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之风起长林》热播,除了口碑一路上升,让人更意外的是黄晓明。凭着自己的咖位他竟然演了一个不是第一主角的角色,关键是演绎还相当出色,让不少对他的判断还停留在“黄晓明的演技很尬”的人,对他刮目相看。
年,黄晓明40岁。历经了爆红、偶像剧井喷期、粉丝过度、网络舆论包裹、行业加速变化……黄晓明不再拧巴,他更清晰的明白,只有作品才是一切。“现在想的就是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个作品。互联网时代,你无法总结自己的人生,别人会给你总结。”也是在40岁这年,曾经演过许多帅气形象角色的他,决定以后展现更多不一样的面貌。
黄晓明登上《时尚先生Esquire》年1月刊封面,在年的第1天,我们从这个决定抛掉过去纠结和压力的演员开始,走进他的故事,一个“风雨里做个大人,阳光下像个孩子”的故事。,我们都需要勇气告别和开始新的征程。
▲黄晓明登上《时尚先生Esquire》
年1月刊封面
这是一张40岁男人的脸,表情变化的次数和幅度都有所降低,眼神里多了一份从容和淡然,声音也更加平缓。和记者聊久了,黄晓明盘起腿,手上也在不停地忙活着,剥好橘子塞到记者手里,帮女生拧开饮用水的瓶盖,一如既往的周到体贴,其中却多了一份恰到好处的分寸感。
距离黄晓明在凡客广告中说出“我不是演技派,notatall”已经6年多了,其间他几乎没有公开且认真地讨论过自己的演技。然而,他在这些年里有没有深思过这个问题,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今天,他条分缕析自己的演技被公众质疑的前因后果,并最终将其归结为“性格所致”。Jillian是黄晓明团队的老员工,她经常“很不理解”老板做出的选择。有一年,她听说黄晓明决定推掉一部戏,去出演前任经纪人转型导演的处女作。“如果当时他没有别的选择,那也算了,但是要推掉另外一个更好的,来演这个,我理解不了。”
她给黄晓明打电话,劝他改变主意,未果;隔天又当面劝说,但她发现,黄晓明已经把她考虑到的全部放在脑子里想过了。他把所有条件摆在桌上,反复衡量很多遍,最后做出的这个选择,也许看起来很不明智,但在他看来是最有利于各方的。
黄晓明也很清楚这是一个没有人支持的决定,但他用一句话反驳所有人:“就算失败了,我至少成全了他。”
“你要成全他,也不必把自己搭进去,”Jillian说,“但是他不听,他就觉得,这个人跟了我很多年,拍这个片子是他的梦想,我必须去成全。”
在Jillian看来,黄晓明做出的很多令业内人士甚至公众都不可思议的选择,背后有类似的故事。然而,这一套连Jillian都无法理解的逻辑,更不会被公众理解,“这是他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很多人不知道他的选择兼顾了很多方面。为了让各方都满意,他有他的无奈和不得已。”
回想那几年,黄晓明承认自己一度迷失,“当你的选择余地多了,周围的声音多了,求你办事的朋友多了,你就会恍惚。像我这种一直心智不够成熟的人,这个时候就容易做错误的选择,第一是觉得帮忙,第二是心存侥幸,觉得‘也许会好’,你在这个过程中摇摆,失去了你自己,你忘了你的坚持,你忘了你的初心。”
这种局面导致的结果就是黄晓明的演技一直被质疑。Jillian都着急了:“选错一次可以理解,两次尚可接受,三次你就危险了,次数多了,演员这个身份会被过度消耗的。”
老板的压力,Jillian也看在眼里,“他以前挺有自信的,现在他对自己肯定是不满意的,感受也不是那么好,因为这几年的作品他也不太满意。”
两年前有一天,黄晓明突然冲Jillian发火了。当时她做错了一件小事,但是没有那么严重,她不知道他为什么大发雷霆。
本来屋里很多人,黄晓明一跳脚,其他人都避出去了,剩下Jillian坐在那里听黄晓明爆发:“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都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呢?!”这是Jillian听他说得最过分的话,“他只是把语气加上了,其实也没啥。”
