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识得劳动苦,方知生活甜
上午好!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劳动的意义。
就像水、空气、阳光之于人,劳动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一农不耕,民有饥者;一女不织,民有寒者。”管子如是说。劳动是生活的重要基础之一,没有劳动哪来财富?又哪来幸福甘甜的生活?
然而,正如狄更斯說的那样:“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随着物质的丰富和科技的发展,我们正不知不觉中走入了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抖音、快手、各种手游app正于细微处偷走我们的时间与斗志。同学们,相信你们也一定更喜欢赖在床上而不是下地干活吧?可是请大家仔细想一想,这样缺乏劳动的生活味道真的够甘美吗?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有一个人去世后他的灵魂来到一所宫殿里,每天享受着珍馐美味和无微不至的服务。他有权享受任何令人惬意、不劳而获的事情,但就是不能进行任何劳动。终于有一天,他对侍者说,这样没有劳动的生活真是太无趣了!如果这就是天堂,那我宁愿到地狱去。然而,侍者微微一笑,说:“先生,你以为你在哪里呢?”
可见再优渥的生活,只要缺乏劳动,也不会甘之如饴。所以,同学们,真正甜美的生活是由自己的双手创造的。
中国有句老话,我相信大家一定都耳熟能详,叫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反观中华泱泱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人民也正践行着这一点,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幸福生活,推动历史前进。早在远古时期,人类始祖们就已学会用自己的双手制作石器来获得鲜美的野味,制成漂亮的皮衣。陶渊明厌倦了官场的人情冷暖,“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最终体会到了“悠然见南山”的快乐。苏轼屡遭贬滴,寄情东坡,也体会到了劳动之乐,自号“东坡居士”。同学们,从这些事例中我们不难看出,识得劳动苦,方知生活甜。
雨果曾言:“未来将属于两类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实际上这两种人是一种人,因为思想也是劳动。同学们,未来掌握在勤奋的人手中,不劳而获终究是空想家的白日梦。所以我们都应该行动起来,深刻理解“劳动最光荣”的精髓,把劳动带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才能真正体会到充实的生活的甘美。
同学们,行动起来吧,不识劳动苦,哪里体会得到生活的甘甜?
点评:
名人名言,耀人眼目。本文作者多次引用名言,有中国古代管子的名言,陶渊明的诗句,也有外国著名作家狄更斯、雨果富有哲理的警句。这些名言的引用,一方面有力于佐证文章的论点,另一方面则是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耐人回味。
寓言故事,别具一格。作者在第四自然段讲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寓言故事。诸多考生诸多作文,用寓言故事来说理的,凤毛麟角。正因为这样,才让人感觉别具一格。同时,这个故事也深入浅出地说明了劳动对人的重要性。
中心论点,鲜明突出。标题“识得劳动苦,方知生活甜”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在正文中或者直接出现,或者改造一番后出现,或者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相关字眼,比如“甘甜”“甘美”“甜美”等,也就是说,本文时时处处扣住中心论点说理,做到了论点鲜明突出。
4.以辛勤劳动,铸国运之昌
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时代高歌猛进,科技日新月异,可是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同学在这迷人的表象下,早已忘却了劳动的价值所在。但我想说,正如古语所云“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在时代发展的今天,我们唯有秉承辛勤勞动的优良传统,不怕苦,不怕累,艰苦奋斗,方能实现个人之价值,铸就国运之昌盛。
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流传千古的名句,向我们道出了人生的真谛:只有持之以恒的辛勤劳动,才能实现目标,获得成功。时代车轮滚滚向前,始终是人们劳动在起推动作用。我们都记得,水稻之父袁隆平,始终像老农民一样下地侍弄他的稻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其培育的杂交水稻终在盐碱地上获得新生;我们都记得,橙王褚时健,前半生遭遇不幸,后半生却投身于土地经营橙子园,每日都面朝黄土背朝天,不辞辛苦,终于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取了褚橙之美誉。紧跟时代步伐,“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在此佳句良言的鼓舞之下,一批批的科研人员,有志青年,勤奋劳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再回到我们自身,十二年寒窗苦读夜,何言青年无壮志?既然值青春正当时,欲展宏图,不辛勤劳动而何为?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作为复兴中学的学生,理应知道,复兴,是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复兴,进了这个校门,就应该为民族、国家立复兴之志,并为实现这远大的志向而付出艰辛的劳动。遗憾的是,情况不全是这样。有许多同学不理解劳动,让懒惰的气息占据灵魂,我想问:现在的我们不奋斗,我们要青春做什么?还有一些同学喜欢时时处处依靠高科技,我却想说,若没有任正非、南仁东等人的辛勤劳动,哪里会有什么高科技?亦有一些同学,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以为世界静好,竟然在风景怡人的路上乱丢垃圾,增加环卫的工作量,我亦想说,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综上所述,吾辈同学当自强,热爱劳动,从我做起!请相信,吾辈同学必以辛勤劳动,铸国运之昌!
