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独特的西窑河灯节农历七月十五放河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榆次老乡俱乐部”,再点击“   传说很久以前,潇河河道由西窑村北一直西下,潇河南岸的大片河湾地全归西窑农民耕种。河湾地清浑两浇,土地肥沃,旱涝皆丰收,人称“金不换”。河湾地使西窑人自豪,令河北岸的人大发村人为眼馋。但对河湾地的耕种,大发、西窑两村自古以河为界,约定成俗,故大发村人只好隔河兴叹。然而自古河无定道,几十年后,由于西窑村地势低,又几经洪水漫溢,西下的潇河河道竟在西窑村的西北角处渐渐向南拐了弯,并沿着西窑村边一直南流至土岗处才转向西去。

潇河的改道将西窑村西的大片河湾地一亩不剩的隔到了河道对岸,与大发村连成了一片。河湾地是“金不换”啊。于是西窑人跨河去种地。然而大发村人不让了,他们抬出了以河为界的古约。于是矛盾发生了。西窑村人说河湾地原为他们所耕种。大发村人说西窑村人原种的河湾地已被河水改道冲毁,现在有的河湾地为洪水重新淤积而成,按照以河为界的古约,新淤成的河湾地应归大发村人耕种。双方争辩越来越激烈,眼看就要发生械斗,西窑村一老者走到两村村民之间威严地说:“西窑、大发,历史上都是一个祖宗,只不过为方便耕种两岸土地而分成两个村,如今为了几亩河湾地你们就不念手足之情了吗?”

《走西口》、《铁梨花》、《百团大战》、《朱德》等等有历史意义和地方特色的影视剧都曾在这里拍摄。

  老者名叫魏向东,人称老秀才,精通四书五经,知晓阴阳八卦,传有下阴曹之能,四乡八村人们有事多请教与他,在潇河流域一带颇有威望。魏老秀才出面,紧张气氛顿时缓和,但地属之争,事体较大,双方依旧叽叽喳喳,互不相让。

魏老秀才灵机一动道:“两村所说理由都对,今日之争,错在河神失职,致使河水改道河湾耕地被冲毁,从而引起两村人矛盾。现在我到龙宫去状告河神,让龙王爷来裁决这场是非。”说罢席地而做,合掌胸前,不再言语。

旧时的乡民们本就迷信,魏秀才能下阴曹又早有传言,河湾耕地演变又确因河水所至,于是两村人对魏秀才到龙宫状告河神之说深信不疑,都不在争辩,静静地观望着老秀才,等待龙王爷对此事的裁决。

  一柱香时间过去,魏秀才从龙宫回来了。他长出一口气道:“龙王旨意,河神无错,以河为界,赶河种地的古约也无错,但大发、西窑,一脉同宗,河湾之地,应当平分而种,以全手足之情。”龙王有旨意,办法又公平,两村矛盾平息了,然而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就在矛盾平息的第二天傍晚,一场灾难降临了。百年未见之洪水滚滚而下,决堤吞田,淤井断路,势不可挡。

正沿河道回村的羊群来不及上岸,被洪水席卷而光。对于潇河发洪水的原因,久住于潇河边的西窑人大都知道,但昨天才到龙宫状告了河神,今天便发罕见洪水,西窑人的想法复杂了,他们觉得是昨天龙宫告状之事得罪了河神爷。于是村人纷纷带着供品到河边供奉河神,祈求河神爷原谅昨日告状之过,保佑西窑村人畜田禾安全。

  西窑村虽然不大,却也有二三百户人家,一户一盘供品,一直摆满了村边的二里河堤。供品摆下了,夜幕也降临了。村人怕河神爷天黑看不见供品,纷纷在供品前点燃油灯盏。然而夜幕下的旷野河边,小小油灯盏光亮,有如香头火光,根本起不到照亮供品的作用。

为表示对供奉河神爷的虔诚,村人纷纷仿照油灯盏构造用两根一尺左右长的高粱杆互插成“十字”状底托代替灯盏,并用铁锥在“十字”杆的中心扎一捻孔,然后用2寸宽6寸长的毛头纸卷住棉花,捻成粗粗的双股棉花灯捻,一头蘸足麻油(食用油),一头用铁锥按入捻孔之中,从而制成了与油灯盏功能相同但可在河中漂流、光亮度又大于油灯盏数倍的“棉捻蘸油十字灯”。

最后村人将点燃的数百盏十字灯同时放于供品上放河中,让灯随流而下,形成一片光亮,照亮沿途河面和河边,使河神爷通过光亮看到河边供品,看到他们的虔诚之心,从而心生好感,原谅龙宫告状之过,不再发洪水,保佑西窑人畜田禾安全。

  此后每年的这两天夜晚,西窑村人便到河边摆供品,放河灯,祭奠河神,并把河灯盏渐渐规范为平年盏、闰年盏,此外另加天一盏、地一盏,以祈求天、地河神共同保佑西窑人日日平安,地中水井不被河水淤填。由于这一天恰好是农历七月十五日,于是农历七月十五祭河神放河灯成了西窑人的习俗,流传至今。

摘自《西窑河灯》丨作者:余庆

愿我们榆次人越来越好!

摘自《西窑河灯》丨作者:余庆

投稿

商务合作请联系

榆次老乡点下面

↓↓↓

赞赏

长按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最好
青少年白癜风的症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faox.com/dfxs/5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