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一一汉字文化博物馆序言

云南白癜风治疗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一一汉字文化博物馆序言1

文/张国生

看到这个题目,有人可能会有疑问:不是说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吗?你怎么说是“五大发明”呢?

我要十分郑重地告诉你:我国古代不仅有“第五大发明”,而且“第五大发明”的价值,比四大发明的总和还大。

那么,这个古代的“第五大发明”是什么呢?

告诉你:是汉字。

对此你可能并不理解,并不认同。不过没关系,先看看下面的内容再说。

汉字是世界上仍在使用的历史最悠久的文字

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原始氏族公社末期的陶器上,已有了简单的文字符号,一般认为是汉字的雏形,距今已有六、七千年(见下图)。如果从这个时候算起,这一发明比“四大发明”的任意一种都要早得多。

半坡陶文1

半坡陶文2

年,河南舞阳县贾湖村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发掘出甲骨契刻符号,距今年左右。其中个别符号形体与甲骨文相似。学术界称其为中国最早的文字雏形。(见下图)如果从这个时候算起,这一发明更比“四大发明”的任意一种都要早得多。

贾湖文化遗址中带有契刻符号的甲骨

这不是“目”吗?

这不是“日”吗?

现在能看到而又能认读的最早的汉字是多年前的甲骨文。这已是相当成熟、相当系统的汉字了。(见上图)即使从这个时候算起,这一发明比“四大发明”的任意一种也要早得多。

甲骨文

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字像汉字那样历尽沧桑,青春永驻。

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见下图)有年的历史(也有说年)。但在公元年后,它消亡了。

古埃及年前的圣书字(见下图)也是人类最早的文字之一。但它后来也消亡了,有记载的古埃及文化也被深深埋藏起来了。

历史上消亡的著名文字还有玛雅文、波罗米文等等。

  

而汉字不但久盛不衰,独矗世界文字之林,还不断地得以发展,影响也越来越大,成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使用人数达到13亿以上)。

  这是为什么?

  因为汉字有十大优势。

汉字的十大优势

1.汉字读音最响亮、最动听

汉字一字一音,没有清辅音[1],因此读起来响亮、清晰,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每个音又分为四个声调,所以读起来又像唱歌有音阶一样婉转动听,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用这种语言写成的诗文,有铿锵锐耳、抑扬顿挫的美感,特别是诗。中文诗讲究平仄、对仗,所以,诗句可以特别整齐、节奏特别鲜明,读之特别琅琅上口。可以说,没有哪个国家的诗歌可以和我们相媲美。

汉语不但读音动听,而且语音丰富。汉语有21个声母、35个韵母,再分四声,连乘的结果是个声音(但是实际上被用到普通话中的仅个)。英语则不同,国际音标中,英语有20个元音和20个辅音,没有四声,所以英语的声音种类不会超过20×20=个。这样比较一下就会看出,汉语的发音种类至少是英语的3倍。超过个的读音怎么表示呢?只好增加单词的长度,所以英语的单词普遍比汉语长。这样一比又不难看出,汉语是多么的言简意丰啊!

  由于汉字语音响亮清晰,所以在“人机对话”方面又占有明显优势。有人预言,21世纪是“汉字的世纪”。还有人说,汉语应当成为“世界语”。

2.汉字字形最优美

优美到什么程度呢?它已成为一种艺术——书法艺术。

汉字的书法艺术是任何其它文字所无法相比的。下列古代书法作品已经成为无价之宝:

颜真卿多宝塔碑

柳公权玄秘塔碑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王羲之兰亭集序

怀素自叙帖

3.汉字最好认

我们先来作个测验:你数一数下面两种排列方式的圆点,哪一种能更快地数出其数目?

