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
在整整一年前,我写过关于K-Car这种看起来有趣又实用的车型,在中国汽车社会语境下的各种恶意,阐述了K-Car的种种问题,但那很明显并不客观,因为那是将K-Car放置在中国道路状况下的揣测,不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知这种“小盒子”。
那先从名字开始认识K-Car吧,K-Car用K作为头字,因为在日语里,K-Car被叫做轻自动车,轻的日语读音是“Kei”,自动车很好理解,就是“Car”。所以连起来就是Kei-Car,也即是K-Car。
更具体来讲,K-Car指的是《日本道路运送车辆法》在年所规定的车辆限制规格。在年之前,K-Car是一种小到有些畸形的玩意,通产省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这个概念,当时二战刚结束没多久,有工业基础的国家都提出了自己的国民车计划,日本也不例外。当时各国的国民车计划影响至今,甲壳虫变成了高尔夫,宝马成就了豪华车全球三强之一,日本的K-Car也影响到现在的日本汽车市场,直到如今,K-Car也是日本本土最欢迎的车型之一。
▲一大堆乱停放的K-Car
这是关于小KK的读音以及背景,至于小KK究竟是什么,中文网络已经重复了无数遍:长度不得超过3.4米,宽度不得超过1.48米,高度不能超过2米,这是关于尺寸的规定。到底有多小呢,以欧洲分类下A-Segment的代表车型大众UP!和菲亚特为例,人家的车长都超过3.5米,车宽超过1.6米,比小KK不知大到哪里去了。
还有关于排量的规定也简单粗暴:0.66升。有趣的是,各大日本本土企业自己规定在这个排量都不许超过64马力——明明政策并没有限制马力。
这源于一个历史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因为JDM们性能都很强,想当秋名山一霸的车主太多,因此各地引发的交通事故常年霸占报纸头条,同时暴走族引发的社会问题也备受北京关于治疗白癜风医院白癜风怎么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