然而,黄晓明自己越说越难受,说着说着眼睛红了,眼泪就快掉下来了。Jillian瞬间明白了,他肯定是因为其他的事,压力和情绪堆积到了临界点。
黄晓明对媒体坦承,自己有几年情绪低落,一度出现抑郁倾向。最终他还是“想通了”,“演员基本上有两个结果,一个是压力过大、抑郁不得志,一个是挺过去变得更优秀,我选择后者。”
黄晓明用“40岁”给自己划了一条分界线,决定从今往后要重新做回“不忘初心的那个晓明”。这份“初心”说起来有点老套:“就是做一个好演员,演员的本职使命就是拍好的作品。”
他决心不再因为人情而接戏,尽管对他而言,这是一个不容易的尝试,但多次惨痛的体验让他明白,这么做只会消耗自己,也无益于合作方,更会一次一次拉低观众对自己的信任。
再接戏,他把导演和制作阵容作为第一考核标准,“同样的剧本,一个优秀的制作团队和一个不用心的制作团队呈现出来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想出好作品,你只能优先去赌有成功经验的导演和制作团队。”
正午阳光董事长、制片人侯鸿亮坐在电影院里看完了《中国合伙人》,他和他的老搭档导演孔笙一致认为,黄晓明在《风声》《中国合伙人》中呈现出了自己的另一面,他们对他的印象也因而扭转了,“就觉得他不仅是形象很漂亮,不仅能演偶像剧,其实他是一个很好的演员。”
《北平无战事》选演员时,他们觉得男主角方孟敖很适合黄晓明,“因为晓明那个脸特别像军人,穿军装也帅。”黄晓明欣然答应,不久却摔伤了腿。孔笙去他家,看到的是绑着腿躺在床上的黄晓明。
很快,黄晓明从国外专门定做了一副脚套,录了一段视频,戴着脚套走路给他们看,一再说:“我没有问题,我可以的,你们相信我。”
医院,见了黄晓明的主治大夫,医生说:“他现在最好停工养伤。”
到了《琅琊榜》筹备期,侯鸿亮又第一时间想到黄晓明,却因为档期原因,双方再次错过。
《琅琊榜之风起长林》的剧本出来后,侯鸿亮和孔笙再次把温和周到的大哥萧平章一角和黄晓明对上了号。“萧平章永远为别人考虑,最后用自己的生命换得了弟弟的生命。晓明就是永远在考虑别人的,”侯鸿亮说,“他要对他的粉丝负责,对他的团队负责,对家人、合作方、平台方负责。你知道做一个周到的人要付出多少吗?你不要告诉他你的生日,不然就会收到他的礼物;你不要告诉他你需要什么,不然他就会用自己的力量来帮助你。他还会主动告诉你,我投资了什么东西,可以帮到你,我有什么资源,也可以帮到你,和这个人物完全一样,从一开始,我没有想过第二个人。”
然而,萧平章不是绝对男主角,剧情过半就牺牲了,这是邀请黄晓明出演的最大阻碍。
“以晓明的市场位置,他可以演完全围绕着他来的绝对男主角,接萧平章这种角色,他要面对粉丝和公众对他的质疑,很多人会觉得,黄晓明是不是走下坡路了?”侯鸿亮说,“但是这些不应该是一个演员在意的,我们又沟通了两次,晓明也经过了比较慎重的考虑,最终有了这次的合作。”
在《琅琊榜之风起长林》的演员表上,黄晓明是“特别主演”,出现在前半部分。剧还没开播,他仿佛已经听到“黄晓明,你怎么落魄到今天这个地步了”的声音。
但是,今天的黄晓明说,“再一再二不再三,不能让自己再三错过(与优秀的制作团队合作的机会)了。”
从定下来到开拍之间的三个多月,导演孔笙记得黄晓明和剧组沟通过好多次,讨论剧本、修改台词。黄晓明的戏份拍摄为期50天,在现场,孔笙发现他始终能做到“准时”,剧组什么时候叫他都会来,也提前对当天的戏做过功课,台词准备好了,前前后后的剧情和人物关系也都清楚。
正午阳光的老执行导演“二爷”到现场看了看黄晓明的状态,就说了一句:“他就是那个大哥。”
那年《琅琊榜》开机时,侯鸿亮给二爷介绍:“这是咱男一号胡歌。”二爷平时不看偶像剧和仙侠剧,便在私下问侯鸿亮:“胡歌是谁啊?能行吗?梅长苏这么重要的人物。”拍了几天,二爷对侯鸿亮说:“这个人真好,又懂礼貌,又敬业,戏也好,他就是梅长苏。”
这一次,相似的转变发生在黄晓明身上。
在黄晓明完成了几段难演的大情感戏后,孔笙感觉到,在场的工作人员都有所触动。萧平章中毒后和医生的那段对话,黄晓明演了几次,自己总觉得情绪处理得不够好,反复了好多遍。导演过了之后,黄晓明自己又静了静,停了停,说“导演我还想再来一次”。第二天,又把那段重新拍了,孔笙看出来,这一次他的表演又有了调整。
