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六个部分来聊聊补天阳晒背一伏天晒背的基本知识先讲一下,什么是“三伏”。“伏”在中国又称“长夏”。(关于这一点,各方观点有所不同)总所周知,一年分四季,春夏秋冬。但是,在华夏文明中,春、夏、秋、冬四季往往被冠以木、火、土、金、水,所以,对应的一年其实分五季:春、夏、长夏、秋、冬。它们的对应关系是:春——木夏——火秋——金冬——水但是,五行中的土呢?对应什么呢?土——长夏长夏,这个说法,其实首见于《内经》。如《素问·藏气法时论》曰:“脾主长夏”;《素问·六节藏象论》曰:“春胜长夏,长夏胜冬”;《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曰:“是故春气在经脉,夏季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在五行学说中,木、火、土、金、水五行,医学中配之以肝、心、脾、肺、肾,五季中配之以春、夏、长夏、秋、冬。脾为人体的后天之本,五行属土,居中央为中土,与长夏之气相通,主气为土气。一年有四个季节,所以,长夏这个东西,非但现代人不好理解,就是古代人也是莫衷一是,众说纷纭。但是,在中医理论与临床应用上,长夏与脾胃表现出的对应关系,非常有用。坤为阳土,为胃。从生长到收获的过程当中作用显露,也就是夏秋交替之时。所以,如果胃气虚的人,在这个时候,就容易引发腹泻。坤土生于离之君火。胃土生于心火。所以,腹泻要治心与胃。艮为阴土,为脾。在藏到生的过程当中作用显露,也就是冬春交替之时。所以,如果脾气馁的人,在这个时候,就容易消化不良。艮土生于坎之相火。脾土生于肾火(命门相火)。所以,消化不良要治肾与脾。传统历法很明显,其中“伏”为“土”“伏”就是长夏。“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那么,阴气,为何被藏伏呢?推演如下:由秋到冬,是金生水;由冬到春,是水生木;由春到夏,是木生火。由此循环。但是由夏到秋则出了点小问题。由于火克金,金不敢出来。故要潜伏一段时间,“伏”的本义,就是“潜伏”。这个潜伏的时期,就是长夏,对应着土。接着循环:上面是春到夏,木生火;然后是夏到长夏,是火生土;然后是长夏到秋天,是土生金;然后是秋天到冬天,金生水;如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这种四季轮回,五行生化,源于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就是河图洛书。入伏是如何界定的呢?这里面也是推演而来。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俗称“60甲子纳音”。(10与12的最小公倍数为60)纳音表:因为,秋天属“庚辛金”所以“入伏”要从“庚日”开始。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如果立秋日及其后两天出现庚日,则中伏为10天,否则中伏为20天,于是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且大部分年份都是40天,下一个三伏共计30天的年份是年。年三伏时间表为:初伏:7月11日(农历六月初二)-7月20日(农历六月十一)中伏:7月21日(农历六月十二)-8月9日(农历七月初二)20天。末伏:8月10日(农历六月初三)-8月19日(农历七月十二)。很明显,今年的中伏为20天,即年的伏天为40天。天干地支纪年法,看起来复杂,其实非常简单。其原理在我们学的高中数学课本中的“排列组合”就讲过。为何我们感到难以理解呢?主要是文化体系不同。大家接受的教育其实全部是西式教育,中国的传统的东西,都丢弃了。用西化的思想系统,去理解华夏文明的确有一定的难度。从小就接受西式教育的中国人,对华夏文化中传统的知识是有违和感。这是一种悲哀。有人讲,兼容并蓄,总是好的。但这必须有个前提。文化底层基础,必须与人种血脉匹配。讲得流俗一点,中国人,必须有中国心,有中国文化打底,用华夏文明做文化基础才可以。否则,会沦为精外。