①●●●●●●●●●●●●●●●●

②●●●●

●●●●

●●●●

●●●●

当然是第二种,用不了一秒钟:四四十六么!而第一种,则要一个一个地数,需几秒钟时间,还容易数错。

为什么?因为人眼的视野总是一个面,而不是一条线。所以前者线性排列,不易辨认;后者排成方块,一目了然。

这个检测与汉字有什么关系?告诉大家:前者相当于拼音文字——线性文字;后者相当于汉字——方块文字。这个检测可以说明,汉字比拼音文字好认,有更高的阅读效率。曾有人主张把汉字改为拼音,那肯定是东施效颦。

假如把汉字改为拼音

拼音文字不如汉字好认,如果把汉字改为拼音,有一个问题也不好解决:

我想写“公式”二字,于是写出了“gōngshì”,但是,它究竟是“公式”呢?还是“公事”、“工事”、“攻势”、“宫室”?如果不标声调,还有“公使”、“共识”、“工时”、“共事”、“拱式”、“拱石”……太难以判断了!

至于“事实”(shìshí),就更麻烦了:事实、适时、是时、是实、事事、誓师、逝世、世事、视事、实施、石狮、时时、时世、失事、师事、失势、史诗、诗史、史诗、史实、时事、实事、石室、石市、时势、失时、石氏、师氏、施氏、释氏、嗜食、嗜诗、弑师……

再看拼音“yìyì”,写出汉字是:意义、意译、翼翼、异议、熠熠、奕奕、异义、异意、悒悒、亿亿……

你有个同学叫李丽,但用拼音打字给她写信,你需要选择,读音为“lili”的同音词太多:李莉、李立、李利、李力、李黎、李礼、李理、粒粒、历历、离离、漓漓、呖呖……

为了说明汉字不可改为拼音文字,赵元任[2]老先生写了一篇《施氏食狮史》: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室。石室拭,氏始试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这段文字若用拼音写出是这样的:

Shishishishishi

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shi.

这让人怎么认呢?

汉字改成拼音,还有个无法解决的问题。中国方言众多,有的方言之间互不相通,语音差别超过英语和法语、德语。以“日”的读音为例:北京人读“日”,沈阳人读“一”,武汉人读“二”,上海人读“三”,四川人读“四”[3],广州人读“亚”……若用拼音,拼出来五花八门,这可怎么认得清,读得懂?

1.前几年,东南沿海某地经济发展很快,新华社两个记者前去采访。当地领导介绍:我们经济发展得快,主要经验是两条:一是抓住妓女,二是放宽警察。

记者摸不着头脑:“抓住妓女”和“放宽警察”,与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呢?

同学们,你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

后来问了“翻译”才知道:是“抓住机遇,放宽政策”。

2.网传汕头市委书记在橄榄节的发言(扩号内是翻成普通话)。全文如下:

大费开鼠(大会开始),项在请领导发羊(现在请领导发言)。

各位女婿乡伸们(各位女士先生们),瓦们上头(我们汕头),轰景买丽(风景美丽),高通荒便(交通方便),山鸡很多(商机很多),欢迎你来上头偷鸡(欢迎你来汕头投资),瓦花展(我发展),你撞墙(你赚钱),大家共同偷鸡(大家共同投资),大家共同撞墙(大家共同賺钱),吓吓大家(谢谢大家)!

好在方言虽相异,文字却相同,所以全国各方言区之间读书读报、书面交流没有障碍。

有同学可能有不同意见:许多汉字笔画很多,怎么能说它好认呢?

其实,笔画多,只能说它不好写,不能说它不好认。而且,越是难写的字越是好认,例如“爨”字(见下),30画,只需学习一遍,下次肯定很容易认出。

爨小篆写作

读“cuàn”,意思是烧火做饭。

别看笔画多,其实很好认:下面在烧火,火上加木柴,上面像锅灶和笼屉。

古文字更好形象:还有两只手在添柴。

相反,不好认的倒是笔画不多但字形相似的字,如:已、己、巳,戊、戌、戍、戎等。更不好认的是拼音文字,字母类似“已己巳”。

4.汉字意思最好懂

请比较下面一组中英文的词:

汉字词英文词

牛ox

公牛bull

母牛cow

小牛calf

牛肉beef

牛奶milk

这六个英文词,虽然意思都和牛有关,但写出来、读出来却“风马牛不相及”,要认识它们,必须一个一个地学,一个一个地记,毫无规律可言。而汉字词,只要认识一个“牛”字,就知道所有带“牛”的词都与牛有关了。

