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前的今天第一辆ldquo黄大

作为“70后”、“80后”们难以磨灭的印记,在当时汽车还属于普通家庭难以企及的“奢侈品”的年代,天津大发的出现,以其相对低廉的售价,开启了普通家庭也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辆车的梦想。

“要发家,买大发,发发发!”

曾经的大发,就是和这条广告语一样,红遍了大江南北。而也正是这句浅显直白的广告,一语道破了大发的车型特点和层级定位。

年9月25日晚上10点05分,中日合作生产的第一辆“天津大发”牌汽车在市郊中北镇的天津汽车制造厂诞生,顺利开出生产线。

第一批汽车是日本零件中国组装,装焊、油漆、总装、质检,一共8个人参加装配。开始时,由于是来件组装的形式,而且技术条件并不成熟,在年最初生产的两三个月里,总共只生产了几十辆车。而短短的三年之后的年,天津汽车制造厂便已然形成了年产两万辆大发的规模。

天津大发的出现,伴随的是天津汽车工业的发展。

年天津汽车工业开始起步,建立了天津汽车制造厂,当时国内只有一汽、上汽、天汽三家汽车生产厂家。年到年,天津生产了63辆型仿丰田轿车。年天津汽车厂的轻型卡车一炮打响。“年国家香山会议,确定在天津建设微型汽车生产基地,引进日本大发汽车技术。”曾任天津汽车厂厂长,后为天津华利汽车工业公司总经理的赵家良回忆说。

“黄大发”、“黄面包”是对天津大发的另类称谓。

在当时,天津大发的车身之所以选择了黄色调,是为了与美国接轨。黄色的透视性很好,在一片车辆中,很容易就能够识别,引人注目。可能当初将大发带到中国专家们并没有想到,短短几年时间之后,大发车竟会成为中国北方诸多城市街道上的一道风景。

不光在天津,大发出现在北京的街头。上世纪90年代初期,北京街头成群的大发出租车,黄色醒目的外观,成为一种壮观的场景。

那些年,坐着“面的”回娘家

大多数人对天津大发的记忆也就是从作为出租车的“面的”这个时候开始。“一块钱一公里”,对于很多工薪家庭来说,提供了可以承受的,而且更为“气派”的出行选择。以至于在当年,大年初二“回娘家”过“姑爷节”,都是的哥最忙活的日子。

“大发面包车的结构比较简单,整车的承载能力也很强,既能拉货又可以拉人,使用起来特别方便。”天津汽车制造厂的老职工回忆,当时津城城市的街道还很窄,大发车不仅转弯方便,停在路边也省地。在当时那段特定的历史时期,黄面的以其空间大、载重大、承载人数多、省油、方便、快捷等诸多优势,替代轿车,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有人回忆,当时全国各地到天津购买华利大发面包车的人,几乎住满了天津的一条街。资料显示,从年9月至年,天津汽车制造厂总共生产了30万辆大发车,其中有90%是供给全国各地的出租行业使用。

仅天津,就有超过5万辆的黄大发挂上了“出租”的顶灯。大发车受到欢迎,是因为出租车正在成为普通人出行的交通工具之一。大发车在中国诞生的使命,正是为了带给国人这种廉价实惠的出行享受。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大发这款产品适合了当时的市场需求。这种供求高度契合的“火花”,成就了天津大发供不应求的辉煌。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天津大发在出租车领域的竞争已经现出疲态。一系列新的车型如夏利、富康、捷达逐渐进入这个行业。“夏天热、冬天冷”的大发已经不适宜市场的需求,逐渐淘汰并远离人们的视野。

告别舞台走进历史

年,一汽与天汽合并。一汽集团出于整体发展的考虑,因为旗下的企业也有微型面包车(一汽佳宝)在制造生产,于是决定将天津大发停产,一汽佳宝车型取代了原先的天津大发。

对于这个事实,许多人都很遗憾,因为在当今的中国市场,微型面包车依旧热销。但是,对于天津大发的这种遗憾可能更多的是来自“天津大发”这个品牌的留恋。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经典,无论是当时的天津大发,还是深得人心的传统老三件,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当然也充满着特殊的烙印。而随着时代的日益发展和飞速进步,直至今日,面对当下堪称琳琅满目的车系选择,已经很难想象当时汽车工业尚处起步阶段的困难与不易。

国内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何尝不是社会进步的一个缩影。

●央视《新闻直播间》

聚焦天津西青大美稻田感受农民丰收喜悦●天津之夜:纵横交错璀璨方圆全城靓景祝福祖国●西青·王稳庄生态文化旅游节开通3条免费公交专线......西青欢迎您!●西青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群众文艺演出精彩纷呈●天津·西青·王稳庄“大美稻香”生态文化旅游节等您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faox.com/dfbs/83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