因为,文化系统的匹配度,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伏天晒背,明明是标准的中国的本土文化,按照道理,凡是中国人,都应该能够很好的理解运用才对。但是,客观实际上,大多数中国人,都已经忘记了。这些年因为接受的都是西方的文化体系。而伏天晒背,彰显的是标准的华夏文明体系思想。二伏天晒背的典籍由来记载“伏天晒背”的典籍,大致可以认定,出自一本书《修昆仑证验》。此书成书于清道光丙午年(年),作者为天休子。天休子生平杳不能考,但以其自称天休子,号乾一先生,但是根据其文章的文风,功法的特点,此人当属道家无疑。《修昆仑证验》书名来自《孙真人卫生歌》“汝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揩摩常在面”。昆仑,二字,大家都明白,这是中国文化中,比较神奇的两个字。一看到这两个字,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另外两个字即“神仙”。但是,昆仑,在某些语境可以理解为头部,面部。天休子书中理倡“揉”“晒”二法,尤以揉面部穴位为主,故曰“修昆仑”。据书中记载,而揉法则“实无所师承,苦自病而试得之”这说明,揉法,是天休子自创的功法。但是,晒法则是为他所人所传“有人传以晒法者”,并经自身实践总结而成。这说明,伏天晒背,这个方法,并不是清道光年间才有。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修昆仑证验》的有关具体内容。天休子云:“凡百病症,皆以气血为主,通则无积,不通则积,新则积小,久则积大。不论大小内外病症,果能揉之,使经络气血通畅,则病无不愈者。”天休子的话很好懂,就是我们经常讲的“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所以,经常揉一揉,病就好了。“今有揉、晒二法,既不借人之力,又不费己之财,矢以诚,行以勤,用以和,守以恒,凡百病症,概可立愈。”这段话,主要是宣传揉、晒二法的优点。一句话,不花钱,治百病。估计,医院与社保局,老百姓都喜欢听类似的话。具体揉法,天休子曰:“兹则一言以蔽之曰,揉夹车以清头上六阳之积。下部六阴之积由足上,继之曰揉海底疏通腿跨。为善后之计终仍总于夹车。易而且简,易知易从者也。”三伏天晒背的古法关于晒法,天休子曰:“有人传以晒法者,伏天赤身于烈日中晒之,汗如水流,风来凉爽,不觉其热也。惟初晒必脱皮,厚薄皆随其病,甚至起水泡,其愈极快,无过二日者,真化工也。”这段话意思明白无误,首先,这个伏天晒背的方法,并不是天休子独创的,是“有人传以晒法”。其次,晒法也很简单,就是在“伏天”,“赤身”于“烈日”中晒。并且具体描述了感受,先是出汗,然后风来,感觉凉爽。第三,描述了症状,即“脱皮”、“起水泡”。但是不要紧,两天就愈。主要最后的两个字,“真化工也”中的“化”与“工”。这个化,其实指的是“造化”的意思。“凡男妇头风、脑漏、牙疼、耳肿、脚气、臁疮、手足腰背筋骨疼痛、风寒、湿热、虚弱、酸软等症,于三伏日巳、午、未时,赤身于烈日中晒之,不论新旧大小病症,概能痊愈除根,即妇女月事,亦可晒,通天地化育神工,难以殚述。第不可遮盖著衣,乃致受热也。”这一段非常重要。首先,具体明确了伏天晒背的时间,即三伏入伏的那三天中的具体时辰:巳、午、未时(上午9点到下午3点)其次,明确了伏天晒背的各种适应症。头风、脑漏、牙疼、耳肿、脚气、臁疮、手足腰背筋骨疼痛、风寒、湿热、虚弱、酸软。第三,尤其强调了妇女月事也可以晒背。“揉以通气血,而症去瘕消;晒以分阴阳,而清升浊降,皮肉筋骨更换一番,庶不负此生矣”。这一段,主要还是发感慨,赞叹疗效。需要大家注意的是,“晒分阴阳,清升浊降”这八个字。这其实彰显的是伏天晒背的原理。四伏天晒背的原理伏天晒背的原理,基于中国的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华夏文化的精髓。由于现在教育体系的原因,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得非常少。少到什么程度?少到不如古代的文盲。有人讲,你有点危言耸听了吧?举个例子。天干地支,在古代是最基本的计时工具。但是,现在的孩子们,包括高中生,真正懂的有几个呢?六十纳音甲子表,有几个孩子能背诵呢?更何况阴阳八卦,河图洛书了。为何很多人,一提阴阳,就心生恐惧呢?