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清晨,习惯性的打开手机,朋友圈里85后“资深”汽车媒体人丁丁的一条“夏利于12月18日正式停产”的消息让我目瞪口呆,没想到,在年末中国车市刚有回暖迹象的时候,一场汽车工业的变革在我们身边悄然发生了。
用丁丁的话说,如果不是业内人士,我们可能错过这条隐秘的新闻,错过了向这个伴随了我们近30年的夏利车型做一次告别……
年12月18日,夏利车型的第辆白车身下线,经典夏利系列N3的最后一辆车最终被喷涂为金色(也可以称之为土豪金吧),此后,夏利生产线正式关闭。
(PS:经典夏利是指基于丰田Charade系列设计的夏利TJ71、夏利A以及夏利N3等车型,即基于丰田平台的夏利车行全面停产,N5、N7采用的是新平台,仍将继续生产、销售。)
丁丁回忆说,年他还在上海上小学,一个星期五,父亲来接他放学时,在校门口倚着一辆红色的车向他招手,那是他第一次见到一辆属于他们家的私家车。她叫夏利,是那个平凡日子里难得能向小伙伴们炫耀的话题,后来家里有人干起了出租,开的也是夏利。这一切,都像是那个年代属于70后、80后的独家记忆……而夏利的故事,还要从上世纪80年代讲起。
一见钟情红遍大江南北
当时,在国内汽车界,上海大众占据了轿车领域的制高点,北京吉普则在越野车领域独占鳌头,相比之下,我国小、微车型市场还是一片空白,通过反复的研究论证,天津汽车工业公司成立了考察团奔赴日本,时任总经理纪学澂回忆说,很快他们就将目光锁定在了日本大发、铃木等善于生产小车的厂商身上,且对方都向津汽抛出了合作的橄榄枝。年3月,津汽与日本大发达成合作协议,并先后引进了Hijet和Charade两款车型,这就是后来黄大发和红夏利的前身。
当然,选择大发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津汽不仅希望成立一个合资品牌,更重要的是发展民族自主品牌,而大发开出的条件是可以进行技术转让,从而让津汽人自主进行研发生产,事实证明这一决定也开创了属于夏利的十年黄金时代。
夏利当年究竟有多火?带着这样的疑问,广播君拨通了时任天津广播工业组记者周文贤老师的电话,因为她正是天津第一台华利(黄大发)、第一台夏利汽车下线的历史见证人。
“周老师,夏利停产了……”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随后是一声叹息,但她的话一下子就把我拉回了30年前的那一天。
“年9月30号,正好在国庆节前夕,改革开放已经步入了热潮,夏利的诞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回顾那一刻,周文贤清晰地记得“现场人声鼎沸,第一辆车徐徐开下生产线的那一刻人们欢呼、奔走相告!我还从现场发回了报道,‘本台记者周文贤现在是在夏利汽车下线的现场向您做报道’,当时兴奋地几乎话不成句!”在下线时,是咱们的老市长李瑞环同志说的“自己生产轿车,华夏得利,中国人得利,就叫她夏利吧!”所以品牌的来历也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李瑞环把黄色小面的Hijet取名为“华利”,把Charade取名为“夏利”,两车名合起来是“华夏得利”的意思
第一辆下线的夏利车是什么颜色?
第一辆下线的夏利车是什么颜色?
当然是红色的!
