多算术命题及其解法,采用了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四)魏晋南北朝

我国最早计算圆周率的人是刘徽,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是祖冲之,这一成果比国外早近一千年。

四、农学

(一)著作

1.《氾胜之书》

《氾胜之书》与《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农书”。

2.《齐民要术》

北朝时期,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贾思勰在书中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强调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他提倡精耕细作、防旱保墒,主张轮作、多施绿肥,创造出培育实生苗、扦插、嫁接等果树栽培方法。《齐民要术》也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

3.《农桑辑要》

《农桑辑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官修农书。在它之前,唐代有武则天删订的《兆人本业》和宋代的《真宗授时要录》,但这两部均已失传。因此《农桑辑要》成了我国现存最早的官修农书。

4.《农书》

《农书》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总结南方农业生产经验的农书。主要内容包括施肥经验、养牛———畜牧业、养蚕等内容,并且全面总结了江南水稻的栽培经验,对我国农业的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5.《农政全书》

徐光启被称为“近代科学先驱”。他不仅在农学方面有较高造诣,在数学应用、天文学的历法、军事方面的武器制造都有杰出贡献。《农政全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基本上囊括了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与其他农学书籍不同,以往的农学书籍可以说是纯技术性的,重点在教农民耕种,但《农政全书》又贯穿着徐光启的政治思想,即治国安民的“农政”思想。

(二)工程

1.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是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修建于秦昭王年间,工程负责人为李冰父子。

2.郑国渠

郑国渠位于关中平原,于战国末年秦国修建,负责人为郑国。

郑国渠和都江堰都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2018年,2017年我国新增了三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宁夏引黄灌区、陕西汉中三堰、福建黄鞠灌溉工程。

(三)农具

五、中医

(一)著作

1.《难经》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又称《八十一难》,是中医现存较早的经典著作。《难经》的作者没有定论,但广泛认为该书与扁鹊有关。有人认为是扁鹊所写,也有人认为是后人托名扁鹊之作。全书共八十一难,采用问答方式,探讨和论述了中医的一些理论问题,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腧穴、针刺、病证等方面。

扁鹊发明的四诊法,即望、闻、问、切。望,是用肉眼观察病人外部的神、色、形、态,以及各种排泄物,来推断疾病的方法;闻,是通过医生的听觉和嗅觉,根据病人说话的声音和呼吸咳嗽散发出来的气味,作为判断病症的参考;问,是医生通过跟病人或知情人了解病人的主观症状、疾病发生及演变过程、治疗经历等情况,作为诊断依据的方法;切,主要是切脉,也包括对病人体表一定部位的触诊。

2.《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奠定了中国医学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最早记载“针灸”的著作。中国于2010年11月16日申请针灸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

3.《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相传起源于炎帝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是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4.《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张仲景,它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基础,誉为“万世宝典”,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

5.华佗

麻沸散是华佗创制的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药。华佗所创麻沸散的处方后来失传,后人给出了很多种麻沸散的配方,如曼陀罗花(也叫闹羊花、万桃花、醉心花、狗核桃)1斤、生草乌、香白芷、当归,等等。但是据考证,这些都不是华佗的原始配方。

此外,华佗又发明了五禽戏,主要目的在于强身健体。

6.《千金方》

孙思邈,被称为“药王”,著有《千金方》。

7.《本草纲目》

作者是李时珍,被称为“东方医药学巨典”。

(二)四大医术

六、地理学

(一)《禹贡地域图》

《禹贡地域图》是一部以疆域政区为主的历史地图集,也是目前所知中国第一部历史地图集。作者裴秀被称为中国传统地图学的奠基人,他在《禹贡地域图》序中提出了著名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制图理论“制图六体”。所谓“制图六体”,就是绘制地图时必须遵守的六项原则,即:即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离)、高下(地势起伏)、方邪(倾斜角度)、迂直(河流、道路的曲直),前三条讲的是比例尺、方位和路程距离,是最主要的普遍的绘图原则,后三条是因地形起伏变化而须考虑的问题。

(二)《水经注》

《水经注》由北魏郦道元著,书中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三)《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是一部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经过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徐霞客游记》是世界上最早记述岩溶地貌并详细考证其成因的书籍,比欧洲早了约两个世纪。

七、建筑、手工、科技

小测怡情

1.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此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哪一科技成就?(   )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华伦制成麻沸散

C.张衡发明地动仪

D.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2.关于医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华佗根据民间经验与自己的医疗实践,总结出“望闻问切”四诊法

B.明朝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C.《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四大经典著作

D.五脏六腑是人体内的主要器官,胆是五脏之一

3.以下哪部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学巨著?(   )

A.《太平广记》

B.《梦溪笔谈》

C.《天工开物》

D.《水经注》

答案解析

1.D

本题考查科技常识。北宋的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约400年。《梦溪笔谈》中记载的“用胶泥刻字”指的是活字印刷术的泥活字。故选D。

2.C

本题考查科技常识。选项A错误,“望闻问切”四诊法是扁鹊总结的;选项B错误,被后人尊称为“医圣”的是张仲景,其代表作为《伤寒杂病论》;选项D错误,“胆”属于六腑之一。故选C。

3.D

本题考查科技常识。选项A,《太平广记》是宋代人编撰的类书,基本上是一部按类编纂的古代小说总集。选项B,《梦溪笔谈》是我国第一部科学作品,记载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取得的辉煌成就,作者是北宋沈括。选项C,《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科技著作,作者是明朝宋应星。选项D,《水经注》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作者是北魏郦道元。故选D。

如果你今天学习了,就“留言”打卡告诉我们,让我们一起见证学习的力量!

?

你的对手还在努力学习呢公基全程直播班:

在这里找到我们:

“一起考教师”APP——课程——公基专区——系统班

“一起公考”APP——课程商城——公基专区——系统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faox.com/dfbs/90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