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尝试写短篇小说,希望大家喜欢。本故事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1投行老司机萧白客天气大好,阳光明媚,西南片区CBD某栋高耸的大楼28层,靠窗独立办公室中,只见办公室内,萧白客先生顺着黑色西装,领带戴得整齐,双手抱胸,背靠着躺椅,眉头紧皱….
萧白客如今已经迈入不惑之年,但也已经是价值证券投行部最年轻的董事总经理、西南地区负责人。因为长时间的操劳,他脸上市场带着倦容,头上虽未形成完整的“地中海”,但发际线已逐步上移,头发也日渐稀薄。
“今年的业务情况可怎么办呀…”萧白客不禁想到,自己从业十多年,大大小小的市场波动都见过,但遇到今年以来的这行情也是从未见过呀…
自己所带的部门,前些年好歹也是公司的“明星部门”,今年以来竟还未正式有一单业务落地,没有一分钱投行业务收入进账。萧白客不禁想起了前段时间,公司总裁在中层领导干部开会中的严厉发言,虽没明着说要“裁员”,但是也反反复复强调了类似要引入“末尾淘汰制度”的话。
萧白客念及手下部门四十多号人,忧愁得很,不禁一声叹气。那些95年的小年轻倒不用担心,毕竟工作是为了“嗨森”…倒是那帮上有老下有小的“老VP们”嗷嗷待哺,盼着奖金收入,否则都快过不下去了。
最近两年,投行业务方面,可谓每况愈下,都已经不能用“不景气”来形容了。回想年底,好不容易之前攒的几个IPO项目,趁着一波审核加速过会发行了,自己高兴得赶紧置换了房子和车子,如今贷款都还没还完…
结果,没想到呀,从年的再融资新规开始,再到减持新规、资管新规,各种监管竞赛,债市、股市双杀,客户融资的债券、定增的批文烂在手里都发不出去了,萧白客的团队白忙活半天,到最后却功亏一篑。
再后来,随着IPO审核标准的“潜规则”提高,又来了轰轰烈烈的“邀请制”,号称大批独角兽公司回归。无奈萧白客所在的券商缺乏“深厚背景”,只能看着在国字头的券商的同行们吃肉,自己汤都喝不到。例如央企背景的三希证券承做的“富土康”,是近些年来最大的IPO项目,还创造了“36天”过会的记录,整整赚足3个亿项目的承销费。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可没把萧白客羡慕死。
至于并购业务,毛衣战、资管新规、去杠杆的监管下,二级市场一跌再跌,上市公司老板们都面临爆仓风险,哪里来的钱做并购…就算是好的企业,如今市值比起当初都可能“腰斩”了,按照这么低的估值去并购,很多老板心里是拒绝的。
还有再融资新规带火的可转换债券,当时可是大火了一大把,满足条件的上市公司纷纷放弃定增融资转发行转债。据说当时投行人们都纷纷把刚写好的定增实施方案撕掉,连夜加班转而撰写转债的方案。要问当时转债有多火?传闻央企光小银行的可转债亿规模发行,据说吸引了将近3.5万亿申购资金,冻结资金亿,只有0.5%中签率。然而,到了年年末以来,大量投资者等着上市当天收益卖出套现的,迎来了的却是一阵破发潮。最惨的要算萧白客所在券商的隔壁团队,成功承揽到一单二十多亿的可转债时,在公司群里发了个一个大大的红包。但却在发行时突然市场遇冷,竟然包销了大几个亿,如今面值只有九十多了,一下子亏了好几千万,承销费贴进去都不够。资金运营部的老大得知消息后,当场被气得半死,券商自有资金多金贵呀,竟然一下子占用了那么多资金头寸。后来得知竟然还浮亏,估计他掐死投行的老总的心都有了。
哎,想到这里,萧白客更绝望了,好像投行真的没啥业务能做呀!这个也与现在不景气的二级市场有关,都跌成这鸟样了,倾巢之下,焉有完卵呀!
