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专稿
作者:沧海笑
真的做好成为世界老二的准备了吗?
——谈谈“洞朗对峙”中的成绩与不足
8月28日下午14时30分许,随着印度将越界人员和设备全部撤回边界印方一侧,持续71天的对峙暂时告一段落。无论两国国民认不认同,实际上此次对峙能够和平解决,对中印两国来说都是理想结局。
这是继去年7月12日,美日导演的南海仲裁闹剧后,中国在新时期经历的又一次考验。随着中国崛起的步伐加快,类似南海仲裁、洞朗对峙这样的考验会越来越多,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压力会一次比一次严峻。所以总结本次洞朗对峙的得与失是非常必要的。
(一)非战争手段解决了问题,和平发展的进程没有被打断
不久前辞职的美国白宫首席战略顾问班农曾坦言:“对我来说,与中国的经济战争是最重要的事情。我们必须集中精力应对。如果我们继续失败,那么我认为,我们将在5年后,最多10年,就会达到一个拐点,那时我们将永世不得翻身”。目前我们与美国在经济方面正在激烈较量,可以讲只要中国不犯颠覆性错误或者重大战略失误,时间就在我们这一方,在未来十年内,就是中美实力此消彼长的拐点。但是想要美好未来到来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保证经济能够平稳较快增长,同时国内和周边保持稳定。
中国最核心的利益是什么?笔者认为其中必有以下两个,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绝对不能被打断,二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能动摇。这次中国用非战争手段成功维护了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并且初步挫败了美日破坏“一·带一·路”战略的阴谋,没有陷入战争,同时也给印度改邪归正一个机会,起码目前是这样。
在传统的中国文化熏陶下,赢者通吃、成王败寇的思想深深影响这每一个中国人。我们都喜欢看胜利者的荣耀,梦想将美国、日本、印度、俄罗斯、越南等等与我们有世仇的国家狠狠地踩在脚下,让他们屈膝求饶,永世不得翻身。可现实呢?中国不会开挂,也没有所谓的主角光环。现实中,强如拿破仑、斯大林、毛主席等强势人物执·政过程中也是以协商妥协为主,一定的妥协、互利共赢实际上是现代社会处理冲突、进行政·斗争的必要手段。
此次对峙,实际上印度也绝对不想把事情闹大,因为印度目前没有像年那样展开军事攻击,而是入境对峙,没有开枪。印度在整个对峙期间,没有像年一样直接煽动明确的针对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也没有进入动员状态。这次印度主动挑事,不外乎迎合美日获取部分利益、转移国内改革矛盾,当然从地缘战略以及印度自身来讲,中国在西南、南亚的动作可能也令印度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威胁。
若此次与印度开战,就实力而言,中国在战场上必然会取得胜利——当然,如果失败,中国就会彻底失去崛起的可能性。但战场的胜利也不见得是中国的胜利。如果中国取胜,那么印度就要二次蒙羞,很有可能会放弃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投入美国和日本等大国的怀抱,甚至与这些国家正式联盟。如果这样,在这次对峙中,中国的胜利不仅毫无意义,而且招致更大更高层面国家利益的流失。印度也会成为中国永远的敌人。
虽然印度成为敌人也不见得能对中国造成致命的威胁,但是印度完全有能力给中国制造麻烦。南亚与中亚“一·带一·路”建设肯定前功尽弃;而中国对欧贸易和石油进口的生命线印度洋航线绝对会被“印度海盗”光顾进而被切断,而解放军只能在西太平洋上眼睁睁地看着无能为力;而西藏又绝对会成为一个国际热点问题,达·赖做梦都会笑醒来。