再比如“pork”这个词,是英语的猪肉,但它和“pig”(猪)、“meat”(肉)没有任何关系。如果把猪(pig)、牛(ox)、羊(sheep)和猪肉(pork)、羊肉(mutton)、牛肉(beef),猪油(lard)、羊油(suet)、牛油(talon)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就会发现,汉语是一种“组合语言”,它能将词汇分解、组合——将事物先分类,并且给出一个类名,然后在类名的上面或下面再放上种名,两者组成词。这样不但大大的减少了需要记忆的词汇,而且将词汇按照一定的逻辑整理得又好懂又清楚。比如原来有一万个名字,现在分成一百个类,每类一百种,需要理解记忆的仅仅是一百个类名和一百个种名,共二百个,也就是说,汉语的双音词能用+个字表示英语中×的词,三音词则能用++的字表示××的词。

由于汉字能这样组合,且构词能力又是这样的强,所以认识了一定数量的汉字,就等于认识了无数的词。即使有新词产生,也是建立在旧字的基础之上的,词义也容易理解。例如“火箭”、“导弹”、“飞船”这些新词,不就是“喷火的箭”、“制导的炸弹”、“能飞的船”么!英语可不同,其词汇量至少是汉字数量的平方,而且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外来语变成新的英语词汇,这些新词和旧词没有什么联系,让人学不胜学,使用英语的人在学词方面实在是太苦了!

一位留学生的感叹

英文试图给天下每一事物起一个名字。宇宙无穷,于是英文词汇也无穷!词汇如“光幻觉”、“四环素”、“变阻器”、“碳酸钙”、“高血压”、“肾结石”、“七边形”、“五面体”都只有专业人士才会。一些基本概念如“长方体”“酒精绵球”“血压计”也只有专家才会讲!生活在英文世界真是对无知无奈,可悲可怜!一般人掌握2千个汉字,可以读书、看报、搞科研。可在英文世界里,没有2万个字别想读报,没有3万个字别想把《时代》周刊读顺,大学毕业10年后的职业人士一般都要懂8万字。新事物的涌现,总伴随者英文新词,例如火箭(ROCKET),计算机(COMPUTER)等,可汉语中,不就是用“火”驱动的“箭”、会“计算”的“机”么!英文可不能这样组词,原因是“太长”了。如火箭将成为“FIRE-DRIVEN-ARROW”,计算机将成为“COMPUTAIONAL-MACHINE”。目前英文词汇已突破40万,预计21世纪中叶将突破万大关。

5.汉字最稳定

汉字是一种最稳定的文字,自秦始皇统一文字以来,汉字的变化不大。而外文呢,几千年来不知变了多少次:古埃及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演化成腓尼基文字,腓尼基古语又演化成希腊语,希腊语又演化为拉丁语,拉丁语又变成法语,法语又演化成英语。拉丁语向东又成为斯拉夫语系,斯拉夫语系又演化成俄语……

由于汉字的稳定,中国的高中毕业生就能基本看懂两千多年前的《史记》;而英美的大学教授,如果不是专门的古代文字研究者,也看不懂二百年前的文字。中国的物理学专家可以凭借他在中学时代的化学基础知识通读化学专家的论文,反之依然;而英美的不同行业的专家要交流他们的学术成果,则是对牛弹琴。现在英美的人们读沙士比亚原著已困难重重,更不用说读年前的乔叟。这也不奇怪,毕竟英文年前才统一了拼写。

也由于汉字的稳定,用汉字记录保存下来的古代典籍远比其他文字的多,用“浩如烟海”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而其他文字的典籍,别说没有多少,还有许多不能识读。

这种稳定性,还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统一。杨振宁先生曾说:“为什么中国没有分裂成许多国家?中国的版图比欧洲的版图还要大,中国的人口比欧洲的人口要多很多倍,中国的民族传统,是许多民族混流起来的,不比西方不同民族的数目来得少,可是并没有像欧洲这样分裂成许多国家。或者像印度,虽然形成一个国家,可是里头有很多不同的宗教,很多不同的语言。这是什么缘故呢?我觉得其中是取主要的,就是因为中国的文字是象形文字,有一个很强的统一趋向,不是拼音文字,不必文随音转而增加分裂的可能。”(《中国文化与科学》)