谢谢大家!
点评:
论点鲜明,论证充分。本文标题即论点,作者又在首段提出,结尾再次点题,与标题和首段照应,做到了论点鲜明;文章主体部分,紧紧围绕中心论点,或引用,或举例,或分析,说理充分透彻,让人信服。
巧用材料,营造亮点。作者抓住材料里“复兴中学”中的“复兴”,给以扩展,指出复兴是民族复兴,国家复兴,每个同学都要立复兴之志,并为志向的实现付出艰辛劳动。可以说,扩展出了让人眼前为之一亮的新意、亮点。
联系实际,更有价值。作者联系中学生思想实际,摆出种种关于劳动的错误认识或做法,一一给批驳,这样的文章自然更容易触及人的灵魂,让人对号入座,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样的文章自然更富有阅读的价值。
5.点滴劳动,共筑盛世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点滴劳动,共筑盛世”。
劳动,是全人类共同遵循的准则,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到如今辉煌的现代文明,是劳动推动历史车轮前进。劳动,也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田地中精耕细作创造了绵亘不绝的文明古国奇迹,开拓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作了不可胜数的精神财富,"耕读传家"的传统绵延了千载,"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祖训萦绕耳畔,劳动已是中国人血液中流淌着的基因。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沧海须臾改。四十年改革开放,无数国人点滴劳动汇聚成时代洪流,使中国国力显著提升。农民劳动让我们端紧饭碗,工人的汗水是高楼大厦的每一块砖瓦,科研工作者使大国重器频频惊艳世界!没有劳动绝不会有今日举世瞩目的成就。
反观周围,不理解不愿意劳动的现象令人忧心忡忡。
学习忙,劳动占时间?同学们,人的发展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缺一不可,学习固然重要,但劳动也不可或缺。在劳动中我们锻炼意志,增强体魄,增长见识,开拓视野,也有助于我们的学习,丰富课余生活,两者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素质得以提高。将劳动交给人工智能?诚然,科技进步能够解放我们的双手,但这不意味着我们能够整日无所事事,人工智能也有许多无法完成的任务,体现人类智慧的脑力劳动依然重要,那些流传百世的文学经典,那些沁人心脾的阳春白雪是机器人永难创造的财富。"用进废退",假如人人都不劳动,人类的机能难免逐步退化,未来的世界难以想象。劳动苦,花钱请人干?的确,劳动难免辛苦,可也是我们发展自身的重要手段,劳动成果取得时的快乐也是花钱买不了的啊!
凡此种种,都是忽视了劳动对国家进步,个人发展的作用,都是贪图享受的错误思想,于人于国,害莫大焉!在此我诚挚希望大家能够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劳动不需要轰轰烈烈,日常生活中我们打扫干净环境共建美丽校园是劳动,参与社会实践去孤儿院看望孩子,在家里做些家务活,甚至是捡起地上的纸片,都是劳动。让我们共同营造尊重劳动参与劳动的风气!
