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第一批95后进入职场。
他们会成为各个公司和单位年龄最小、资历最浅的新成员。而曾经的菜鸟们则猛然发现,他们已经不再是公司里的老幺,几年来自诩年轻的自己竟然也开始感慨新同事年龄小了。
所有的职场人都经历过这样的心理过程。因为社会成员总是不断新陈代谢,更年轻的人不断地一茬一茬地长起来,
那我们应该用什么的心态来迎接这种社会继替呢?作为毕业三年多的人,经历过95后进入职场所带来的最初心理冲击后,我狠狠地想过这个问题。
我的答案是:
对于社会继替,面对前辈不用自卑。每一代人最终都会在自己的盛年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成长初期的手足无措只是暂时的。今天所有因为经验不足带来的劣势,都会被时间补齐。所以用不着在年长的人面前自卑,更重要的是追上同龄人的成长速度。
而面对后辈要有危机感。每一年都有更年轻的人步入职场,你不可能永远拿“我年纪小我没经验,所以我容易犯错”给自己当保护伞。相反,你的经验优势很容易被追平,你随时都可能被取代。年轻时候的能力不济是成长空间大,年长时候的能力不济就是平庸了。
就算你现在年轻,你也不会永远年轻,你必须去思考:当年轻不再是你的倚仗时,你该怎么办?年长一岁,问一问自己,这一年能力、见识、眼界的成长,是否对得起年龄的增长?
面对同辈则要有竞争意识。再过几年,当同龄人已经成长为某个领域的能手,走上中高层管理岗,甚至自主创业成为一个公司的一家之主,而你却由于一年换五份工作,还在基层岗位挣扎和迷茫,这才是最可悲的。
毕业的前三年一般是职业探索期,毕业三到五年是一个分水岭,就像中考之后学生会根据成绩排名分流,成绩最好的学生上最好的高中一样,最出色的基层员工会陆续升职加薪,走上管理岗。除了少数业务能力极其出色、被仰赖和倚重的个体可以凭借个人影响力在团队中获得举足轻重的地位之外,大部分人的上升途径就是进入管理决策层。
不管目前处在什么位置,毕业三到五年,或者更长时间,真的该学学如何带团队了。
1.
零基础管理者,
如何在职场中完成角色转型?
今天介绍的这本书叫《10人以下小团队管理手册》,作者堀之内克彦先任职于本田、索尼等大公司,后创立人事咨询公司,从业20年,专注于帮助企业改善员工行为。我看到书名的时候眼睛都发光了,实在是相见恨晚。
我的上一份工作,是主管一个10人以下的新媒体内容团队,那是我第一次带团队。说实话,作为一个零基础管理者,升职加薪的那一刻我是手足无措的。
当时所在的是个很扁平很年轻的公司,大家平时一起嘻嘻哈哈惯了,我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在职场完成角色转型,如何维护好融洽关系的同时,掷地有声地有效推进工作?
我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这方面的知识,我只能凭直觉行事,虽然最后总算让各项工作上了轨道,但我感觉到了自己的缺乏。
其实,这是很多零基础管理者会面临的第一个问题:第一次带下属,如何在心理上完成角色转换?屁股决定脑袋,位置一变,你关心的问题和思考的方式立马就会不同的。
以往独善其身、对上级负责就好,不会对同事有什么要求,一旦开始带团队,你对下面的每个执行者都有所要求,你必须对同事的工作进度进行跟进。
刚从基层岗位提上来,不把自己当管理者,镇不住人,太把自己当管理者,服不了人,“亲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该如何拿捏尺度呢?
2.
10人以下小团队的管理,
不同于大机构中高层管理
第一次当主管的人,手下的员工最多不会超过10人。企业内部中层以下的管理者所领导的下属一般也在10人以内。不过这个和职位高低无关,在5-10人的小规模企业里,总经理通常也是这个级别的管理者。这些人都可以适合看看这本书。
为什么这本书单独把10人一下小团队的管理拎出来讲呢?因为与统领几十人乃至几百人的大公司领导者相比,10人以下小团队的管理者需要完全不同的用人和带人的方法。
大机构的中高层领导最重要的工作是决策和判断,他们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专业北京中科医院曝光