6.汉字能“见形知义”

试比较汉语和英语的下面几个字:

手hand

袋bag

男孩boy

你能说出英语为什么这样写吗?不能。不仅你不能,大概整个世界上也没有人能。

但是,中国的普通小学生就知道:“手”字是由象形字变化而来。“袋”和“孩”是形声字,其中,“衣”、“子”分别表示字的意思,“代”、“亥”分别表示字的读音。“男”是会意字,表示“在田里出力的人”(另解释为拿着“耒”在田里干活,见下)。

可以说,汉字,字字有来历

请看下列字例的来历:

汉字有四种基本的造字法:

1.象形:描画实物形状。如:人、日、禾。

2.指事:是用指示性符号表示意义。如:上、下、刃、本。

3.会意:集合两个或几个独体字以表示意义。如:从、见、寒、尖、卡。

4.形声:由“形”和“声”两部分组成。如湖、铜、宇。

……

因为这些造字法,汉字字字有来历。

再例如,一个“方”字:

加上言字旁,就知道是“访问”的“访”;

加草字头,是“芳香”的“芳”;加反文旁,是“放置”的“放”;

加“户”,就是房子;

加绞丝旁,就是纺线、纺织;

加“舟”,是一种船;加左耳朵,就是边防、海防的“防”;

加肉月旁,就是“脂肪”的“肪”……

“蚄”、“鲂”、“鴋”、“牥”、“钫”、“趽”是冷僻字,很少有人认识。但是,小学生都能猜出来:它们都读“方”,其中:

“蚄”是一种虫子,

“鲂”是一种鱼,

“鴋”是一种鸟,

“牥”是一种牛,

“钫”是一种金属,

“趽”肯定与“脚”有关

……

这些字词要是放在外文中,麻烦可就大了,连专家、教授都可能搞不懂,需要进行专题研究攻关。

日本汉字教育振兴协会会长石井勋先生评论说:“没有哪一种文字能象汉字那样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汉字是一种只需要用眼睛看就能思考,即使语言不同也能理解其意思的唯一一种文字。”

7.汉字能发展智力

拼音文字中,一个词的意思是若干个字母的简单拼接,字母与词义之间没有任何意义联系,只在大脑中引起一种简单反应。而汉字则不然。当我们接触一个字的字形时,既能想到它的读音,又能想到它的意思,还能想到它是什么结构,由哪种造字法造成,字的各个部件分别表示什么。至于词汇,更能联想到它由哪几个字组成,合起来是什么意思,是那一种组合方式,等等。这样,汉字在人的大脑中引起的反应远比拼音文字复杂。长此下去,人的头脑也会在阅读中得以发展。香港文字学家安子界先生说,汉字是儿童发展联想力的积木、七巧板和开发儿童智力的魔方,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也有人说,中国人、日本人头脑聪明,就与使用汉字有很大关系。美国科学家经过调查发现,中国和日本患失语症的人要比欧美国家少得多,其原因就是“汉字是复脑文字,可以平衡大脑两个半球的工作;而拼音文字是单脑文字,不具备这种功能”。

左脑和右脑

脑科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人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右脑有一定的分工。左脑主管逻辑思维,右脑主管形象思维。左右脑分工协作,才能充分发挥大脑的潜力。左右脑相比,右脑更具有“高级思维”功能——它将收到的信息以图像方式处理,瞬间即可处理完毕,因此能够把大量的资讯一并处理。心算、速读、直觉等即为右脑处理资讯的表现方式。一般人右脑思维受到左脑理性的控制与压抑,因此很难发挥其潜在本能。然而右脑发达或懂得活用右脑的人,听声音就可以辨别颜色,或者浮现图像、闻到气味。心理学家和脑科学家称这种情形为“共感”,是右脑的潜能。