在侯鸿亮看来,现在的黄晓明终于走上了正途。“演员到了一定年龄,就要把前面成功的东西抛弃掉,偶像剧不停地更新换代,这块市场以前是你的,不见得永远是你的,”侯鸿亮说,“40岁要选择不同的戏了,有深度一点,人物形象拓展一点,现实题材的。”
侯鸿亮曾经对黄晓明的团队说,不用再去刻意表现他的帅了,“他怎么演都是帅的,他到老也会是个帅老头,越强调反而大家就只记得你帅了,对演员不是好事,这个时候恰恰要区别开,塑造一些你作为演员不同的东西。我觉得,他的帅到最后都成他的负担了。”
在黄晓明这里,经历了《琅琊榜之风起长林》,“今后必须和优秀团队合作”的决心更加坚定了。在拍摄现场,他几乎没见过导演看剧本,但导演对每一个演员的台词都烂熟于心;他也观察过,导演同时看三台监视器,却把每个演员的细微表演都看在眼里;同时,制作上的精细并没有拖慢拍摄进度,场景都提前调度好了,演员之间的配合也非常精准。
“这是导演的功力,”黄晓明说,“而且,一个内心有学识的导演,做出来的东西是带有他的气质的,演员的台词、表演、各方面都有历史厚重感。”
那50天,黄晓明也体会到了与好演员合作的快感,相互刺激、遇强则强的次数多不胜数,“好的制作团队也会选演员,选出来的每个演员都恰好是他(她)自己。”
相似的观点,侯鸿亮换了一种说法:只要演员和人物适合,就对了一半。如果是韦小宝,我不会选择黄晓明。
最近半年,Jillian发现,在好几次即将做出一个“比较危险的选择”的关头,黄晓明突然打住了。“他克制住了自己,差点又去成全别人或者怎么着,有很大的进步。”
比如,在40岁之前,黄晓明做了一道艰难的选择题:是否继续出演偶像剧?他纠结了一个星期,问了很多人的意见,怎么说的都有。最终,他选择了放弃。
正在这个当口,现实题材剧《你迟到的许多年》找到了黄晓明。他毫不犹豫地接了下来。他在其中演绎一个转业之后创业屡屡失败的铁道兵。为了这个角色,黄晓明提前健身减肥,找到一个真实的铁道兵原型,看当年的铁道兵纪录片,根据角色的人生经历,把角色划分成四个人生阶段,要求自己演出每个阶段的内核与神采。
“这就是我40岁的一个人生转折,让自己去选择一个收视率也许不高、可能没有那么多粉丝、鲜花和掌声,但却是40岁的人应该做的事情,让自己彻底地冷静下来。”
人生的另一重压力在于,黄晓明已经是一位父亲了。他更清楚地意识到每一个选择的重要性,他想让儿子长大后看到、听到的父亲形象对得起“好榜样”三个字。
“你对你作品的选择,你对你将来的每一个事情的选择,”黄晓明说,“你不要再做一个滥好人了,你要选择一个属于你的正确的人生路径。”
从现在开始,黄晓明要求后面的作品“一部是一部”,“结果会怎么样我不知道,至少每一部都是不一样的我。”那条适合自己的表演路,他还在找寻中,好在,“看到一点光亮了。”
40岁生日那天,黄晓明的庆祝方式是和家人一起吃了个饭。想要热热闹闹的年纪过去了,他开始缩小自己的朋友圈,给今后的人生做减法。
过去那些年,他解开的最大的“惑”,是在多年的拧巴之后,把玻璃心一点一点放下,学会正确面对真实的自己和真实的声音。
三十六七岁,他听到“小鲜肉”这个说法,“哎呀,我怎么突然就老了?怎么‘小鲜肉’里没我了?”现在,他主动说“我已经40岁的人了”,因为他知道自己就是中国内地第一代“小鲜肉”,今天的“小鲜肉”经历的,自己都经历过了,“那个年代不叫‘小鲜肉’,但大家用对待‘小鲜肉’的态度对待了你。”
是偶像派还是演技派,不再是困扰40岁的黄晓明的问题了,你问他,他却调侃起来,“做一个好吃的派。”
最后放出我们的拍摄花絮,从动态里感受黄晓明的蜕变▼
摄影:尹超/撰文:Maggie/编辑:谢如颖/造型指导:张帅/造型协助:徐孟雨陈鑫/新媒体:红先森/妆发:廖海静/摄影制片:孙鹏/摄影助理:金宝振涛/美术编辑:思雨
▼▼▼▼点击下方图片直接阅读▼▼▼▼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程序c#开发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