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记忆那些年的黄大发

能不能治疗白癫病 http://pf.39.net/xwdt/151016/4710693.html

出租车是“城市的名片”,从最初的黄大发,到后来“红”极一时的夏利,再到如今引领新型出租车的花冠、威志,天津出租汽车市场随着车型的不断更新,勾勒出城市的发展脉络。

年9月25日,中日合作生产的第一辆“天津大发”牌汽车在天津汽车制造厂诞生。时隔31年,虽然在天津的大街小巷已经寻觅不到大发的踪影,但是关于它的记忆还珍藏在我们每位天津人的心中,今天,一起开启你的记忆大门,乘坐天津大发,来一次穿越时空之旅吧!

年9月25日22:05,我国第一辆由中日合作生产的微型汽车在市郊杨柳青镇的天津市汽车制造厂顺利开出生产线。第一批汽车是日本零件中国组装,装焊、油漆、总装、质检,一共8个人参加装配。

“黄大发”、“黄虫”是对天津大发的另类称谓。有人纳闷,咱们现在的出租车都是青色的,为嘛那会儿大发一色儿全是黄色的呢?在当时,天津大发的车身之所以选择了黄色调,是为了与美国接轨,还挺洋气。因为黄色的透视性很好,在一片车辆中,一下子就能认出它是出租车。可能当初将大发带到中国的专家们并没有想到,短短几年时间之后,大发车竟会成为中国北方诸多城市街道上的一道风景。

随便问一个80后的朋友,很多人也都会“黄大发”有着极为特殊的感情。那句:“要发家、买大发、发发发!”的广告曾在中央电视台播过。仅从字面上,已经显示出了大发车当年的火爆态势已经席卷全国。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北京市政府提出了一人招手,几辆车等候的北京市出租车行业发展方针,被戏称为黄虫的大发车开启了北京出租车平民化的历史。一水亮黄色涂装让它迅速成为京城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不过“面的”也并非完美,质量不稳定是其最大缺陷,夏天车内极其闷热,冬天又非常冷。而面对10元10公里、之后每公里1元的价格,大家仍然能忍受其种种不足。

年,作为北京市治理大气污染的一项紧急措施,北京市政府发起了大规模的“扫黄”运动。年,2.2万辆“面的”被全面淘汰,接替“面的”作为出租车的夏利正式上位。

“遍地黄虫”变成了“全国江山一片红”。在年时天津大发正式停产,光荣“退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faox.com/dfbs/83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