科学研究早就证明,汉字是“智能文字”,“复脑文字”,具有联想和形象思维的功能,所以学习汉字有利于开发大脑潜能。

8.汉字最有逻辑性

汉字不像英文那样,每个事物都是一个单词,单词与单词之间没有什么联系,例如前文说到的Ox(牛)、bull(公牛)、cow(母牛)、calf(小牛)、beef(牛肉)、milk(牛奶),这六个英文词,虽然意思都和牛有关,但写出来、读出来却“风马牛不相及”,要认识它们,必须一个一个地学,一个一个地记,毫无规律可言。而汉字词,一个“牛”字,就把这些与“牛”相关的词都归为“牛类词”,而“牛类”又从属于“动物类”。

汉字:一部“植物分类学”

地球上的植物据说有50万种以上,要对数目如此众多,彼此又千差万别的植物进行命名和分类,实在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再把这些名称和类别记住,也很不容易。但我们的汉字却利用形声字的表义偏旁来分类造字,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植物类汉字中,

?草本植物从“艹”(草)

?木本植物从“木”

?人工种植的庄稼从“禾”

?竹子类植物从“竹”

这简直就是一部清晰的植物分类学!而且每个字的偏旁就这个字的“分类标志”,看到偏旁,马上就意识到这种植物的类别。就像我们在街上走,看到的每个人头上都有个“身份标牌”,标着“工人”“农民”“商人”“官员”……

我们的祖先造字,实在太科学了!

这种带着“分类标志”的植物类汉字有多少,又占多大比例呢?《说文解字》一书收字个,“草木禾竹”四大部首的字总数达到个,约占《说文解字》总字数的12.78%,各部字数如下:

?草部字

?木部字

?禾部字

?竹部字

也就是说,认识了“草木禾竹”这4个部首字,就了解了占12.78%的将近个字的“身份”。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我们没有学过,并不认识,但我们却知道它们的类别,还能猜出读音,就像街上的每个人,我们并不认识,但我们却知道他的身份,甚至知道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你看汉字神奇不!

再看动物类的汉字:

马部字都与马或马类有关,如:驭、驮、驰、驯、驴、驹、驶、驷、驱、骏、骑、骐、骥……

牛部字都和牛有关,如:牧、牵、牲、犁、犀、牯(母牛)、牤(公牛)、牦、特(三岁的牛)。

羊部字都与羊有关,如:羔、美、群、鲜、羚、羞、咩……

从“犬”的字都与狗有关,例如:臭(因为狗鼻子特别灵,所以表示“嗅”)、狱(像狗那样对咬,用以表示案件)、伏(像狗那样趴着)。犬作偏旁大多写作“犭”(俗称“犬犹儿”)。犬部字不只是表示狗,还表示各种兽类及其性状,如:猫、狐、狸、狼、狮、猛、猎、狂、狡、猾……

“隹”是汉字的一个部首,这个部的字都与禽类有关,例如隼(一种猛禽)、雀、集(见下)、雄、雌、雅(鸦)、雁、雉、雏、雕,还有繁体的雞、鴨、隻(只)、雙(双)……上世纪汉字简化,部分带“隹”的字改为“鸟”,典型的如鸡、鸭。

鱼部字绝大部分是鱼名,如:鲤、鲫、鲢、鲇、鳝、鲸、鲨、鳄、鲈、鳖……即使你不认识这些字,也可以凭部首猜出它的意思,凭声旁猜出读音。

这简直又是一部“动物分类学”。

9.汉字利于学习数学

我们先看一则报道。

各大媒体年12月3日报道:据世界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OECD)公布的一项评估结果,中国上海的中学生在数学、阅读与科学等方面的能力居全球首位。在所有的评估科目中,上海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比他们在美国、德国以及英国等国家的同龄人领先至少一年的学校教育。

该评估项目名为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每三年举办一次,由经合组织在世界范围内对超过50万年龄在15岁和16岁的在校学生展开评估,这些学生来自占世界经济总量80%的65个国家和地区。

