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州区举行文旅融合促发展专场新闻发布

6月20日,“遵义市播州区高质量发展”系列之“文旅融合促发展”专场新闻发布会举行,就播州区“文旅融合发展、旅游低效项目盘活”进行发布,并就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近年来,播州区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机遇,围绕“四新”主攻“四化”,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着力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立足资源禀赋,推动红色旅游发展。依托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动苟坝红培学院、刀靶红色街区红色文物保护与修复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区内外资源联动发展,将苟坝红色文化旅游景区纳入省级、市级精品线路进行推广,开通遵义会议会址—苟坝会议会址直通车。将平正乡大发渠、三合镇刀靶水、马蹄镇遵金特支等红色资源串点成线;围绕提升培训课程质量、充实师资力量等方面提升红色培训“软件”设施,提炼苟坝会议历史的深刻精神文化内涵,先后开设了20余门专题课,累计开展党性教育培训余批次、余人;围绕红色文化、乡愁文化,延伸产业链,带动苟坝红色文化旅游景区周边发展民宿、农家乐、民俗体验店等20余家。依托“旅游+文化”,促进旅游产业升级。乌江寨景区深入挖掘非遗文化、民俗文化等传统文化,开放业态达个,成功举办了“璀璨乌江寨·非遗嘉年华”活动,直接带动就业余人,荣获“全国非遗旅游小镇”“贵州省文旅融合创新示范项目”“年省级夜间消费集聚区”等称号;太阳坪景区通过深入挖掘苗族文化精髓,编排了独具特色的文艺品牌《金色芦笙》,开展特色苗族踩山节、山地民谣音乐节、斗牛活动,深受游客喜爱;平正乡围绕民族传统文化编排《仡佬神韵》《山姑情缘》等演出剧目,大发天渠景区立足传承和弘扬大发精神,开展研学旅游活动,今年已接待5个研学团队,接待研学游客人。聚焦文旅融合,塑造特色品牌。围绕花茂土陶、苗族刺绣、古法造纸等非遗项目,积极支持培育花茂人家等文创市场主体,开发了土陶、苗族刺绣、古法造纸等系列文创旅游商品;积极开展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现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个,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1个,有市级、区级非遗传承人28人。目前,播州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东有乌江、西有苟坝”一红一绿旅游拳头品牌。年1至5月,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共计.77万人次,同比增加20.8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共计50.30亿元,同比增加36.95%。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蒋洪飞编辑吴浩宇二审黄霞三审唐正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faox.com/dfbs/140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