时代发展,社会进步,都需要我们每个人用勤劳双手共筑盛世,让复兴中学肩挑复兴大任!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该考生开篇即紧扣演讲主题,对劳动的意义作了深入思考,认为劳动已是国人血液中的基因,正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无数国人之点滴劳动汇聚成的时代洪流筑就了今日之盛世。紧接着笔锋一转,直指不理解和不愿意劳动的三种现象,对材料中的“劳动占时间”“劳动交给人工智能”“花钱请人劳动”三种说法逐一驳斥,明确劳动是自身发展的重要手段。结尾部分先向同学提出"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的希望,然后结合“从我做起”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劳动建议,倡议同学们从力所能及的劳动做起,共同营造尊重劳动参与劳动的风气。最后巧妙地结合了"复兴"一词回扣标题,发出号召:“用勤劳双手共筑盛世,让复兴中学肩挑复兴大任”。
全文先立论后驳论,再顺势提出希望与建议,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考生结合材料很好地完成了各项写作要求,行文能句句扣住“劳动”展开,主题突出。其语言质朴,演讲对象明确,针对性、感染力与号召力很强,演讲稿的要素齐全、文体特征突出,实乃考场不可多得之佳作。
6.逐劳动之光扬时代之帆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热爱劳动自古便为中华儿女的优秀传统,在这片辽阔的神州大地上,人们一直是在用劳动创造财富与幸福。这是无可争议的,然而在我们的校园里随着时代车轮滚滚向前,种种不理解、不愿意、不尊重劳动的声音如沙尘般扬起,遮蔽了青年人追逐梦想的视线。今天,就让我领大家一起去探讨吧——探劳动之真理,逐劳动之光,扬时代之帆!
劳动恰如时代洪流中的一叶小舟,载着青年人逆波而上到达理想彼岸。“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这是范成大笔下的劳动图景;"夙兴夜寐,洒扫庭内",这是绵延至今的热爱劳动的传统。我们流传至今的诗词歌赋,总有劳动的旋律回响其中。改革开放的巨幅画卷中更是少不了劳动者的身影,是辛勤地劳动让他们闪耀出时代光芒,照亮个人理想与国家梦想的远方。贵州遵义的黄大发身体力行,用艰辛劳动开凿出天渠,为百姓创造福祉;工程师林鸣十年筑海,用创新劳动联通港珠澳,奏响梦想华章。人们纷纷为这些深悟劳动、热爱劳动的身影点赞,又将目光投向下一代青年人。"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且看钢铁工匠在火花激荡中燃烧梦想,挑山工在陡峭天梯上攀登高峰,无数个体的刻苦劳动,汇成江河,才有国势滔滔。吾辈青年,怎甘落后?只管秉承劳动之光,奋力前行,书写我辈风流!
时代赋予劳动以新意,鼓舞青年人用劳动开创未来、成就强国之梦。或许有同学认为,学生劳动是浪费学习时间、浪费体力,分明多此一举,大可假借他人抑或人工智能之手取而代之。错!纵使学习繁忙、科技发展、劳累不堪,我们也应热爱劳动,在不断地实践体验中端正劳动态度,培养劳动意识,培养劳动习惯,在时代中重焕青春光彩。是啊,同学们,沉迷于学习之时,不妨抬头看看窗外,想一想,是谁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科技高速发展的背后,是谁昼夜不分艰苦劳动发明成果;坐在办公楼内踌躇满志,是谁帮你把蓝图变成了实景?墨子号冲天,嫦娥四号探月,"天眼"织网,哪一样缺少劳动之光?除了智慧,还付出多少汗水,花费多少气力?时代潮流并没有遮掩劳动的光芒,反而将其无限放大,照亮青年前进之路。时代在变,劳动永不变。
逐劳动之光,扬时代之帆;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正如习总书记曾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即使各种不理解、不愿意、不尊重劳动的时代杂音甚嚣尘上,我们青年人也要坚信,当今时代,奋斗是最生动的许国,劳动是最深刻的奋斗!我仿佛看到了不远的未来,不少同龄人将劳动作为人生指南,在时代舞台中绽放青春。青年科学家投身劳动实践,这才有了扫脸支付技术的普及;新一代大国工匠勤力劳动耕耘,一座座跨海大桥腾空架起……同学们,让我们从自身做起,逐劳动之光,扬时代之帆,热爱劳动吧!