其实就是标准的因无知导致的恐惧。有人问,今天不是谈伏天晒背吗?跟中国的阴阳学说有什么关系呢?其实,伏天晒背,还有另外一个称呼,叫“借天阳”也就是“天灸”。何谓阴阳?首先,流俗地、狭义地讲,阳就是指天上的太阳。阴,则指的是地球。有人讲,阴,不是指月亮吗?这个问题,会撰文专门阐述。今天不展开了。有句话,叫“万物生长靠太阳。”乃至理名言。地球上任何生物都离不开太阳。清华大学太阳钟日冕当然,肯定有杠精提出来喊,深海底的生物就不依靠太阳,地心里面的植物也不靠太阳。晚上出来活动的动物也不靠太阳,诸如此类,非常聒噪。这种人,根本不懂食物链,也不懂弱光合作用,就是纯粹的杠精,懒得搭理。其实,万物的生长,除了太阳,也需要地球。本来嘛,如果没有地球这个载体,地球上的生物存在的物理环境在哪里呢?地球,就是阴。《黄帝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它很明白地告诉人们,人体的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没有它就没有生命。这提到了地球上的生命与阴阳的关系。可以这么讲,地球上的生命,都是阴阳化合而成。万物的化合的基本因子,即阳气与阴气。有些人,对阳气与阴气感觉不好理解,除了无知与被洗脑,主要是智识结构比较低级。因为,阳气与阴气,在目前的所谓科学仪器面前,无法有效测量。如果,有些事物不可表述,或者表述不够直观,蝌蚪学就认为,这些事物不存在。这些西方蝌蚪学认为不存在的东西,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仪器不够先进,例如电磁波等人的肉眼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认为不存在,因为没有显现的媒介。西方蝌蚪学都认为不存在。迷信自己的肉眼。其实,人的感觉器官,即所谓“六识”的感觉如果没有完全开发,表面上的功能其实很浅薄。人的眼睛,其实,只能看到“可见光”。而可见光,在广谱系中,仅仅占很小的比例。同样,人的听力也是如此。人只能听很小一部分的声音频率。即自然界中的很多声音,对人的耳朵而言,是听不见的。我觉得,这是人这个物种对自己的一种自我保护。可以避免信息海洋海量信息对自己大脑的数据冲击。二是,思维比较低下。只相信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三是,蝌蚪学的基本参数设定比较死板低级。例如,西方蝌蚪学认为,人本质上就是碳水化合物。这是认识低维。例如,既然人归根结底,都是一堆碳水化合物,那么为何差别那么大呢?除了外在的体貌差别,尤其智力方面精神方面。决定人类差异的根本是什么呢?从化学、分子物理学层面,这个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释。直到基因学诞生。诞生,基因遗传学,仅仅是解释了一些现象,最本质的生命的奥妙,基因遗传学,也是无能无力的。讲得俗一点,西医,对人体,对生命的认识太低级了。华夏文明,起源与天道,对生命的认识是最本质,最高维的。认识世界,不仅仅是人类,视角是最高维的。信奉“天人同构”,即整个世界是一个文明嵌套的世界。这种世界观,是最本质的。人,以及世间万物,都是天地所生。天地怎么生?“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就是万物产生的秘密。阳气与阴气的气,其实与“二十四节气”中的“节气”的气,是一个气。阳气指天,阴气指地。换言之,太阳光转化为了复杂结构化的有序信息。这是地球生物圈的最大奥秘。光结构,来做太阳,我们把它称之为阳气。而碳结构,来自地球,我们把它称之为阴气。这个由太阳光转化为信息结构的功能,在华夏文化里,被称之为“神”。神,即造化之良能。鬼,是造化之隐匿。很明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神与鬼,指的是天地之间的生、化、合的奥秘,而绝不是什么人格化的怪力乱神的幺蛾子。(有些智障把妖酋野鬼奉为神,殊为不智)神的能量从何而来呢?这句话换成西方人的口吻,类似可以这样说:即世界的原动力来源于何处?西方科学界信奉了神学。在我们华夏文明,这个问题非常容易回答:神得一而灵。这个一,就是太初,就是道。