评估结果显示,上海学生的数学成绩为,相当于比34个经合组织成员国平均分值的水平领先了三年的学校教育,比排名末尾的秘鲁则领先六年。上海在全部三个科目中的成绩都高于排名第二的新加坡20分以上,在数学上更高于第二名40分。在全部三个科目上,排名靠前的国家和地区都在东亚,紧随上海之后的有新加坡、香港、台湾、韩国和澳门等。而美国的数学分数为分,低于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平均分数。

读这则报道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上海,其实代表中国;名列前茅的香港、台湾、澳门,也是中国;新加坡则以华裔为主。据此,中国学生、中国人的数学能力世界第一,再一次得到确认。

相比之下,欧美国家虽然经济发达、科学文化发达,但他们的学生和成人数学能力很差则是事实。网上有文章谈自己在美国教学经历,美国中学生、大学生计算诸如12-4这样的题目,居然还要按计算器。欧美各国,中学的教室里还张贴着乘法表,他们初中生的乘法计算能力,相当于我们小学二年级水平。英国广播公司还曾报道,有万成年人的算术能力相当于10岁孩子的水平。

为么会有这种巨大反差?我认为这和中国人使用汉字有关——汉字,十分有利于学习数学。

我们做两项对比。

第一,请你用英语写出“1—20”的数字。

发现没有,对中国人来说,从一到十,不但笔画简单,而且都只需一个音,从十一到一百也只需两个音。

但是英语,请看:

3,three,两个音;

5,five,3个音;

6,six,3个音;

7,seven,两个音;

8,eight,两个音;

9,nine,3个音;

11,eleven,3个音;

12,twelve,3个音;

15,fifteen,3个音;

16,sixteen,4个音;

17,seventeen,3个音;

19,nineteen,4个音

……音节明显比汉字多,多数是三到四个音。

而且从11到20,英语都是每个数字一个名称,并不是十进位制,很不好记,更不好理解。更麻烦的是,在英语里,表示“十”的概念,需要三种表示法和读法:单独的“十”为“ten”,“十三”的“十”为“-teen”,“二十”的“十”为“-ty”。

相比之下,汉语,“十一”就是十加一,十二就是十加二……多简洁多好理解啊!逻辑多简洁明晰啊!

这是英语,我们再来看看法语怎样表示数字。网上有嘲笑法语的文字,被称为“咆哮体”,简直让人笑掉大牙:

法国人数数真是极品啊!76不念七十六啊!念六十加十六啊!96不念九十六啊!念四个二十加十六啊!法国人数学好得不得了!电话号码两个两个念啊!不念腰七六九八八四七二啊!念一百加六十加十六、四个二十加十八、再四个二十加四、再六十加十二啊!你们还找美眉要电话啊!电话报完一集葫芦娃都看完了啊!

再看见德语怎样数数:

德国人数数,两位数时先数个位,再数十位:

?28叫8和20(achtundzwanzig)

三位数时,先说百位,再数个位,后数十位:

?叫,8和20(hundertachtundzwanzig)

更麻烦的是:

?,读作,3和20千,,6和50

(hundertdreiundzwanzigtausendvierhundertsechsundfünfzig)

好别扭!

由于汉字数字的简洁、明晰,逻辑的简洁、明晰,中国儿童学数数,学数学要容易得多,中国学生、中国成人的数学能力比英美要高得多。

第二,请你将“二二得四”翻译成英语。

大概有下面几种译法:

Twoplustwoisfour

Twomultipliedbytwoisfour

Twotimestwoisfour

不比不知道,汉语的“二二得四”只有四个音节,不但十分简洁,而且琅琅上口,所以小学生很容易就能把“九九歌”背熟。

还有,在乘法“九九歌”中,出现的汉字只有十一个,音节也是十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得”。大脑只需要记下这十一个音节,然后在“九九歌”中反复念诵就记住了全部乘法口诀,并学会在运算时应用。这看似简单的数字和九九歌,平时认识不到有多了不起,但它确实是祖先的伟大发明。

英语则不然,不但复杂,而且拗口,不容易记熟。中国“九九歌”音节整齐的诗歌模式根本无法翻译成英文,即使翻译了也无韵无律,读音格外复杂,一点也不好记。所以西方是没有“九九歌”的,据说英美的许多初中,教室里还张贴者乘法表。那么从小使用英语的人,计算能力比使用汉字的人要差远了。

进行了这样的对比,我们不得不感叹,汉字表示数字的形式和逻辑,确实是祖先非常伟大的发明!汉字确实非常利于学习数学!