以劳动之光,闪耀青春花路;以时代之热情,重燃劳动盛焰。亲爱的同学们,快来加入劳动者的队伍吧!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本文开头第一段,交代了三个内容:一、指出劳动的意义;二、摆出对劳动的认知偏差;三、提出本文的论点。第二段,从传统、文化、现实三个角度分析劳动引领人们实现理想的观点;第三段,列举诸多情景与事例,以连续发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劳动者辛勤付出的意义,借此来批驳学生中对于劳动的错误认知。第四五段,引用领导人的话语,号召青年坚定热爱劳动的信念,并发出呼吁,提出希望。整一篇文章,思路清晰,能扣住"热爱劳动"展开议论,立意有一定深度。视野开阔,选材丰富,能结合主题,分析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引导学生对劳动概念本身以及自身对劳动的态度进行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基本完成了任务,语言也较为顺畅,有鼓动性,有演讲的现场感。不足之处:建议不够具体;中间三段中的举例在功能上有重复的嫌疑。
7.让青春在劳动中绽放光彩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主题是“让青春在劳动中绽放光彩。”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必将创造出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一勤天下无难事’。”古往今来,中华儿女在历经风雨、饱经沧桑中,以勤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铸就了民族灿烂与辉煌。古时,素朴、勤劳的先民为抵御外敌、保卫家园齐心协力地建造出了长城,让后人为之佩服与惊叹,称之为“世界奇迹”;建国时期,像王进喜一类勇敢工人们勤勉奋斗为百废待兴的祖国添砖加瓦,为祖国走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时代,京沪“复兴号”高铁、长沙“小天城”摩天大楼等的出现,正是勤劳的中国人以自己的实力,向世界展示着与众不同的中国速度。同学们,热爱劳动,让我们用勤劳书写光明未来,让青春在劳动中绽放光彩。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是先人的谆谆教诲。但在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随着人工智能走进人们的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越来越依赖人工智能,认为既然人工智能可以做,为什么还要自己动手?诚然,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使人们摆脱繁杂的家务劳动,可是当我们全部依靠人工智能时,也就失去了劳动过程中的快乐。久而久之,人便会越来越懒惰,甚至丧失思考的能力,后果不堪设想。不少的学生以学业忙为藉口,由父母包办一切,有的读到研究生,却连自己洗衣服的能力也不具备。这样拥有高学历,但没有劳动能力的人,怎么能算是人才呢?同学们,让我们热爱劳动,在劳动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在劳动中历练成就我们绚丽的人生。
今天,在这里我想向每一位复兴学子提出倡议:“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希望我们都能以劳动为荣,从小事做起,拒绝懒惰,热爱劳动。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身体力行,躬身于劳动,参加各种劳动活动,在家里做力所能及之事;我们更要尊重劳动者以及他们的劳动成果,在校园里看见保洁阿姨打扫卫生时,问声好,说句"您辛苦了",并且自觉保洁校园,尊重保洁员们辛勤的劳动果实。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投身到劳动中,尊重劳动和劳动者,让我们的青春理想在劳动中发光发热,创造别样人生。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本文紧扣材料,准确地辨析了核心概念。考生能在真实语言运用情境中,正确地解读材料,有效地辨析“劳动”这一核心概念,并通过“长城”、“复兴号”“小天城”等事例诠释材料中“劳动”的内涵。
本文中心突出,说理逻辑清晰。考生以“让青春在劳动中绽放光彩”为中心展开分析论述,在多维度比较中说理论证。文章主体部分先引用习近平总书记话语,回应材料中“劳动是财富的源,幸福的源泉”,指出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在纵向方面阐述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的辉煌。考生在说理中表现出个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劳动价值的正确判断。然后,从反面论证,针对材料中“劳动可以交给人工智能”的观点进行批驳,写作思辨性强。最后,提出倡议,希望复兴学子能身体力行热爱劳动、参加劳动,并由己及人,横向联系,建议复兴学子还要尊重劳动者及他人的劳动成果。文章体现了考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