太阳光为何可以转化为信息结构的原因,是因为道设定好的,这个神奇的功能,被称之为“灵”。道,为何有这么大的本领呢?因为,道,是宇宙中一切生死的总策源地。道,在哪里呢?道,在有无相生之外,在生死之外的地方。道,其实,也是一种生命。何谓生死之外之地呢?《道德经》是这样描述的:“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是形状瓦解,解其纷,是结构瓦解和其光,是能力瓦解同其尘,是质量完结。。。。。。。。一切的一切,全部都瓦解了!而正是生与死等所有因素全部被瓦解了,质量能量循环才能升级到超质能循环,天地这个宏大的高维框架才能被生成出来,万物则得以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无穷的生死之变。不破不立。天地生,万物生,人类生。人的产生是光结构与碳结构的复合,同样,人的死亡也是双重的,要发生两次。一次是光结构先消解,我们俗称“人没气了”,这个气,其实就是阳气;西医临床对死亡的认定其实也是非常可笑,一般是以呼吸停止或者心脏停止跳动为标准。所以,医院经常闹出“死人复生”的笑话。华夏文明认为,人失去了阳气,或者讲,一个人体,阳气枯竭,人的光结构层面瓦解了,这是灵魂的消亡。遂后,肉体失去循环的动能,慢慢地肉体也开始枯槁,入土后,微生物再把人的碳结构彻底瓦解。前面讲了灵,那么魂魄是什么?魂是指光结构的日常动态化的存在,即阳气的具现。魄是碳结构的日常动态化的存在,是阴气的具现。一个人,有魂,没有魂,一眼就看出来了。一个人焉头打耳,没精打采,我们一般称之为“失魂落魄”。我们华夏文明认为,人死,光结构先分解,即魂魄先消散,然后肉体才死亡。换言之,人活着,魂魄存在,人死了,魂飞魄散。死人没有灵魂,活人才有魂魄。人的魂魄,居住的地方,为灵府。灵府就是心。这个心,不仅仅指心脏。如同,肾,不仅仅指肾脏。心,不单是解剖学上的一块肌肉。一块肉,怎么会自动搏动呢?西医,从人体解剖学角度,永远无法解释,为何心脏会不停跳动。这个心,指的是:在胎儿孕育,开始胎动的那一瞬间,能让一块肉动起来的东西。而解剖学意义上的心脏,可以算是心的外层保装盒。如果流俗降维地理解“灵”,可以把灵比喻为从道那里来的特派员。这个特派员,有特殊的本领。这个本领,或者可以理解为造化,这个本领源自道。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灵,是阴阳化合反应的前提,可以认为灵的作用就是“冲气以为和”。如果,灵不存在,则会出现“神无以灵,将恐歇”的可怕后果。神,歇菜了,造化工厂就关闭停工了,所有的生命机能,就会走向紊乱。所以,《黄帝内经》讲,最高明的医道是治神。《黄帝内经》说:第一治神,第二养生,第三针灸,第四汤药。其实养生也是治神,针灸还是治神,汤药还是治神。不过到了用针灸、汤药治神就已经是“已病”层次了,治神,养生境界类似于文斗,针灸,汤药已经达到武斗了。《黄帝内经》的下部,叫《灵枢》的原因也在于此。人死了,到底有没有灵魂存在,相信,这个问题不用讨论。因为,中国人,绝大多数是不相信的。相信人死了,依然有灵魂游离在外的人,在地球上占大多数,这种人,就是宗教信徒。他们相信的这种人死了,魂魄依然存在,游离在外的东西,俗称:鬼。天地间,因为神得一而灵,所以,天地可以造化万物。同样,人体也是如此。因为人的神得一而灵,所以,人可以称之为生命,(从胎儿的胎心开始得一而灵)。正常人的灵,住在灵府里,如同一个领导,指挥着做具体行政工作的“神”,去完成各种人体生命活动。这样,从外在表现看,此人就表现为健全的生命体征。这可以认为这个人的魂是正常的。魂,不正常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有个成语,叫“魂不守舍”。即我们俗称一个人“掉了魂”。魂不守舍的意思就是灵不居住在灵府里了。灵离开灵府的原因,主要是:有东西,把灵这个人体的君主,赶出了灵府。灵被赶出灵府的原因之一,就是灵比较虚弱。灵,无疑是需要滋养的。滋养灵,一般称之为治神。治神的本质,即滋养人体内灵府中的灵。灵的滋养方式,主要靠阳气滋养,最好的阳气则源自太阳,所以,伏天晒背的本质,不仅仅是顺通人的肉体经络,更主要的是滋养灵魂。这就是典籍所记载的:(晒之功力可云大矣):壮先天之元阳,滋後天之真阴,神光洞彻,表里不遗,阴翳潜消,营卫无间;即使周身大积,能令伏不为患。