10.汉字节省资源和时间

你可能有这种感觉:把中文翻译成西文,或写成汉语拼音,篇幅会明显加长。反之,英文著作译成中文,就变薄了许多。二者相差多少呢?中文译成西文,篇幅至少加长一半,甚至一倍。

根据全苏印刷科学研究所的统计,用同样大小的汉字和俄文字母印刷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俄文本竟是中文本的5倍!读一部书,如果中文用小时的话,俄文要用0小时![4]

也就是说,如果把汉字改成拼音文字,学生的课本、作业本要加厚一半到5倍,要多掏一半到5倍的书费;书包要扩大一半到5倍的体积和重量,现在的桌斗、抽屉、书橱容不下了,要换成大号的;学校开支要加大,学费要提高,学生家庭经济负担也必然跟着提高;将有更多的贫困学生不能上学;结果,文盲、科盲、法盲的队伍必然扩大,法盲队伍扩大的话,社会秩序和社会治安也会恶化……

这仅仅是从资源方面说,从时间方面说呢?随着阅读的时间加长一半到5倍,一切与阅读有关的工作都要加长一半到5倍……还有,渐渐地,没人认识汉字了,祖国的历史文化也将和古埃及、巴比伦的文化一样湮灭……

简直不堪设想!果真那样的话,中华民族将面临一场巨大的灾难!

由于以上十大优越性,汉字成了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据统计,使用汉字和汉语的人数达到13亿以上,雄踞世界首位。年10月29日,联合国大会第五委员会以93票对0票,一致通过把中文列为联合国的五种工作语言之一。

读了这些,你该理解了吧:汉字是世界上最科学、最优秀的的文字,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而且其作用比前四大发明的总和还要大。

[1]发音时声带不振动的辅音叫做清辅音。与浊辅助音相对。在美国英语里面,发清辅音的字母有:p、t、k、c、q、f、s(在词首或词中,前或后接清辅音),th(在实词中)、sh、h、ch、tch、ts、tr、wh。在俄语里,发清辅音的字母有:с、х、ф、п、т、к、ш、ц。由于声带不震动,所以清辅音的声音不清晰,不响亮。

1.赵元任(—)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年6月底被中央研究院聘为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语言组主任,同时兼任清华中国文学系讲师,授音韵学等课程。年起在美国任教,是中国现代语言和现代音乐学先驱。

[3]引自李梵《汉字的故事》页,中国档案出版社1年8月出版。

[4]这项统计资料引自李梵《汉字的故事》页,中国档案出版社1年8月出版。

作者张国生河北无极人。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大语文”流派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国语文课件之王,曾是CCTV中学生频道特聘教师。

曾在河北邢台八中和六中、深圳市石岩公学、广东碧桂园学校任教,并在北大附中网校、北师大远程教育网校、北京清大师德研究院、同济大学易思教育、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深圳诺亚舟(优学派学生电脑)公司、深圳国泰安教育技术公司等教育机构任特聘教授、研究员、高级顾问、副院长等职。

在学术刊物发表了多篇论文,出版专著16本,光盘15张,总字数在万以上。待出版专著还有一大批。

集多半生心血独立研发的《大语文课件》(12张光盘,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观念超前,境界开阔,资源丰富,训练扎实,注重探究与创造,对老师和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国内多家远程教育机构都使用这套课件及教学视频,获益的老师和学生以百万、千万计。运用信息化手段教学的语文老师大多下载和使用过他的课件。

张老师的课,出神入化,被称作“教育魔法师”。其课有以下特点:①有趣,对同学们有极强的磁力,能让不喜欢语文课的学生迷上语文。②内容丰富,训练扎实,应考有效,还曾出过状元。③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注重质疑探究与创造,观念领先国内,符合当代世界教育潮流。④德育效果极好而不露教育痕迹,没有说教色带和逆反心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afaox.com/dfbs/80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