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情从年1月上旬开始在中国爆发,近期又开始席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受疫情影响,中国各行业均遭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全球经济也因此遭遇潜在风险。最近几个月以来,艺术产业面临的困难愈发显著,并在近期发生的一系列新变化。
线下聚集型活动取消艺术展览暂停开放由于担心线下人群聚集带来的公共健康风险,艺术产业中的展示端,如博物馆、美术馆、博览会、画廊等强调和依托线下观览体验的实体空间,在疫情蔓延中被迫关闭和暂停开放。不仅如此,公共健康危机造成的连锁反应还波及了艺术领域产业链的各方,展览、交易、创作、教育等方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我们目睹了全球艺术品市场的潮起潮落:从金融危机到市场顶峰,再到回落。在这个过程中,高净值人群财富管理模式逐步向“整体化”过渡,而艺术及其他可收藏财富所扮演着角色也随着转变。越是处在普遍疲软的经济大势下,艺术品文化产业越是重要,艺术品消费对一些特殊社会群体,已经是一种常态化的生活方式,艺术品金融化是撬动世界财富的杠杆,将引爆文化产业迅速崛起,必将带动我国经济突破困境实现新转折,这时“危”中有“机”。俗话说“乱世黄金,盛世收藏”。楼市降温,股市难见起色,存在银行里的钱又要面对通胀的风险。如此大势之下,艺术品投资以其风险小、升值快、格调高,成为继股票、房地产之后人们倾心的投资避险工具。改革进入新时期,国家提倡复兴传统文化,艺术投资日益成为企业现代化的一大标志。现代企业不只是一个单纯的经济性实体,它必须同时是一个与政治、外交、文化、教育等有多方面密切关系的綜合型实体。因此,对于文化崇尚及艺术投资,往往反映出一个企业对于现代化的自觉程度。这种对于现代化的自觉,还不是单靠现代化设施、设备的拥有所能表现的。许多经济及社会研究人员预言,年以后,艺术品投资是当今投资领域的最后一座金山。看好艺术品投资的三大理由一、国家政策利好导向推进收藏投资事业发展除了金融、地产,艺术品已成为当今世界公认的第三大投资领域。而文化产业总量持续快速增长,在推动经济发展、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年,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揭开了文化产业大繁荣大发展的序幕,文化已成为国家“十二五”规划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二、家庭资产配置热点从地产、股票等转向艺术品投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民间聚集了大量资本,这些钱目前主要投在了房市、股市、黄金等十分有限的几个领域。如今,房地产走过了十几年的辉煌期,达到了市场顶峰,未来的上涨空间十分狭窄,甚至有一定的下行空间。黄金在经过了第二波上升后,随着美元逐渐走强,未来十年左右的上涨空间也非常狭窄。至于股市,因为近些年行情太弱等原因,也让大批普通投资者望而却步。在这个背景下,一些找不到更好出路的民间闲钱,就会转向艺术品投资。事实上,近年来,一些资金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纷纷进入艺术品市场,以现代商业模式进行布局,这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屡见不鲜,甚至行内投资专家认为,将家庭资产中10%的资金投入到艺术品市场作为中长线投资,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文化艺术品市场已成为后投资时代最后一座金矿。三、文化艺术品投资收藏热的兴起是大势所趋据一般规律来看,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与精神消费支出成正比。这些年,我国人均收入持续增长,外出旅游等精神方面的支出因此大幅度增加,但艺术品收藏方面的支出还十分有限。这受制于多种因素,比如人们对于养老、医疗、教育方面的担忧,传统艺术品市场入行门槛比较高,艺术品现货市场不规范等。随着这几个方面条件的改善,艺术品收藏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人追捧。据了解,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占GDP比重平均在10%左右,美国达25%,其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中所占份额则高达43%。与之相比,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占GDP比重不足4%,占世界文化产业市场份额不足3%。差距大,也就意味着发展的潜力大。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激发整个民族的文化创新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面对当前恶化的经济环境,我们务必坚定信心,以艺术品金融化为契机,突破当前经济困境,将金融资本与文化资本紧密结合,让艺术品资产活起来,是文化复兴战略国家政策的重中之重,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艺术金融化无疑会成为推动文化艺术产业发展,推进艺术市场壮大,促进中国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途径。这必将是艺术品市场的大机遇。来源:文交联合
声明:本文、图片系转载自新闻权威媒体、网络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登载此文和此图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之目的,并不用于商业用途且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和图片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点击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