本文能够出色地完成所有的任务指令。写作者身份明确,作为复兴中学的一名学子向同学们提出“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倡议,写作对象感强。以演讲稿的形式不断呼吁学生们:“在劳动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让青春在劳动中绽放”。文章既能言及考生个人对材料的深刻认识和思考,又能提出殷切的希望和具体可行的建议。文章内容丰富充实,语言简洁流畅。不足之处在于文中第二段与上文衔接不够理想,个别语句表达也不够准确,但瑕不掩瑜,仍不失为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
8.以小我之劳,筑大国之梦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荣幸在此作有关劳动的发言,我演讲的主题是“以小我之劳,筑大国之梦”。
提起劳动,我们或许既有亲切感,又颇有距离感。其实,劳动贯穿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从古至今,没有朝九晚五的日夜劳作,何以哺育神州大地的亿万生民?没有披星戴月的驰而不息,何以开创改革开放的全新篇章?那一栋栋砖瓦房长成摩天大楼,那一座座小村庄变身现代都市,皆是劳动者汗水的见证。“夙兴夜寐,洒扫庭内”,传承几千年传统美德的重担,已传到你我每个人肩上。
我们的学习任务固然繁重,但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免于劳动。试想,一代读书人若成了只会吟经诵典的考试机器,这岂不是历史的倒退、错误的重蹈?我们不必被劳动吓倒,劳动何其微小,你我举手之劳亦可辟出桃源。或捡拾垃圾,建美丽校园;或志愿服务,创卫生城市。这些既不占用过多时间、又能奉献自身价值于社会之举,何乐而不为呢?
劳动,是我们每个人必须经历并坚持的磨炼。多少先贤临终前散尽家财,不给子孙留下金钱,不就是想让后代深知成功来之不易的道理吗?唯有经历劳动的洗礼,挥汗如雨,奋斗筑梦,才能悟得真谛,享受劳动所带来的快乐。而这,恰恰比起珠宝玉石更为珍贵难得。相比之下,当下有些青年人惧怕劳动之苦难,甚至逃避、不屑于劳动,为此自称“懒癌晚期”,殊不知,未经劳动的风吹雨打,哪得云销雨霁后的彩虹绚烂?没有劳动的厚雪覆盖,哪得来年的谷物丰收?
正因如此,我倡议: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我们是新时代中国的接班人。前,须传先人之精神;后,须树青年之典范!就让你我撸起袖子加油干,先扫一室,以为厚积;后扫天下,方得薄发。
我们青年皆是筑梦人,更是劳动者。朝为学堂读书郎,暮成社会栋梁材,我们应以劳动为工具,汗水为肥料,精心为沃土,耕耘别有天地的壮美青山。
我心坚,如磐石;我心固,如金汤。愿你我少年,岁月无负天地,梦想辽阔高远。愿每一天皆是劳动节,处处尽是热爱劳动、践行劳动的景象,以小我之劳,筑大国之梦!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本文紧扣“劳动”这一中心,揭示了“小我之劳”与“大国之梦”间的关系,立意高远。行文中既结合所给材料具体阐释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又批驳了现实生活中对劳动的偏差认识、错误态度,作者的认识与思考深刻,希望与建议也较为切实。
文章思路清晰,首尾呼应。开头交代演讲主题;第二段结合材料内容阐释劳动的意义和价值;第三段先批驳对学习与劳动二者关系的偏差认识,再提出“或捡拾垃圾,建美丽校园;或志愿服务,创卫生城市”的具体建议;第四段先正面分析“劳动,是我们每个人必须经历并坚持的磨炼”,继而针对生活中惧怕、逃避和不屑于劳动的现象,强调劳动的重要性;第五至七段倡议“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再一次点明演讲主题。
本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感召力,语言自然流畅,符合演讲稿的文体特征。尤其是恰当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先扫一室,以为厚积;后扫天下,方得薄发”“朝为学堂读书郞,暮成社会栋梁材”等句,化用名言,句式整齐,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此外,本文卷面整洁,字迹清秀,令人赏心悦目。
不足之处在于个别语句表达欠妥,如“劳动何其微小”“精心为沃土”等,但瑕不掩瑜,本文仍不失为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