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医生这个职业好像已经成为最廉价的“劳动力”之一,一个拥有超高门槛的职业,却不是高薪阶层的代表,不禁让人唏嘘。6月12日,
医鼻哥陈医师发文称,医院值班时,接诊了一位卡鱼刺的年轻妇女。为了拔鱼刺,她医院,没能取出鱼刺。陈医生只瞟了病人口里一眼,就发现了鱼刺卡在的位置,很快就给鱼刺拔出来了。这位年轻妇女是医院。但没想到,第二天这位年轻妇人却投诉陈医生拔鱼刺收得太贵了,才弄那么一下就收了几十块,希望彻查。陈医生赶紧查一下昨晚开的处方:咽部取异物23元+间接喉镜5元+诊金12元=40元,按照国家物价局收的费用。
这样的事情其实也不是第一次发生,2年前也有类似的事件发生。
钱江晚报年1月发布微博,杭州一姑娘称:“今天中午跟朋友去吃烤鱼,结果不小心鱼刺卡喉,去萧山三院取鱼刺。1分钟的时间医生就取出一根1厘米左右的鱼刺。原以为拿个鱼刺最多也就10块钱,付款时居然收了35块!再算上挂号的10块钱,我也只是个学生,这么乱扣起来吃不消啊…”。姑娘,你自己拔出来,一分不要!医院的往返路费都不止35元吧。事实上此类事件还有很多,在这些新闻下面不难看到有很多医生在吐槽自己的遭遇。美女总裁也觉得贵
北京新发地疫情发生后,为能尽快控制住疫情,北京市迅速扩大核酸检测范围,连续几周派出大量医务人员进入社区等地进行核酸检测采样。他们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面对三十七八度的高温在烈日下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甚至脱水、中暑晕倒。但他们付出的却并没有得到一些人的认同。6月18日,一位叫王昭翬的网友发文:前一秒笑嘻嘻地合影,转身就传到网上开喷,吐槽医护人员随便刮两下就要块,发财暴富一本万利。因为这一番言论,京城的这位总裁出了名。截至发文时该女子微博账号已经清空并改名。网友们发现,这位女士可不是一般人,社交账号上的认证信息是五洲畅想国际传媒的总裁,央视《激情创业》栏目创办人、制片人;奥运外宣片《中国人的故事》制片人等身份,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再看下她发表的其它言论,会发现不止一次对核酸检测冷嘲热讽,直言核酸检测是一项医护人员不费吹灰之力就可完成的低成本暴利行业。言外之意就是,医护人员的技术价值和检测成本根本不值元!看她前一秒笑嘻嘻地跟医护人员合影,保不准她还会假惺惺地对医护人员说“辛苦了”。转身就把人家采集核酸贬得一文不值,这当面一套背地一套的做法令人作呕,表面上光鲜亮丽,顶着各种光环,但所作所为却令人不齿。核酸检测仅仅是随便刮一下就收费吗?得出这样的结论,从她发文的内容可以看出她对核酸检测的整个流程和所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成本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完全是靠自己的臆测在满口胡喷,她只看到核酸检测的第一步,后续的提取核酸做PCR实验,核酸检测所需生物安全防护级别非常高的实验室人力物力投入,实验室人员处理标本时候需要的严格防护与专业技术成本她都一无所知。估计像她这种人,更加看不到在三十七八度炎热的天气里,医护人员需要冒着感染的风险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忍受着心理生理的巨大压力,还要又准又快地采集咽试纸。这样又累压力又大,还要有技术含量的操作,被她喷的体无完肤。这次北京的疫情,卫生部门依照“应检尽检、愿检尽检”的原则,社区统一安排的核酸检测都是免费的。只有那些不在列的人,因为急着出北京或者其他原因才会选择自费去做核酸。这位女总裁很可能就是这样的情况。但是看她的言论,抹黑政府部门,说国家居然靠着核酸检测赚钱,真的是其心可诛!医生劳动成本的廉价
无论是女总裁嫌弃医护人员核酸检测不值块,还是拔鱼刺40块嫌贵,所反映出来的问题都一样的,人们并不觉得专业技术是有价值的,他们往往只认可“物”的价值,却看不到无形的知识、技术和专业人员技术的价值。即使是中国人民大学这样的优秀高等学府毕业的女总裁又好到哪里去?医疗行业,深受“技术不值钱”观念困扰也已不是一天两天!无论是拔鱼刺还是核酸检测,我想如果是可以在家自己解决的问题医院去找医生。你为什么不随便找一个路人拔刺或者检测呢?这说明唯有受过专业训练,经验和技术过硬的医生,才可以轻松的解决这些问题。这种医生技术和经验不值钱的观念让技术的价值没能得到一个合理的定位,这种观念不改变,女总裁对医护人员冷嘲热讽,嫌拔鱼刺贵投诉医生都不会是最后一次,此后依旧会层出不穷甚至愈演愈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