不过转念一想,萧白客最近也听闻了很多之前认识的大佬走上天台挣扎的案例,曾经都是那么不可一世,如今穷途末路。还是幸好自己是从业人员,不能炒股,这倒成了从业人员的福利了…
还有,萧白客突然想起,之前公司内部强下命令必须完成CDR基金的销售业绩,各种营业部的同事来轮番轰炸,奈何萧白客自己虽不看好,为表支持,只好忍痛买了十万块。
结果,部门的小年轻看领导都买了,于是乎纷纷响应号召慷慨解囊。后来惊讶地听过来营销的营业部的老总说,多亏他们部门,直接让他们营业部在CDR基金销售业绩名列西南第一。所以小年轻们到底是买了多少,萧白客到现在都没敢问,怕受刺激。这么一想,部门的下属个个都比自己有钱,还担心他们干啥,还是担心我自己吧…
结果今天看到手机弹出一条新闻:CDR基金因为没有CDR能买,结果成功跑赢大市!萧白客心情立马转好了起来。
2国企资本汤行长正当萧白客思绪正在发散的时候,桌上电话铃铃铃的响了起来。
萧白客看了下,是本地号码,动手拿起接听了起来,“喂,哪位呀?”
“喂…萧总好哇…”,对方的声音浑厚有力,似乎有点熟悉。
“哎哟,哎哟…”萧白客想了下,大致猜到对方身份,急忙恭敬道:“原来是汤行长呀,有啥好事想起我来啦,好久没和您联系啦…”
“别叫行长啦,上次不是跟你说了我现在从银行出来了嘛…”电话对方答道。
汤行长原先在一家股份制银行工作了十余年,担任了某区支行的行长,按理说原本是晋升副行长有望,不知怎地,去了当地一家大国企旗下的投资子公司担任一把手。萧白客与他相识的时候他还在银行,在当地的背景还算深厚,萧白客还承蒙他推荐过几个项目,关系不错,但平常还是喜欢叫他行长。
萧白客改口道:“是是是,汤大哥,不知道我有啥能帮到你么?”。
“方便的话,咱当面聊?”汤行长回答到。
“好的,随时都行,我就在办公室呢….”
半个小时之后,汤行长敲开了萧白客的办公室。
只见汤行长身高大约一米七出头,戴着一副圆框的眼镜,身材保持得良好,穿着polo短衫,西装裤,整体风格比较随意。但或许毕竟当过领导,身上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汤哥,这么快到了呀…”萧白客急忙起身,按下了按钮开始烧水,倒腾起他颇引以为豪的茶具,另外掏出了自己珍藏的茶叶,开始泡起茶来。
“萧老弟不用客气,我这来找你确实是有急事呢…”汤行长直接单刀直入。
“汤哥请讲,能帮到的我一定帮!”萧白客一边泡茶一边道。
汤行长停顿了一下,郑重道:“你手里有‘壳’吗?”
萧白客继续着泡茶动作,笑道:“啥壳呀,私募基金的壳,三板的壳,还是上市公司的呀?”
“当然是上市公司的壳…”汤行长依旧非常严肃。
萧白客泡好了茶,倒了一杯递到汤行长面前,语气也开始严肃了起来:“怎么,汤行长也开始动起了收壳的想法来了?”
“嗯”,汤行长接着道:“我们集团内部已经开了好几次会议了,目前二级市场跌到如此地步,我们认为资本市场已经出现了巨大的机会,是时候我们国资入场了。”
萧白客点点头,回答道:“是的,据我所知,我做券商直投的同学,以及还有好几个省的AMC投资平台的朋友,目前也在倒腾壳的事情,最近也问我来着。甚至说,我在市场上,还看到了不少私募基金在成立专门为并购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基金在募资。前段时间去参加湖北的一个国资会议,也是在集中讨论到如今资本市场民企融资困难,国企相对融资有便利的情形,想进行一些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