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媲美核酸检测哈佛大学发明可检测新冠

有关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350935.html

大公司

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创新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疗法

初步临床结果积极

药明康德:年6月29日,IovanceBiotherapeutics宣布,其基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创新细胞疗法LN-,在治疗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mNSCLC)的临床试验中获得积极初步结果。试验数据表明,LN-单药治疗使患者总缓解率(ORR)达到21.4%,疾病控制率(DCR)达到64.3%。在中位随访时间为8.2个月时,中位缓解持续时间尚未达到。该公司同时宣布,LN-作为二线疗法治疗mNSCLC的临床试验已完成首例患者给药,这一研究将用于支持监管申请。

九芝堂参股公司糖尿病新药

VolagidemabII期试验结果公布

九芝堂公告:6月29日,九芝堂发布公告称,其参股公司科信美德与母公司美国瑞美德生物医药公司在美国糖尿病协会第81届科学会议上首次发布研发新药Volagidemab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的II期临床试验结果。结果为Volagidemab能够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和每日胰岛素使用量,并且具有临床意义的统计学意义,且Volagidemab治疗并未观察到低血糖事件增加。

加速mRNA疫苗开发

赛诺菲计划4年内开发6款临床期候选产品

药明康德:年6月29日,赛诺菲(Sanofi)宣布将每年投资约4亿欧元,以建立首个mRNA疫苗卓越中心(CenterofExcellence)。该中心将汇集约名来自美国剑桥市或法国里昂市多个研究中心的员工,以建立专门的研发团队,用于加速新一代mRNA疫苗的端到端研发与交付。新闻稿指出,这一中心聚焦开发的mRNA疫苗不局限于大流行病,将针对具有高度未竟需求的疾病的常规预防。赛诺菲预计在年时将至少开发6款临床期候选疫苗。

新政策

这些大品种,可超适应症使用

赛柏蓝:近日,广东省药学会发布《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目录(年版)》。

通知显示,《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目录(年版)》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循证药学专家委员会组织编写。这是年以来的第7版。为提高工作质量,除广东外,本版目录起草单位包括北京、辽宁、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海南、重庆、四川、陕西等省、医院,共涉及57家医院。

投融资

处方器械疗法改善眩晕

新锐完成种子轮融资

并获得FDA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

创鉴汇:日前,OtolithLabs宣布,完成万美元的种子融资,其无创VESTIBULARSYSTEMMASKING(nVSM)技术已获得美国FDA授予的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旨在为前庭性眩晕提供急性治疗。这种头戴装置通过校准振动对前庭系统施加局部机械刺激,主要供治疗选择有限的慢性眩晕患者使用。根据该认定,FDA将为OtolithLabs提供有关临床试验设计和商业化决策的优先审评和互动交流。

在一项正在进行的第一组临床研究中,40名受试者中有87.5%报告说,在打开Otolith设备后的五分钟内,他们的眩晕症状减轻了。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UniversityofMiami’sMillerSchoolofMedicine)耳鼻喉科和神经外科教授MichaelHoffer博士说:“FDA的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加快了处方器械疗法的开发,该疗法可能会帮助数百万被迫携带慢性眩晕生活的美国人。”

新技术

效果媲美核酸检测!

哈佛大学发明可检测新冠病毒的口罩

生物探索:年6月28日,哈佛大学Wyss生物启发工程研究所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在NatureBiotechnology期刊发表了题为:Wearablematerialswithembeddedsyntheticbiologysensorsforbiomoleculedetection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CRISPR技术的可穿戴的合成生物学生物传感器,用以检测环境中的病原体和毒素,并通过发出荧光警告穿戴者。而且,研究团队还将这一技术集成到了标准口罩中,以检测患者呼吸中,以及空气中是否存在新冠病毒(SARS-CoV-2)。

使用者可以通过按钮激活口罩中的检测系统,并在90min内提供与当前标准核酸诊断测试相媲美的检测结果。在可穿戴面料中成功嵌入合成生物学传感器是创造多功能智能服装的第一步,这些服装有望实现生物医学等更大范围的应用。

红肉摄入或会促进结直肠癌患者机体

发生DNA损伤相关的遗传突变

生物谷: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ancerDiscovery上题为“Discoveryandfeaturesofanalkylatingsignatureincolorectalcancer”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发现,指示DNA损伤的基因突变或与高水平的红肉摄入以及结直肠癌患者较高的癌症相关死亡率直接相关。

研究者表示,我们知道,摄入加工肉类和红肉是结直肠癌发生的一种风险因素。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宣布,加工肉类具有致癌作用,而且红肉可能会对人类致癌。

临床前实验结果表明,红肉的摄入或会促进结肠中致癌化合物的形成,但却并未发现其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存在直接分子关联性。目前缺少的证据是证明患者机体的结直肠癌存在特定的突变模式,而且这还归因于红肉的摄入。因此,识别出结肠细胞中促进癌症发生的分子改变不仅能够支持红肉在结直肠癌发生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而且还能提供证据来助力癌症的预防和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faox.com/dfxs/94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