所以只要能保证经济快速增长、保持稳定,未来中国的实力就会更强,抗风险能力就会更强大。目前中国的战略重心在东部沿海,中国现在面临的可以改变国运的军事威胁一定来自海上,在东海、南海和朝鲜半岛,而不是来自被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阻隔的印度。我国没有美国那种大杀四方的底蕴,有限的军事资源必须被有效集中地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中国目前的崛起需要和平,跟印度这样的大国开战,无疑会扰乱我们的崛起进程。有许多人担心如果不对印度进行强有力的回应,周边各国今后就都会肆无忌惮的想侵占我国有争议的边界,这种妥协会招来更多事端。他们呼吁国家效仿普大帝,发生冲突的第一时间就应该开火驱逐。
实际上你不去找麻烦,麻烦也会来找你。就如本文开头所言,随着中国崛起的步伐加快,类似南海仲裁、洞朗对峙这样的考验会越来越多,不过周边这些国家除了俄罗斯和印度,其他的国家就算是打了又能怎样?对中国影响大吗?所以,一定的妥协是分国家、分情况的。
当然许多人羡慕普京大帝那传说中的快意恩仇,事实的确如此吗?老牌政·治家普京绝对是一头极其理性、狡猾的北极熊。年,土耳其直接击落俄罗斯的战斗机,这次事件的严重性远超印军的非法越境,但是普大帝出兵土耳其了吗?没有,而是一贯的冷静应对。实际上,国人眼中的“硬汉”普京形象是普京自己的无奈之举,今天的俄罗斯中央政府能够控制的国土不足三分之二,许多地方都是听调不听宣的状态,甚至部分联邦驻军都被加盟共和国渗透控制,经济被依附于普京的寡头控制。可以说今天俄罗斯全靠普京个人威望在支撑,所以普京必须对自己进行“造神运动”,树立自己威猛形象来维持自己的统治。
(二)加强了西部地区战备和对南亚的重视
虽然和平解决对峙是首选,可中国人也不是怕事的,你要战我便战,但是战争的开关、主动权必须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党·中·央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冷静应对,一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外交攻势,一方面做好军事斗争的准备。
从事件爆发的6月到8月,中国一刻也没有停止向西藏前线调兵遣将。中国的军事部署与印度不同,兵力不是前置部署。过去,中国并没有把印度作为战略竞争对手,在西藏中印边界一线常驻边防力量仅有2万余兵力。现在中国数个集团军挺进高原,连续不断开展军事演习,再加上西藏新疆的地方部队,大约30万左右的军队在中印边境地区不同层次地施压,各种先进武器严阵以待。
8月1日习·总在朱日和实战阅兵,更是战前的动员,意味着中国对印反击战争的兵力配置已经基本到位,战士已过高原适应期,可以随时进入临战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印军不乖乖退回去,难道它还有别的路可走?
通过此次事件,我们在西部尤其是对印方向的军力名正言顺得到了加强,相当数量的部队经历了一次最接近实战的演练,我国的战时应急体系初步得到了检验。更重要的是我们对印度终于开始重视,中国人一旦认真起来,大家都懂得。
(三)国民凝聚力空前加强
历经了多年的和平,同时在国际上遭遇的种种不公、屈辱,无论是军队还是国民都希望中国能打一仗,展示自己的力量,震慑敌对势力。虽然这一次没打起来,但是我们中国人的民族凝聚力却是空前加强了。
“洞朗、藏南、麦克马洪线、王玄策、种姓制度……”国人开始注意起这些原来生僻的词句,真正开始像一个超级大国的民众一样关心起国际政·治、地缘问题,对“一·带一·路、雅鲁藏布江整体开发”等国家战略开始以一种主人翁的态度去审视,全国各族人民对于中国、中华民族有了更加深厚的认同。
目前《战狼2》正在向60亿票房大关挺进,它为什么会这么火?除了作品和主创等因素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它给国人提供了一个爱国情感的发泄途径。“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国人渴望中国能够真正亮剑。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了。
痛苦的经验总是最有力的教训。本次“洞朗对峙”有些教训也是深刻的。
(一)忧患意识不足,暴露了中国的诸多软肋
本次对峙,印度“时间窗口”选的非常好,足见印度国内有高人。好在何处呢?