自是每伏必晒,诸积病悉不为患,而潮湿拘牵则截然而止,不乞灵于草木者几二十年矣。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虽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伏天晒背,可以滋养灵魂,但也是需要一个前提的。即,需要一个门槛。这个门槛就是,摒弃淫祀,破除迷信。何谓淫祀?相信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的东西,这种行为就是淫祀,就是迷信。人是怎么失去自我,失去居住在灵府里的灵的呢?这些把人的灵魂赶跑的邪恶力量源自哪里?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人本身。这种人,坚信光结构不会瓦解,即迷信灵魂不灭,鬼神不灭,并且荒谬地认为,它们是妖怪一样的具象的人格化的客观存在。这些人,是怎么把自己灵府中的灵赶走的呢?要知道,住在灵府中的灵,从胎儿的胎心开始动开始,就开始住在灵府里了,算是老住户,老街坊了。赶走老住户,可不容易。很简单,就是自我蒙蔽,自我戕害。具体方法,说穿了,也不新鲜,无非就是家贼引外鬼。把自己的居住在灵府的灵赶走,代之以外来的“偶像”。这样的人,我们俗称他们“心里有鬼”。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那些追星族、痴球迷、狂信徒、极端宗教分子等,其实有很多共同的特征。大致归结为几个字:——痴、狂、疯、妄、傻。前面我们讲了,如果光结构不瓦解,不能复归于一,那么神就无法得一而灵,于是,人的君主就住不到灵府中去,灵府里空荡荡的,神这些干实际工作的工作人员,又得接受一个君主的指挥,怎么办呢?很好办,从外界找一个偶像,放在灵府里,李代桃僵,鸠占鹊巢,充当虚假的君主。所以,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偶像崇拜者,外在表现大同小异。都是天天一幅魂不守舍的精神屌丝样,精神状态极不正常。例如,神神叨叨的,对着空气讲话;烧女巫,进行食物禁忌,神不让吃,饿死也不吃;一言不合就杀人;自己省吃俭用,却把攒下来的钱无偿赠送给要饭鬼。有的,一副精神小伙模样,天天嘴里念念叨叨,眼神空虚又疯狂。有的趾高气扬,一副智珠在握的牛掰模样;有的跟人说话,神神秘秘的,一幅刚才下水道里钻出来的随时准备逃跑老鼠的模样。这种人,天天晒背,也无法补充阳气。因为,他的灵魂已经被侵害,人体内的君主被自戕了。俗称“失去自我”、“行尸走肉”。也有叫人肉炸弹的,当然,有的游戏《生化危机》里叫做“丧尸”。五伏天晒背的现代晒法与注意事项虽然典籍里记载了大致的伏天晒背的方法,但是毕竟过去几百年了,客观情况无疑发生了很多变化,所以关于今天伏天晒背的具体的方法,不一而足,总原则是: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例如,即使是在同样的入伏的三天里,南方城市与北方城市的天气情况也是不同的,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是裸晒。如果没有条件,尤其女同胞,可以穿露背装晒。关于,伏天晒背的地点选择,有人讲,随时随地,哪里都可以。这种观点,其实,我不敢苟同。但是,非要讲伏天晒背的地点选择,或者说得郑重点,伏天晒背的堪舆选址问题,其实有点言重了。晒个背而已,选什么风水呢?没必要。当然,选择一个好的晒背地点,绝对是重要的前期准备工作。个人建议,找一个山坡,最好在大树下,头部藏在树荫,身体暴露在阳光下。暗含头阴体阳。至于穿什么衣服,也是因人而异吧,例如,男同志穿短裤,女同胞穿露背装,都可以。再次提醒,身体如何暴晒,问题不大,一定不要暴晒到头部。还要注意一点,有一类人三伏天不能过多晒太阳,即阴虚火旺体质的人要少晒,阴虚的人本身阳气很足了,再不注意在太阳底下暴晒,那就要阴阳失衡生病了,阳虚的人才要大晒特晒。关于晒背的时间,每个人身体状况不一样,需要因人而异,我的建议是一开始,时间要短,例如10分钟。然后过渡到15分钟,一刻钟。一次不能超过30分钟。30分钟歇一歇。有人问,伏天晒背固然不错,那么只能晒背吗,晒前面不行吗?可以,少量。最好还是晒背,原因很简单。腹为阴,背为阳。