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剧明晚登陆南方会演舞台,天渠

楚天都市报11月18日讯(记者张聪)不同的戏曲风格,正经由第二届全国地方戏曲“南方会演”的舞台向江城戏迷袭来。明晚,在陆续展示了黄梅戏、藏戏、荆州花鼓戏、湖南花鼓戏和闽剧的风采之后,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黔剧,将在武汉剧院露脸。这是一部以全国道德模范黄大发为原型创作的剧目,讲述的是被崇山峻岭包围着的贵州团结村,在村支书黄大发的带领下在绝壁凿出一条米长、地跨三个村的“生命渠”的故事,就在刚刚过去的十月,这部黔剧《天渠》还登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据悉,这也是贵州省黔剧院在年的大型民族音乐会《黔韵华章》之后,时隔五年再登国家大剧院殿堂的作品。黔剧,曾名文琴戏,又名贵州弹词。作为贵州省传统地方戏曲剧种,它的唱词以韵文为主,语言质朴;唱腔则使用贵州方言,不管是声、韵、调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婉转动听。相对于主要由古典小说、戏曲改编而成的黔剧传统剧目,《天渠》显然带有更强烈的时代特色。据悉,在国家大剧院演出时,《天渠》“把水渠补回来,把好日子补回来”的主题曾打动不少北京观众,甚至有人提到“想去天渠实地看看”。明晚,贵州省黔剧院将集齐最重头的演出力量,力求让该剧在“戏码头”一炮打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faox.com/dfls/140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