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Education
Q:我儿子上六年级了,可还是很不懂事,特别自私自利,什么事情都只考虑他自己,完全不懂得体谅父母,不明白父母的苦心。
前段时间,他非让我们给他买个苹果手机,可一方面我担心他会整天玩手机,影响学习,另一方面苹果手机也确实不便宜,我觉得他还是个学生,不该买那么贵的。
我们全家人都很疼孩子,只要是我们能够满足他的也都想办法满足了,可是就这一次无论他怎么说都没有满足他,他就朝我发了好大一通脾气,现在看见我也是爱搭不理的,我心里真的很难过,也觉得寒心。
要怎么样才能让孩子长大一点,懂得体谅父母呢?
简简周从你的描述来看,孩子从小在家里的地位就是“宇宙中心”,家里所有人都在围着他转,尽力满足他的需要。
但实际上,有求必应并不会让孩子更懂得感恩,只会让他陷在自我中心的幻觉中无法自拔。
作为父母,懂得适当地拒绝孩子真的很重要。
要不要满足孩子的需要,并不完全取决于你有没有能力实现,更关键的是,孩子的这个要求是否合理。
对于不合理的要求,你都应该明确地拒绝。当然,这对很多父母来说都是一个挑战,虽然知道孩子提的要求过分了,但还是架不住孩子的哭闹攻势,尤其是在公共场合。
父母不断妥协的结果就是,孩子永远学不会进退。
如果你觉得,六年级的孩子不应该使用手机,尤其是昂贵的手机,那就把你拒绝他的理由,清晰地告诉他。
要是之前他的要求很少被拒绝,或是被拒绝之后只要哭闹就能达到目的,他一定会大发脾气或是故技重施。
这个时候,请坚持你的坚持。
无论面对多大的孩子,当你要说“不”时,语气可以温和一点,但态度一定要坚定。
被拒绝的孩子必然会觉得挫败,他也许会哭闹、会发脾气,甚至会躺在地上打滚撒泼……你可以带着理解倾听他的情绪,但千万不要因此而妥协。
即便是合理的要求,你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迟满足。
合理的拒绝,可以让孩子逐渐在心里建构出一个底线框架,帮助他认知,到底什么是合理的要求,什么是过分的要求。
同时,这也是孩子学习面对挫折、调节自己心理状态、学会自我控制的好机会。
站在你的角度,你会对孩子这样的行为表现感到失望和伤心,完全可以理解,但不要简单地给孩子扣上一顶“自私自利”的帽子。
如果孩子完全陷在了自己的情绪中,他确实也是没有能力去顾及别人的,而且他明显缺乏处理“需要无法满足”、“被拒绝”等问题的心理调适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你还需要反思,在孩子“不知进退”、“自私自利”的背后,你有没有用过度的物质满足来代替了对孩子的情感满足?
在孩子1岁之内,父母高质量的陪伴以及各种需求的及时满足很重要,这是孩子建立基本安全感和信任感的阶段。
如果这个阶段,孩子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他之后就不太容易陷入“欲求不满”的状态。只有这个阶段,父母对孩子的满足不存在过度一说。
在孩子1岁以后,他的自我意识开始慢慢觉醒,在满足他合理需要的同时,你也需要给出清晰且一致的界线,包括坚定地拒绝他的不合理要求。
从这个时候开始,没有原则的过度满足反而有害。
按照发展心理学的观点,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需要完成的心理任务,只有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孩子才能真正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
然而,现实中,很多孩子心理发展的速度是跟不上身体发育速度的。大部分时候,阻碍孩子心理发展的,恰恰是父母的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