因为从人体来说,任脉阴经在前,督脉阳经在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除了在伏天,即入伏的这三天,别的时间段能否可以晒背呢?我认为,当然可以。但是一定要适度。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不建议刻意追求晒爆皮,那不是目的。如果晒爆皮的,一定要注意不要弄破皮,损伤到真皮组织。关于防晒霜。建议在避免晒伤的前提下,尽量不要涂。但是,有些人皮肤很娇嫩,可以薄薄涂一层。六三阳与三阴三阳开泰,这句话大家肯定听过,那么什么是三阳呢,三阳开泰具体什么意思呢?一般认为,三阳指的是:动则升阳、善能升阳、喜能升阳。当然还有另一种解释是三条阳线开启泰卦的意思;泰卦画法是先画一、二、三个阳爻,后画一、二、三个阴爻,占此六爻,就是三阳开泰。但是我讲的三阳,不是以上内涵。我讲的三阳是:天阳,地阳,人阳。主要讲,“伏天晒背,得天阳也”的内涵。所谓,天阳,就是指太阳。人通过伏天晒背,直接得到了太阳散发出的阳气,这个过程就是得天阳。人得天阳,是标准的天道范畴。因为,人的产生,其实就有太阳的因素。还是那句话,万物生长靠太阳。这里面隐藏着天地造万物的秘密。秘密就是碳结构与光结构不停地进行循环,万物不停涌现出生死之象。前面的关于光合作用的论述,对象就是太阳,主要是关于天阳。关于万物生化与太阳的关系,在前面阴阳学说那一段,讲得已经很详细了。地阳是什么呢?地阳,我姑且定义为:地球上生长的能为人类补充阳气的东西。主要包括食物和药材。俗称:天材地宝。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例如,人参。很多人,对中国的“天材地宝”有误解,尤其那些被西方思想体系洗脑过的。他们这类人,对食物、药材的理解,非常浅薄。他们主要依据一个词,叫“有效成分。”这非常荒诞。很明显,有效成分是个伪概念。还有,西方所谓的营养学更是跳大神的学科。在中国古代的道家看来,一件事物,一个东西,最本质的是其“物性”。何谓“物性”?物性,流俗地讲,就是区别与其他物质的最本质特征,即特质。例如,辣椒。一般人感觉,辣椒的物性就是辣。其实,在道家看来,辣椒的物性是催阳。即可以催发人体内的阳气运行。如果把人体内的阳气,比喻为一堆木柴,那么,辣椒就类似于一个打火机。在西方人眼里,蚕蛹与鸡蛋是差不多的东西,因为,都是高蛋白的成分。从化学仪器分析出物体的成分,如果类似,就想当然地认为,这两个物质类似。在中国人看来,这非常荒谬。很明显,这仅仅是碳结构类似,光结构层面看,很可能大相径庭。例如,人参是热性的,西洋参就是凉性的,这一点,西方人永远无法理解。这种反应物体的本质特征的物性,中医一般用“四气五味,升降浮沉”来描述。很显然,与物质的基本成分,什么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相比,这无疑是一种动态的高维的表述方式。当然,西方人也是理解不了的。因为,一个东西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无法用仪器进行量化标准化,看不见,摸不着,就是伪科学。中医,源于道医,肯定不是科学。这是无疑的,所以,讲中医不是科学,是伪科学,这是标准的白痴论调。那么,是西方人智商低吗?这件事其实不足以反映西方人智商低,主要是他们思想体系比较低级。有人讲,西方人测不到经络穴位,测不到药物的四气五味,是因为其医疗器械不够先进。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的确,西方人的学问,确实有严重依赖器物的特点。他们的仪器的精密度,就是他们智商的天花板。众所周知,一个东西,例如中药材,当归,最重要的是当归的“气”。中医,讲究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这就是物性,这就是气的性质。西方的医疗器械,对中药的这种本质物性是无能为力的,即西方的仪器无法感知到“气”。无能为力,不要紧,对仪器升级换代,不就行了吗?其实,是不可能的。这主要是理论层面的浅薄与低维。西医,最高的天花板,即化学成分分析。至于物质的“气”,他们根本不承认其存在。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气,分阴阳。他们更是无法理解。