首先,中国的军·改正处在关键时刻,可以说是将不知兵、兵不知将,重组之后的部队缺少必要的磨合,这种情况下贸然出击风险不小。同时,歼20、新型远程战略轰炸机、核动力电磁弹射航母、大型驱逐舰、新型远洋潜艇等许多装备都尚未列装或者未形成战斗力,这些都使得解放军对印度有些力不从心。
其次,下个月某大会就要召开,这关系到新的阶段国家大政方针的安排,同时也涉及到核心人事调整。这个时候稳定压倒一切,不宜轻动。9月3日,金砖国家厦门峰会就要召开了,印度政府也在赌我方会不会为了会议的成功举行进行一定让步。
(年,莫迪访华时参观兵马俑)
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但绝不是一个和平的时代。和平与发展仅仅是世界发展的两大趋势,绝非主题。
没有谁能够保证在未来的十至二十年之内,我国不会受到联合入侵;
没有谁能够保证经济可以长时间持续增长下去,可以踏过中等收入陷阱,避免大规模经济危机;
也没有谁能够保证未来绝对会国泰民安、社会和谐,国内矛盾不会造成严重问题……
许多人也许嗤之以鼻、不以为然。实际上任何有一定社会阅历的人都知道现实世界绝不是新闻联播中的世界,我国乃至世界上发生的许多事情绝对不是那么美好,许多危机正在酝酿。
用近日比较时髦的话来讲:“黑天鹅”是可怕,一旦比“黑天鹅”更可怕的“灰犀牛”冲过来还能来得及跑吗?(注:灰犀牛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相对于黑天鹅事件的难以预见性和偶发性,灰犀牛不是随机突发事件,而是在一系列警示信号和迹象之后出现的大概率事件。如苏联解体、美国次贷危机)
近年的南海危机、最近中印对峙等一系列突发事件,不可否认政府应对得法、处理的非常不错。但长久以来对于外部的威胁、挑战,我国总是在很被动的接招应战,鲜有积极出击、主动应对。所幸决策层非常优秀,可是万一哪天换了一批人,应对失误,那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从理论上讲,一个国家的周边地区出现一个军事强国,不管这个军事强国有没有动手的打算,事实上,潜在的威胁已经构成。动不动手的主动权,不在我方手中。比如印度,它是有核国家,常规军力不比我国差多少甚至实战经验超过我军,同时经济发展迅速,在非法占据我国领土“阿鲁纳恰尔邦”上印度移民已有数百万人……
太平洋很大,容得下中国和美国,但绝容不下中国和日本;喜马拉雅很高,可站得下山两边热爱和平的人们,但绝站不下中国和印度。在过去三十多年里,一个很大错误就是低估了印度、忽略了印度。在印度高速发展过程中,中国几乎没有给它设过障碍、下过绊脚、上过眼药。
原来刘伯承元帅设计的西南对印作战的主力部队被一再裁撤、缩编。在军改前,对印方向的主力野战军只有两个旅,一个在新疆,另一个驻防西藏,相隔数千里,首尾不能相顾。若不是地利等因素,两万野战军是挡不住对面二十余万印度山地部队的。一旦开战,纵使及时调兵,但是能指望北方的重装部队上了青藏高原就能立即作战吗?
当前,我国经济非常依赖外贸,但是我们军队却无法如同美军一样做到全球部署,为我们的商贸通道保驾护航。在印度洋上,我国的军事存在非常有限,能够反制印度的手段极其有限,巴铁的海军更不要指望了,能够保住瓜达尔港就不错了。在南亚和中亚,各主要国家内部实际上非常混乱,看似同一,实则分·裂,包括我们的巴铁兄弟。所以在“一·带一·路”战略开展的过程中,我们绝对不能冒进,必须稳扎稳打,做好准备,毕竟印度有能力从海上和陆上同时切断“一·带一·路”。
(二)政·治与经济实力间的失衡,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脆弱性
当前中国GDP世界第二,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和工业国,经济上的影响力的确遍布整个世界,无人能挡。但是经济并不能决定一切,中国的经济影响力并不意味着在政·治、文化、外交等方面同等的影响力。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立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各国必须相互交往、相互了解。对于我们中国来说,国际社会对我国的了解还很浅薄,如何将经济力量转化为政·治、文化力量,培育各国内部亲华力量、改变被歪曲的中国形象,我们必须重视。
此次事件,在国际上我们其实相当孤立,除了我们自己的媒体,国际上对我国可是清一色的负面报道。各主要强国都在等着看我们的笑话,等我们倒霉。而被国人视为“唇齿相依”的俄罗斯呢?俄印军演、军售进行的不亦说乎。我们每年都在进行海量的国际援助,广交朋友,但是在关键时候却没有一个有分量的能出来撑场子、替我们说话,我们真得注意了。
(三)暴戾、自大、盲目的民族情绪
民族主义是国民的一种自我保护,也是一种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爱。但是本次事件中,我国的民族主义实际上引导国人了走向了暴戾、自大和盲目。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国人应该有基本爱国素质与责任,而大国地位的最重要的支撑就是大国的国民,大国的国民必须具有大国国民的素养。
在本次对峙中,网络上鲜有理性平和的声音。国人的爱国精神是非常可贵的,但是爱国情怀却常常被利用起到了相反的效果。一些媒体为了所谓的流量和利益,以极端言论获取白癜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关于北京白癜风的治疗哪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