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华为公布一项技术专利,为「智能汽车无线充电车位」;该技术可以为所谓的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与自动驾驶汽车充电,车辆可以云端查询停车场信息、将车辆信息与预储信息进行匹配,根据车辆的尺寸匹配车位尺寸和无线充电装置安全装信息,以综合分析车辆是否能进行无线充电。在检索出有或有多个充电车位之后,云服务端可以通过计算地面发射端与车辆接收端的重合面积或其他因素,以引导车辆前方最佳充电位置。图1:专利图2:使用方式对于华为申请的专利似乎总能够引起热议,不能否认华为在IT领域有相当的成果,不论5G技术还是鸿蒙系统都有很大的意义;但是华为在汽车领域毕竟还只是“新秀”,解读华为的技术成果应该理性与“克制”一些,这项无线充电技术实际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首先通过软件实现云服务端与作为终端的车辆进行联动,通过车型的技术特点引导车辆选择适合的充电位——在充电桩阵营中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技术,充电桩分为直流快充桩和交流慢充桩,插电混动与增程电动汽车多只能使用第二种,电动汽车绝大多数用第一种。所以在软件中注册登记车型之后,各个品牌的软件基本都能够帮助车辆区分识别快慢充,这与华为区分不同标准的无线充电位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核心问题:华为的无线充电技术是“颠覆性技术”吗?当华为推出这项无线充电位的专利之后,网络上关于“充电桩要被淘汰”的说法不胫而走,似乎华为推出什么技术都能颠覆整个行业;然而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只能说无线充电位是一个补充,最有价值的方式并不是在充电车位进行普及。无线充电技术并非华为发明,首个进行无线充电技术常识的人是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也就是与爱迪生有很多恩怨纠葛的那位发明家;不过这项技术初期没有得到认可,在燃油汽车普及之后也被搁置了很长时间。近些年因智能手机需要无线充电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