从这一点看,别看西方所谓的蝌蚪学,发展到了量子力学,西医对物质,对客观世界的了解非常低维。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西方人笨,主要是西方人的知识体系不够高维。从某种意义上讲,所谓地阳,主要是指食物中蕴藏着的对人体有益的阳气。《本草从新》记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说明用艾叶,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无疑是湿邪的一大克星。所以,艾叶,即是地阳之物。打开网络搜一搜,地阳之物,其实很多。例如:鹿茸、紫河车、巴戟天、仙茅、杜仲、续断、肉苁蓉、锁阳、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沙苑子、蛤蚧、核桃仁、冬虫夏草、韭菜子等。这些食材性多燥烈,易助火伤阴,阴虚火旺者忌用。人阳是什么呢?我的定义是,人阳即指的是真人,圣人,君子、民族英雄等。除了上古三皇五帝,具体的就是配享文武庙之人。真人通天彻地,圣人教化天下。君子,如沐春风。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鼓舞人心。真人、圣人、君子不仅日常生活中,自带一种感染人的气场。他们的著作诗作典籍也往往自带一股鼓舞人心的力量。这种气场,这种书籍中蕴含的力量,也可以狭义的称人阳。例如,华夏经典。毛泽东,新中国的缔造者,被中国人民称为“红太阳,大救星”。其一生的革命事迹以及著作,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在精神层面给全世界各地各民族无数的劳苦大众,带去温暖、带去希望,带去力量。这就是典型的圣人级人阳。我们华夏民族之所以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主要是真人,圣人,君子之类的人阳,层出不穷。而西方,一直没有诞生什么杰出人物。即便有些人物,有点个人能力,可惜私德极差,根本无法站在太阳光低下细观。这主要与西方的风水不好有关,人种也有关。同样的,与天阳、地阳与人阳,相对应的,有天阴、地阴与人阴。天阴,即指的是月亮。即太阴。地阴当然是指的富含阴精之气的东西。例如海参,即滋阴之物。大家容易忽略的一点是,水果,其实多是阴寒之物。对中国人而言,水果其实不是什么好东西。因为,中国人的体质是中性体质,故所食之物须不偏不倚,阴阳相合为宜。这就是为何中国人不能多食水果。顺便提一句,西游记中的人参果,又名“草还丹”,就是大阴之物。那么,与草还丹相对的大阳之物是什么呢?答案是蟠桃。蟠桃又名“绝情丹”。虽传说中是西王母所有,实际乃太上之物。在中国文化里,一个真正的男人,至刚至阳的男人,不仅仅表现为多情、绝情,最高境界为“太上忘情”。当然,这个境界,凡人无法触及。一般人,区区妄境之劫都难以逾越。有人问,又不是修真小说,现实生活中,有妄境吗?何谓妄境?答案是:有。网络就是一个巨大的妄境。至于人阴,大家估计能猜到。就是那些在各种领域坏到一定级别的、带来巨大负能力的人渣。即阴腐之人。公知,买办,就是人阴的典型。当然还有很多,例如:法学叫兽、焦虑贩子、鸡汤圣母、软骨律师、环保圣母、经济学老良性等等。需要指出的是,不男不女的中性人、小鲜肉也是人阴的一种。三阳与三阴,其背后就是世界的光明与黑暗。一个人,如果想身体健康,其实很简单。保持一个原则:趋阳避阴。具体做法,就是辨清三阳三阴,做到三多三少:即多晒太阳,多吃富含阳气的食物,多与正人君子在一起。少过夜生活,少吃阴凉寒湿之物,少与阴腐小人为伍。三伏天就要到了,希望大家尽可能的都去晒背,得天阳、祛阴湿,成为一个健康向上的人。
想加入这样的社群学习吗?
请添加管理员入群:FJQ备注:申请入群《纪录片》:回眸百年中医上《纪录片》:回眸百年中医下
《本草中国第二季》1-12全集《中华医药抗击疫情》1-5全集
1.绝佳食用花生的几种方法
2.个穴位对应的治疗病症(收藏!)
3.中医药抗疫“三药三方”收藏!4.女性宫寒,生下的孩子是这样子!5.宣宾老师的傻瓜灸法6.放几滴血,口腔溃疡就会痊愈点赞在看,一起为健康加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