人们心目中对红色寄予了深情厚望,当年的红色仍然在我脑海中,后来红夏利几乎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标志,形成了一个城市的颜色。90年代,夏利成为出租大军的主力车型,红夏利一下子红遍了大江南北。我那时经常出差,有一次到漠河,已经咱们国家的最北端了,看见满街跑的夏利别提心里多激动了,真是几代天津汽车人难以释怀的情节。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感、骄傲感,真觉得这是天津人的荣耀。可能现在的人不太了解当时那种心情,因为天津夏利的下线标志着几代天津汽车人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它代表的是中国民族品牌的汽车走下了生产线、走向了市场、走向了人们心中。
微车王子的黄金十年
圆国人第一辆车的梦
“我的第一辆自驾车就是夏利,可能多数天津人跟我一样,所以夏利的情节在咱们天津人的心里,人人都有一段故事。”67岁的周文贤谈起夏利如同自己的疼爱的女儿,更是亲眼见证了夏利开创的黄金时代:“夏利是经济型轿车,引进的日本技术,采用CKD的方式进行生产的,就是零部件进口在天津组装,创造了当年签约、当年引进、当年投产、当年受益的奇迹,这与中国改革的进程是同步的。一直走的一条自主研发、生产、更新,创中国人自主轿车品牌的道路。在后来的经济排位中,汽车排在天津经济的四大支柱首位,所以它为天津市的经济振兴、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在我的印象中年夏利实现了量产3万辆的指标,后来又制定了10万辆、30万辆的目标,以至于在全国市场的保有量、销售量、占有率很多年都居于首位,所以他和千家万户都有着联系。
大发Charade
当然,因为原材料全进口,成本居高不下,最初夏利每辆价格高达十万,但随着产量的逐年递增,津汽人的研发生产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到年,夏利的国产化率从11.2%猛增至40.74%,努力消化着从海外购买的成熟技术,并逐渐将其化为己有,因此,整车的价格也随之下降到6万,在90年代真正走进了家庭,并先后推出了TJ、TJA、TJUA等车型,还增加了三厢车版本。
90年代的夏利,定位与如今大大不同,如今的夏利已经成为边缘化的廉价车,除了小城市的出租车使用之外,鲜有销量是被个人用户买走。而在90年代,夏利却是私家车的典范,6-7万的价格让工薪一族望而却步,要知道当时当时的房价也才不过如此。
(密报一下,广播君生于85后,与夏利几乎同龄,从考驾照时就深爱夏利,因为车体较轻,操控简单,价格不高,蹭一下也没那么心疼~~~俺的第一辆车就是一辆夏利TJ,竟然是绿色的,不过是倒了N手才到我这,满大街都少见呢!)
驾乘感十足
起步DuangDuang给力
丁丁说,从有记忆开始,夏利就存在于他的生活当中。在90年代夏利并不像现在是一个廉价车的形象。而且夏利车皮实、耐用,后来家里有了一辆夏利A+,学车时梦想就是开夏利。刚拿到驾照老爸就让他在空地上体验了一下,直到现在还是印象深刻,那种感觉在后来经手了很多车后,却怎么也也找不到。后排空间在当时也算大了,维修成本低(广播君真心修过,一个保险杠一百多块,真是业界良心了),像出租车开个四五十万公里维修成本都非常低。起步速度?这还要问,广播君亲测绝对名列前茅当然前提是别跟豪车、赛车比,别跟我说你没见过在路口夏利起步时秒杀所有、一骑绝尘的华丽丽身姿…
逆境中前行,退市还是颓势?
IsayNo,我要华丽转身!
一直顺风顺水的夏利在“夏利”系列上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津汽人决心做出改变,年6月24日,国内汽车界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联合重组宣告完成重组方案经过多轮谈判、论证最终敲定,津汽将持有的天津汽车夏利股份有限公司84.97%中的60%以转让形式出售给一汽,使得重组后一汽掌握了夏利汽车公司50.98%的股权。
年8月8日,夏利迎来了第万辆正式下线,同步推出的N3系列车型缓解了市场激变带来的销售压力,但N3、N5乃至N7都没能再次改变夏利低价车的定位,而有关夏利退市的消息一度传出。
丁丁回忆起今年四月份的一则消息,那时一汽夏利对外发布了年的公告,披露了一直存在的亏损问题。但这不能说是产品的问题,只能说是时代改变了,它还是那辆车。这几年汽车发展得特别快,国民消费能力也在提升,夏利还处在一个相对廉价、技术层面比较旧,没有太大的改变,所以逐步退出了市场。
“我是不是该安静的走开”这句歌词里的话也曾强烈的刺激着天津汽车人,“面对近年来长城、吉利、长安、比亚迪、奇瑞等品牌的迅速崛起,之所以停掉经典夏利系列就是为了接下来的转型升级做好准备。”一汽夏利相关负责人透露,接下来将重点转向生产骏派系列产品,全面覆盖A0级SUV、A级车和A级SUV的细分市场,骏派D60已经在市场上取得了初步成功,明年一款名为骏派A50的新车可能在北京车展首发,借此完成华丽转身。
天津新闻广播记者翟婧秋
特别鸣谢:
时任天津广播工业组记者周文贤
《汽车人侃世界》编辑丁丁
版权声明本文综合汽车之家、汽车人侃世界、天津广播等,由天津广播新媒体编辑部编辑出品。如果您觉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