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一个同学,今天接到通知,不用去公司上班了,在家休假就行。
然后他给我发了个哭哭的表情。
我知道,这个时候领导让你在家休假,就相当于变相告诉你,这个公司有你没你都行。
这情况比工资砍半还让人焦虑,不仅工资没了,工作都可能没了。
他说,接下来要找工作了,可是现在这种情况,也不好找,愿意动的人少了,坑就少了。
哎,太难了,谁也没想到自己会经历这样的事情。
但能怎么办呢?硬着头皮找呗,至少找到一个先兜底。
在疫情还不知道啥时候结束的情况下,工作和工资,是让人最有安全感的东西。
2
我之前看到一个微博,是两个湖北人,想要步行走到湖南,然后从湖南坐车去深圳打工,当然,在没有走到湖南的时候就被警察给看见了。
很多人都骂他们,说他们祸国殃民啊之类的,其实我看到后还觉得挺心酸的,还不就是迫于生计,不然谁想大冬天的走十几个小时呢?
有人觉得出门太危险,一不小心人就没了,但有人觉得不出门工作,才是真的活不下去了。
我们家老张,8号就去上班了,现在都没回过家,因为他说自己接触的人多,为了安全就别回家了。
我也不想让他去公司上班呀,一栋楼里那么多人,风险多大,可是关键时刻,别人都在上班,你请假在家,基本上就约等于不要你的职业生涯了。
年轻人不要没啥事儿,中年人不行,中年人不考虑职业发展会崩溃的。
老张是我们家的经济支柱呀,他病倒了不行,他不工作也不行,于是他就选择冒着病倒的风险去工作了。
老张说,中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两个字。(肯定是网上抄的话)
还有无数个在路上的外卖小哥,快递小哥,坦白讲一天接触那么多人,风险不小,他们的父母老婆孩子不担心他们吗?
不过是讨生活而已。
3
疫情就好像是突然下去来的一场暴雨雨,无论是带没带伞的人,多少都得湿点身。
但是带伞的人,肯定更从容一些。
有人会觉得,晴天出门带伞,全靠偶然呗。
但偶然背后,总会有些必然,或许是防风险的习惯,或者是预判的能力。
就好像每个人在家办公的状态都不一样。
有的人觉得自己占尽了公司的便宜,不用去上班,还照样拿着工资,领导不看着,得过且过。
有的人却感受危机,越是这种时候,越得出活,不然老板也没有安全感,如果真的给领导一个这份工作有你没你没啥影响的情况,就更糟糕了。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场疫情就是一个淘汰赛,带伞的把没带伞的淘汰了,努力工作的把混日子的给淘汰了。
那些平时在工作中不努力,混日子的,将会失去职场竞争力,面临更大的困难。
前阵子恒大搞了个75折卖房,疯狂回笼资金,很多人说房企真的是太难了,疫情之下,大家都太难了。
有人只会喊难,还很会替别人喊难,但难的背后,可能是恒大下的一盘大旗。
疫情时刻,也是房地产行业的一场淘汰时刻。
所有的房企都难,整个行业进入了低谷期,但是房地产这个行业,只会经历低潮,不会彻底消失。
所以谁能够在这场博弈中活下来,谁就是最后的赢家。
等恒大靠着这波活动,把那些中小房企都耗死的时候,他就会成为最大的赢家,因为那些中小房企的市场,都会变成恒大的市场。
从历史来看,每一场灾难,都是一次财富洗牌的机会,都是一场强者淘汰弱者的游戏,会把本来正在缩小的差距,一点点拉开。
企业和企业之间是这样,人和人之间也是这样。
4
我有个大学同学,去年在厦门租了六七间公寓做民宿,这是她的副业,平时她只需要在网上处理一些预定、退房的操作就行了,民宿的保洁工作,有专门的阿姨帮她。
本来我还想,等孩子大一些,跟她一起搞民宿事业。
但今年突然来了这场疫情,哪有人旅游啊,每个月将近5万块的房租,真的能压死人。
我问她打算怎么办。
她也不知道,她估计这个事儿的影响,起码得到五六月份,甚至更久。
压力肯定是巨大的,而且这个事儿,她怎么努力都摆不平。
但是她我说,民宿是凉了,所以我必须赶紧开发新业务,把这个损失找补回来。
她没有跟我说一句太难了,或者是撑不下去了之类的话,她只是在想怎么能缓解压力,她只是跟我分享,她的新业务要怎么开展、怎么扩大,让我帮她出出主意。
她从疫情开始,就自己找了些渠道,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