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红色记忆时代

“我们草王坝田中有水,水中有谷,老百姓有大米吃了,他们高兴,我也高兴。”临近谷雨,老支书黄大发同往常一样带着洋气的礼帽开始“巡村”,走在村里的田埂上,看着清澈的渠水从高山上流淌进稻田,一株株秧苗在春风中茁壮成长,85岁的黄大发笑容满面。   如今,黄大发眼前那个“一年四季包沙饭,过年才有米汤喝”的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乡团结村草王坝早已变模样——旧时长满荒草的土地变成了四季菜园,村民们在这里找到致富的“诀窍”;昔日的荒山建起了星空木屋、舍林边酒店、雨山前餐厅,让村子变成了旅游景点,一批批游人涌进村子,带来了财气;之前外出打工的村民们也陆陆续续回到家乡发展,聚拢了人气。   “家乡变得这么好,高速路也开通了,我的梦想实现了。”黄大发甜蜜的笑容背后,是一名老党员带领全村历经千辛万苦的奋斗过往。

黄大发从小父母双亡,吃着村里的“百家饭”以及靠给地主放牛过活。年,朴实刚毅、大公无私、敢想敢干的黄大发当上了草王坝大队大队长。   草王坝不通水、不通电、不通路,缺水的问题尤其严重,村里的老老小小都要步行几个小时到河里背水吃,没有水灌溉,地里种不出好庄稼,再勤劳的人家也一年四季连饭都吃不饱。   水,对于草王坝,是救命的东西。   黄大发经过多次实地探勘,发现螺丝河是理想水源,却与草王坝相隔三重大山。为了把水引到草王坝,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黄大发带着村民们攀岩走壁,靠原始方式确定等高线,用钢钎、铁锤打通了米长的隧道。经过13年的艰难施工,水渠完工了,但由于工程缺乏科学的技术指导,水还是没能流进草王坝。   经过重重磨难,年正月初三,水渠再次开工。黄大发冒着大雪,扛着钢钎,带着几百人的队伍往山上赶。   “每20米水渠被确定为一个桩号,每个桩号按照施工难易程度确定不同数量的人工,每个家庭按照土地多少确定要投劳的人工。”一步步精心部署,这次动工,黄大发信心满满,绝不能有失。   年,水渠的主渠贯通。当清澈的渠水哗啦啦流进草王坝,流进了干旱已久的坡地,黄大发躲在一个角落里,哭了。   “这水,真甜呀!”一捧渠水混着两行热泪,所有的艰辛都在此刻化为了甘甜,黄大发兑现了当初的承诺。年,一条跨3个村、10余个村民组,主渠长米、支渠长米的水渠终于完工,乡亲们都管它叫“大发渠”。   年,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宣传发布“当代愚公”黄大发的先进事迹,并授予黄大发“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我还要为党干点实事!一直干到死的那天。我们共产党员要奋斗终身,要干一辈子革命!一切工作,都为党,都为人民干实事!”虽然已经到了耄耋之年,但是黄大发一心为民的初衷没有老。在他的联系带动下,精品黄桃和有机蔬菜在团结村铺开,养猪、养蜂等产业让当地人找到了致富门路,村民收入持续增加,这方山旮旯已经蜕变成为了令人向往的“桃花源”。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黄霞

编辑刘娟   编审杨仪施昱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faox.com/dfxs/122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